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研究进展

2012-09-05张静章小雷

海南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保护性弹性

张静,章小雷

(1.广东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儿科学专业,广东湛江524023;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广东湛江524001)

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研究进展

张静1,章小雷2

(1.广东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儿科学专业,广东湛江524023;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广东湛江524001)

由于心理弹性的存在,有些哮喘儿童并没有因为哮喘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反而变得更坚强。文章首先回顾了心理弹性的概念、沿革、保护性因素,继而总结了国外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的模型、干预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哮喘儿童;心理弹性;模型;干预

儿童哮喘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哮喘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哮喘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一般都是从哮喘儿童的消极情绪、行为问题、困难气质、不良社会适应等负性方面来进行研究[1],“哮喘”这一逆境事件不只是会给患儿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对哮喘儿童内部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儿童并未因为哮喘而导致行为不适应、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为什么同样处于哮喘疾病这个不利环境下,有的哮喘儿童能够适应良好,而有的儿童却适应不良呢?于是,我们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哮喘儿童的研究中来。在面对不利或危险环境的时候,个体的心理弹性就会起作用,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避免适应不良。心理弹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其实质进行分析,找寻保护性因素,探究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即心理弹性模型),并寻找促进发展心理弹性的方法(即心理弹性干预)。理想的目标是利用研究结果对各种特殊需要的儿童个体进行心理弹性干预从而制定针对其合适的发展措施[2]。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大致从能力、结果、过程三方面将其定义分为三类:(l)心理弹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或保护个体不受危险情境影响的能力[3]。(2)心理弹性是一种适应良好的结果[4]。(3)心理弹性是个体在不利情境中的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5]。若纵观心理弹性的发展历史,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两点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可,也可看作操作性定义:第一,个体要经历不利或危险情境;第二,个体发展状况良好。

2 心理弹性的研究沿革

心理弹性领域三四十年研究历程中,共经历了三次浪潮[6]:从概念和保护性因素的确认到生态发展系统下弹性动态发展过程的关注,再到弹性干预的探索。心理弹性研究的目的即是将干预科学与心理弹性研究在目标、模式、方法、等方面达到有机地结合,最终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7]。

3 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心理弹性的基础研究除了确定弹性的概念外,还离不开积极地寻找保护性因素。所谓保护性因素就是能减轻处境不利儿童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促使儿童弹性发展的因素,它与危险性因素是相对的[8]。目前大多数研究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对保护性因素的寻找:内在保护性因素与外在保护性因素[9-12]。

内在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本身具有保护因子作用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其结果会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内在保护因素包括认知、情绪、精神、行为等。外在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以外的环境,具有促进个体成功调适的保护作用。外在环境包含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三种资源系统。重要的一点是,这两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不是独立地各自发挥作用的,而是须有机地结合产生交互作用才能发挥良好发展的效果,即个体与环境能达到积极地互动。如Kim等[13]对慢性病儿童的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包括:自知、自立、聪慧、积极的家庭关系、亲密的同伴关系等。

4 哮喘儿童的心理弹性研究

国外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对哮喘儿童进行了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模型、干预等方面的研究。Lima等[14]指出影响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的因素有情绪反应性、应对策略、任务坚持性、自尊等。Judith等[15]以生态系统发展观为理论框架,以生活质量及疾病指标(住院次数、就诊次数、缺课天数)反映哮喘儿童积极适应的结果,进一步发展了哮喘儿童的心理弹性模型(见图1),此模型指出了影响哮喘患儿心理弹性的六个作用路径。

图1 哮喘儿童心理弹性模型

Kim等[16]对哮喘儿童进行了抑郁症与心理弹性关系的研究,发现患儿的年龄与心理弹性程度的高低有关,父母严厉、限制性高的态度对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的发生有影响。Buckner等[17]以Roy的适应模式为理论框架,组织了一个专门为哮喘儿童设计的野营训练项目,并用呼吸测试功能和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评分发现,这些哮喘儿童在训练后哮喘知识水平和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都提高了。Cohn等[18]分析认为养育者在对哮喘儿童的照顾过程中展现真实的自我、对他们进行选择性、控制性高的健康干预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心理弹性的形成。Svavarsdottir等[19]指出更应着眼于对整个哮喘儿童家庭心理弹性的干预,如父母的情绪、心理以及生活福利等方面。

国内对哮喘儿童乃至慢性病儿童心理弹性的实证性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只有零散数篇综述。我国哮喘儿童的心理弹性模型究竟是怎样的、与哪些因素相关、与国外有何不同以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心理弹性已成为研究的当务之急。

