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012-09-04凌石德,李苏琼
凌石德,李苏琼
摘要:国防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国防教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从加强领导意识,开展军事训练等多方面、多途径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93-0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追求和平,谋取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但是和平从来就不是天然存在和永久保持的,当今,在世界总体处于和平发展的时期,局部的动荡和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停止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国防教育是国家根据国防的目的和要求,对公民实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防形势、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科技、国防法制、军事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防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全体公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促使公民自然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世界上的一些大国或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无不重视国防教育,像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跟他们的重视国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一般认为应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能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套具体的教育方案。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自己探求最佳的方案、措施。而國防教育则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的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时,着重指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
二、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国防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为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每年的军训,军人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不畏艰险的工作作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事理论课的开设和教学,让许多同学对于国防政策、军事思想有着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通过训练和学习是同学们认识到自己要把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可见,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起到了导向作用它有利于高校德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2.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国防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就是军训,军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最直接、最见效的。军训期间,无论晴天雨天,都持续的高强度的操练,使同学们感到兴奋、紧张、疲劳,正是这种艰苦训练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许多同学在军训中晒黑了皮肤,增强了体质,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1]。
3.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据调查。中国高校20%的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国防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教育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相结合。国防教育所进行的超强度的训练达到类似实战的要求。让受训者在极端艰苦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磨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瑞典《国防法》规定:“瑞典的防御,包括国防、民防、经济防御和心理防御。”心理防御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实施心理防御,实际上是专门负责国防教育的政府机构,平时的任务是了解和掌握社会公众对国防的心态和意愿。向政府提供心理防御的工作建议,组织各级机构举办心理防御训练班。美国对学生的国防教育经常进行一些军事技能训练,目的是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此外,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进而对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因此,它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智能,提高技能。对于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防教育这种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是大学生智力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2]。
4.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国防教育最能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军事课教学和开展的各项国防教育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深深懂得了集体主义的内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集体为重,个人只有服从集体或在集体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一人不努力,影响整个集体。只有将个人努力和集体利益融为一体,互相协作,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与成功。队列训练、内务卫生和评比检查、综合训练和阅兵式等科目,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锤炼了顽强的意志、毅力,增强了体魄,提高了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整体观念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在训练中组织的各种评比比赛活动,使每个学生始终把自己个人的行动融于集体之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动,为集体争光,总怕自己的言行影响了集体的荣誉,从而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去磨炼自己的意志。为了集体的荣誉,同学们相互团结,互帮互学,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从而,造就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集体主义思想。这种有形的教育和训练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解决的,大学生只有经常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受到集體主义思想的熏陶,才能不断地把自己的行动融人集体之中,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三、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
1.加强领导,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和平建设时期,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清醒的认识。许多高校领导,都认为军训等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列列队形,是新生入校的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国防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完善国防教育体制,明确国防教育的任务、目的、方式和方法。
2.大力宣传国防政策,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素质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公民,而且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祖国有用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高校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加强国防教育是建设国防、巩固国防的战略性举措,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此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高校国防教育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在中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设有关于中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国防法规等基本内容,可以增强大学生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3.以育人为中心,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技能训练,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军训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军事院校、国防设施和部队军事演练,甚至可以选取训练优秀的、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到部队实战演练中去,使他们切身体验部队生活的与众不同,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与伟大,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国防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洲.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2008,(20).
[2]刘志民.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责任编辑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