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让地热造福百姓
2012-09-06黎林峰
◎ 本刊记者 黎林峰 文 / 摄
在有着北方特色的“中国温泉之乡”之称的林甸,近年来,地热除在温泉旅游、洗浴疗养方面得到利用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供暖等建筑应用领域,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开创了新局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10年9月林甸县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据了解,到2015年末林甸全县预计实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供暖面积126万平方米,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天星小区,初尝地热甜头
天星小区是林甸县较早应用地热供暖的小区,供暖总面积10.5万平方米。供暖建筑物使用功能多样,以6 -7层的住宅楼为主,包含物业用房、办公楼、宾馆、商业用房等,其中最高建筑物为13层,最低为2层。
据介绍,该小区的建筑全部为节能型建筑,供暖温度设计参数为冬季室内设计温度18 ℃,供热水源为3口地热井,井口水温 53 ℃。
天星小区
在天星温泉商务酒店,洗浴、游泳池、儿童戏水池等娱乐设施齐全。据介绍,这些设施所有的用水都采用地源热泵供应的热水。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每年的采暖季长达半年。进入采暖季后,这些设施及其后的天星小区所有的建筑物均采用地热供暖。
林甸一角
在天星温泉商务酒店的地下一层,记者参观了地源热泵机房和控制室。机房里整齐地排列着巨大的主机、粗大的管道和一排排控制电器柜。据介绍,这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平时只需要一个人负责值班,工作时间也只需两个人值守。
经统计,水源热泵冬季制热工程与常规锅炉供热费用相比,运行一个供暖期,单位供暖成本可节约9元/平方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 2 620公斤,二氧化硫 5.5公斤,氮氧化物7.4 公斤。实现 10.5 万平方米住宅的供暖换算成标准煤量为 1297吨标准煤,即利用地热及热泵供暖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98 吨,二氧化硫排放11吨,氮氧化物排放9吨。可见利用地热供暖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效果十分显著,是既经济又环保。
天星小区实现地热供暖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地热供热迅速在林甸推广开来,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居住小区都将采用地热供暖模式,到2010年9月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已达30万平方米。
大型公建,地热供暖
在居住小区供暖获得成功后,林甸将地热供暖推广到县委县政府机关办公大楼。新建的办公大楼按节能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建造,地热供暖在大型公建的成功应用,将林甸的地热应用又推进了一大步。据天星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不断扩大的供热面积需求,目前正在改造扩建供热站,新的设备正在紧张地安装,新的管道正在铺设,为今年的供热季做好充分的准备。
该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天星小区等居民小区的地热供暖实践,积累了不少对地源热泵应用在供热方面的经验。比如在调峰方式上,以前主要是依靠第一级板式热交换器换热提供的热能进行基础供暖,依靠第二级、第三级板式热交换器与热泵提温的高位热能用于调峰。这种做法的地热能利用率较低。经过改造的供热站将汲取经验,将以上两种方式均用于基础供暖,而采用控制水量的方法进行调峰,如此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又可节约运行成本。
绿色能源,更上层楼
据了解,林甸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在往年的基础上逐年扩大面积,2011年申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增示范面积是30万平方米(已经批复30万平方米);2012年申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增示范面积达到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8万平方米,据悉目前已经获得批复30万平方米,其余面积正在审核过程中。
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林甸利用6眼地热井,井深1800-2000米,水温53.8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总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准煤达7969吨,减排二氧化碳19284吨,二氧化硫159.3吨,粉尘79.7吨,节约污染治理费用468万元。目前,新建建筑供暖末端全部设计安装了分户热计量表。地热尾水实施回灌,回灌系统运行稳定,回灌量每小时达68立方米,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有序开发、永续利用,为节能减排作出了应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