APP下载

论不同类型城市的体育产业园区建设路径选择

2012-09-06郑美艳耿文光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园区体育

郑美艳,耿文光

园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从上个世纪50年代斯坦福研究公园的出现,世界各国竞相效仿,纷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园区[1]。体育产业园区作为一种高成长性的新型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众多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我国从2006年4月开始,先后批准在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六个地方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我国其他城市也相继建立了城市体育产业圈,如苏州环太湖体育圈、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秦岭山地体育产业经济圈、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等。体育集聚化发展模式正加速体育产业作为所在区域的优势产业,进而成为有效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差异化,尤其是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差异化上更加明显。因此,在城市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梳理与设计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1 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分析框架

1.1 城市分类

不同性质的城市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本研究在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下集群性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选择进行分析梳理前,以城市性质为核心要素对其进行了分类。一般意义上按城市性质可分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港口城市、风景游览城市等[2]。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将体育产业园区所在城市划分为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商业城市、休闲城市三个类型,从城市概貌、园区区位与城市的关系、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与城市发展多个层面对上述三类城市在提升城市竞争力背景下如何发展集群性体育产业园区进行深层剖析,并辅以案例说明。

1.2 路径战略选择分析思路概述

在分类分析前,首先需要明确园区区位与城市的关系、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与城市发展两大层面的分析思路。

1.2.1 体育产业园区区位与城市的关系 由于园区的组成、规模、功能、用地条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存在差异,园区与城市的关系也呈现不同的形态。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可以将园区在城市内的选择区位分为独立开发式(A园区)、边缘开发式(B园区)、内涵开发式(C园区)[3](见图2)。体育产业园区在区位选择上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城市类型作出合理选择,加强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改善城市结构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图1 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1.2.2 体育产业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与城市的发展 对于体育产业园区而言,市场定位是其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强有力地塑造出本园区投资环境、重点产业或服务与众不同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传递给客户,从而使体育产业园区的环境、重点产业或服务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在城市背景之下,如果一个体育产业园区的市场定位合理,就可以集中全部的人力,在一个或几个目标市场中创造出自己的“位置优势”。这种“位置优势”可能是来源于城市的环境特性、资源特性、生产成本、销售渠道等。因此,应合理利用所在城市的环境、资源、政策优势,明确市场、客户、园区主体产品类型等目标,使体育产业园区能够选择实现园区目标、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市场机会,从而将其发展过程融入城市发展的轨道之中。

同时,建立科学的园区管理体制是园区发展路径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的园区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与所在城市的经济技术、人文环境及园区的的建设方式相联系的。在我国,园区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2)园区与行政区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3)以公司为主体的开发体制。中国不同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4]。

2 工业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

2.1 工业城市概貌

近代以来,工业城市在集聚经济效益的作用之下,集中了规模巨大的人口、资本、资源、信息和创造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老工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挑战[5]。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工业城市发展将必然进入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阶段。而优化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工业城市转型的方向。

2.2 体育产业园区区位与工业城市的关系

工业城市原有空间形态较为密集,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改造难度较大,发展体育产业园区可以考虑选择边缘开发式,即体育产业园区建立在城市边缘地带。这种地理空间关系的优势,对于工业城市发展体育产业园区是比较明显的:它既可以充分享受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服务,又有充足而廉价的发展用地,便于大型文化娱乐设施或体育用品企业的兴建;同时考虑到工业城市既有的设施资源,其体育产业园区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内涵式开发,在城市中心或近郊区域选址,充分利用城市的支持系统和基础设施及城市已有的文化娱乐设施,使体育产业园区容易获得广泛的信息和合作,有利于形成社区感觉、认同感等。

2.3 体育产业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与工业城市的发展

工业城市有着其他城市艳羡的资源优势,但同样存在自己的掣肘。工业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从改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的角度出发,可考虑将体育娱乐休闲业作为该类城市体育产业园区的核心产业体,以体育设施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区特征拓展延伸体育娱乐休闲产业链。典范案例譬如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城市克里夫兰,为使城市发展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采取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兴建体育产业圈。在伊利湖边投资投资4.5亿美元修建了“棒球场”,大力开辟依里球场周边娱乐休闲产业项目;同时还在风景优美的洛克非勒领地附近建设了一个融文化体育娱乐旅游设施、高等院校、剧院、音乐厅以及医院等多功能设施于一体的克里夫兰“城市体育文化圈”。克利夫兰内涵式开发的结果是使该城市环境大为改善,逐步形成了新型产业集群并培育了产业竞争力。又如,英国伯明翰作为传统的工业化城市,近年来为实现城市发展转型,也推出了一系列城市再生计划,其中目前正在规划实施的就是“伯明翰运动村”集群性体育产业园区项目。

考虑工业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方向,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我国的体育园区发展初期在管理体制上可选择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具体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可由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组成园区领导小组;二是管理层,可组建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综合处、计划处、监督协调处,具体负责体育产业园区行政事务管理;三是服务层,设置园区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将体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作为日常服务工作,负责园区内设施运作管理事务。