5 既往研究的不足与前景

Janice S模型比较不足的是没有将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比如哮喘的严重程度分级及患病时间等考虑到弹性模型中,以后的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点;在外在保护因素方面模型只探索了家庭方面的影响,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基础,还应寻找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以此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方面开展心理弹性干预来帮助哮喘儿童成功应对挑战和发展良好的适应功能。除此之外,心理弹性还与社会文化环境乃至国情密切相关。Janice S的心理弹性模型反映的是国外社会环境下的哮喘儿童的特点,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儿童群体,尤其在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国外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开展不同国家、地区、种族等环境中哮喘儿童的研究尤为重要。

目前已经存在的心理弹性的干预的方案主要是从寻找与保护性因素相同的两方面入手:一是内在保护性因素——提高个体心理素质等;另一是外在保护性因素——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力度等。但是,这些干预方案没有考虑到一点,就是还要注意减少或消除心理弹性危险性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起到对心理弹性综合性干预的效果。因此,到目前为止心理弹性的干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还缺少专门针对特殊逆境人群的有效干预方案。

目前我国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国际上研究的步伐相差甚远,而对哮喘儿童的心理弹性研究尚未开展,因此将国际上心理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开展哮喘儿童的弹性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的。因此,在临床中对哮喘儿童开展心理弹性方面的心理干预,将增强他们重塑健康的信心,增加对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减少疾病复发的机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加强我国儿童心理弹性其他特殊领域的研究,寻找特殊逆境人群的保护性因素,确定相应的弹性模型亦是当前弹性研究的重点之一。

[1]方慧,黄颐.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West Chinamedical Journal,2008,23(4):910-911.

[2]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127-130.

[3]Werner EE.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81-84.

[4]Hauser ST.Understanding resilient outcomes:adolescent lives across time and generation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1999,9:1-24.

[5]Luther SS,Cachet D,Becker 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J].Child Development,2000,71(3):543-562.

[6]Tusaie K,Dyer J.Resilience: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onstruct [J].Holist Nurs Pract,2004,18(1):3-10.

[7]Yates TM,Master AS.Fostering the future:Resilienc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J].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2004,12:521-539.

[8]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3,26(6):1091-1094.

[9]Emery RE,Forehand R.Parental divorce and children’s well-being: a focus on resilien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81.

[10]Wener EE.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with 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M]//Ronald Gallimore.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n children with 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NY: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Inc.1999:25-26.

[11]Connell JP,Spencer MB,Aber JL.Educational risk and resilience in african-American youth:context,self,action,and outcomes in school[J].Child development,1994,65:493-506.

[12]Wang MC,Haertel GD.Educational Resilience[M]//Wang MC,Beynolds MC,Walberg HJ,et al.Handbook of Special and Remedial Education:Research and Practices.NY:Elsevier Science,Inc.1995: 162-163.

[13]Kim DH,Yoo IY.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resilience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s[J].J Korean Acad Nurs, 2010,40(2):236-246.

[14]Lima L,Guerra MP,de Lemos MS.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children with asthma:study of associated variables[J].Span J Psychol,2010,13(1):353-363.

[15]Vinson JA.Children with asthma: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resilience model[J].Practices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2002,28 (2):149-158.

[16]Kim DH,Yoo IY.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resilience in asthmatic children[J].Journal ofAsthma,2007,44(6):423-427.

[17]Buckner EB,Hawkins AM,Stover L,et al.Knowledge,resili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n a young teen asthma camp[J]. Pediatric Nurs,2005,31(3):201-207,210.

[18]Cohn ES,Cortés DE,Hook JM,et al.SourceBoston University,College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Boston,MA 02215, USA.ecohn@bu.edu.A narrative of resistance:presentation of self when parenting children with asthma[J].Commun Med,2009,6(1): 27-37.

[19]Svavarsdottir EK,Rayens MK.Hardiness in familie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sthma[J].JAdv Nurs,2005,50(4):381-390.

Progress of resilience in asthmatic children.

ZHANG Jing1,ZHANG Xiao-lei2.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n Graduate School,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23,Guangdong,CHINA;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n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23,Guangdong,CHINA

Since the existence of resilience,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some children with asthma did not decrease for the impact of asthma,but become stronger.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oncept,history,protective factors of resilience,and summariz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bout the models,intervention of resilience on foreign children with asthma.On this basis,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in the field of resilience research on asthmatic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sthmatic children;Resilience;Model;Intervention

R725.6

A

1003—6350(2012)02—13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02.058

2011-08-07)

张静(1985—),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助教,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保护性弹性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