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之路径研究

2012-09-04吴诗佑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1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科学技术

吴诗佑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共存的阶段中,我们应该根据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的原理,实现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增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使中国从一个贫穷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一个政治高度民主,经济高度发达的“够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坚定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17-03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根源,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有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的表现,这表明科学技术发挥作用时要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消除科学技术的异己作用时同时也要实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最高的社会革命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源,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的推动力”[1]。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杆杠”,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先进的劳动工具,把观念的存在变成客观的存在,创造出新的客观存在,从而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必然引起社会形态的改变。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大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为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封建社会的贵族土层炸得粉碎,指南针帮助资产阶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其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成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2]。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 [3]。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扩大,各民族交往越来越多,人类历史逐渐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已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国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态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社会进步的内容体现在科学技术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在实践中越来越自覺地把人的目的性和规律客观性统一起来,不断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束缚,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程度,使人不断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社会的主人,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表明了人的自由程度。正如马克思在谈到“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时曾经写道:“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换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活领域的彼岸,像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搏斗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但是,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须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须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4]。

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国家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5]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把农业,工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转移的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一个问题。

二、科学技术的异己性和盲目统治性的表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民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科学技术在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在一种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整体,人在自然里取得多大自由,并不单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发挥程度,还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和控制程度。但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常常过分强调人的目的和意志,而忽视必然受某种特定的受动性制约。例如,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人口增长过快,能源和资源枯竭等全球问题,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以及开发利用原子能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第二种情形是科学技术的作用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作用时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财富的源果,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的奴隶或自身的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1]。

爱因斯坦曾对科学技术是否造福人类作过深刻分析,他指出:“我们时代为其他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6]

这表明科学技术并非都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7]。

三、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科学技术发挥作用要受主体素质、社会制度和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应地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提高主体素质,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注意价值体系来消除消极的影响。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发展要靠人才。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8]。建国六十多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有不少失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这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导,为确立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使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战略发展到新的阶段和提高到新的水平,现在,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以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为核心的又一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为了迎接挑战,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缩小中国整体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的必须要求和必由之路。

2.社会主义改革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科学技术向来就是以一种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而存在,而变革后的社会又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制度的支持,在当前这个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模式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体现了一致性。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能够改革使生产力不断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同时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增加物质财富从而为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前提。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力越发达,社会主义实现的物质条件越成熟,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之时,就是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之日。

一般说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先进的社会制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取得了封建社会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的巨大进步。社会主义里,由于它的全部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所以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照搬苏联的传统模式,实行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甚至在“文革”期间将这一模式推向极端,僵化的体制使中国错过了科技革命提供的良好机遇,社会主义中国面临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洞察到国际风云的变化,抓住了科技进步带来的良好契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大实战。

尤其是苏东剧变后,对社会主义国家震动很大,中国从各个方面深刻总结了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认识到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科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长期的内部政治斗争,致使这些国家的人民对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于是中国对此作了深刻反思,内外政策都作了大幅调整,更加重视科技的作用,1992年中共十四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日益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要求中,势必要求社会主义国家要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体制,中国通过不断对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改革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

3.“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保证。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并不能保证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满足谁的需要、实现谁的利益的价值问题。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在历史上,先进阶级的价值观一般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反之,落后的价值观代表反动阶级的利益,反动阶级为了自己狭隘的阶级利益而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经常以牺牲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代价,幻想以此来换取其一劳永逸的阶级统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题的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及主体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己任,形成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发展科学技术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的,为科技进步指明了到底是满足谁的需要,实现谁的利益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6]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最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是没有任何私利的阶级,它把人类的解放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它领导的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科学技术越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越能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越得到加强。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越能得到满足,主体地位越得到加强,越有利于人民群众发挥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使科学技术造福人民的同时,也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为科技进步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精神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7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38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8-928.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37.

[6]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7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责任编辑 王玉妹]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促进公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