3 商业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

3.1 商业城市概貌

中国现代商业城市** 全球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发布2009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前十位依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北京、南京、无锡、佛山、苏州。该排行榜的评判主要因素包括私营创业活力、市场规模及潜力、人才素质、经营成本、交通便利程度,与传统意义指标进行评价的结果会有一定区分,因此一些非传统意义的商业城市也跃然榜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的商业城市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城市。正在向成为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流各要素集聚并得到最好配置,并向辐射出最大服务作用的城市目标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成为商业城市发展的突破口[6]。当前,抗击衰退成为众多商业城市的主旋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其抗击衰退的重要武器,这为商业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商业城市民众的消费意识和促销能力远远走在其他类型城市的前列,这又为体育产业园区这一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内生优势。

3.2 体育产业园区区位与商业城市的关系

在该背景下,商业城市多应选择有较为成熟的体育资源的基础区域建设园区,因此可考虑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园区(专业术语上讲即“内涵开发式”),加快城市功能集聚,产业融合,为服务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空间载体,带动城市发展。与工业城市不同,商业城市内涵开发式体育产业园区规模一般不应过大。

3.3 体育产业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与商业城市的发展

商业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市场开发应以体育娱乐休闲与赛事产业为主体产业。中心城区建设的体育产业园区应着力打造体育娱乐休闲集群,将城市现有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近郊区域兴建的体育产业园区可考虑以体育赛事为主体,根据城市特点引进体育赛事,在新建或改造体育设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赛事特点,发挥赛事辐射效应,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体育产业园区——社区——卫星城”的发展路径。以北京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区,拥有北京体育馆等数座体育场馆和大量的体育设施,园区周边聚集了近800家体育产业机构、企业,具有一流体育资源和产业基础,故定位体育休闲业为该区的主导产业,同时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服装装备、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经纪、体育人才培训、体育信息等产业,形成有机链条。再以深圳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地处于“深莞同城”的中轴线上,目前已从单一的高尔夫项目发展到拥有网球、壁球、中西美食、SPA、儿童游乐场、物业等综合体育休闲设施的世界级综合休闲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不断引入国际大赛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品牌内涵,同时规划和建设观澜湖国际生活社圈,将品牌价值延伸至房地产业,打造出了永久生态控制线内的高档社区。

商业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在管理体制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园区产业特点。一般城市中心区域的体育产业园区可考虑施行准政府管委会管理体制;城市近郊区域的赛事产业基地,由于运作管理专业要求更高,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和机构负责赛事基地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建议选择公司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园区则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即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由企业进行具体的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

4 休闲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

4.1 休闲城市概貌

休闲城市是在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上把自己定位为以休闲为特质的,拥有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休闲资源和休闲设施,集各种休闲经济要素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其具有绝佳区位优势、独特自然条件、良好生态环境等要素[7],在此基础上给城市注入体育元素,发展体育产业园区经济,能够促进体育与休闲深度融合,使城市定位进一步拓展升级,形成具有丰富而特色的休闲体育资源与设施、浓厚的休闲体育氛围的现代城市。

4.2 体育产业园区区位与休闲城市的关系

休闲城市具有山水人文资源丰富的综合优势,在发展体育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既有资源禀赋。由于休闲城市自然资源富集区多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带,因此在区位选择上宜以边缘开发式与独立开发式为主,在城市周边区域建立体育休闲产业园区。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选择内涵式开发,在城市内部打造体育娱乐休闲产业带,但规模一般不宜过大。

4.3 体育产业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与休闲城市的发展

休闲城市边缘与独立式体育产业园区开发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项目,例如成都在郊区县市打造的六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都江堰龙池虹口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双流高端体育赛事集聚区、温江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新津水上运动集聚区、锦江龙泉赛车运动集聚区和大邑西岭雪山冰雪运动集聚区。在适当的条件下,该类园区也可以发展体育用品业。例如,2007年成都休闲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温江,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有20多家体育知名企业入驻,投资额达数十亿元[8]。而休闲城市体育产业园区的内涵式开发可以在休闲城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建立和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网络,引入国内外著名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特许和连锁经营,建立高、中、低档并存的商业化连锁服务体系。

休闲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在管理体制上,可采取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或公司为主体的开发体制。前者适用于边缘开发或者独立开发式体育休闲产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负责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和管理,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后者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城市中心区域体育娱乐休闲产业带,通过设立一个公司来规范、开发、管理具体园区事务。

5 结论与建议

我国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在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现状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式,真正实现体育产业园区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并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孙万松,孙启萌.园区经济与城市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王冬梅.几种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类型[J].地理教育,2010(3):1.

[3] 孙耀川.工业城市转型的动因和路径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3):73~75.

[4] 范瑛.近代经济中心转移与传统商业城市衰落略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4):214~218.

[5] 粟娟.休闲旅游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求索,2009(7):80~82.

[6] 陈敏,黎永寿.休闲城市的发展动力——以成都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9(8):88~91.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园区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体育产业之篮球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