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责任角度谈加强高校暂付款管理

2012-09-04刘烨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1期
关键词:责任高校管理

刘烨

摘要:高校暂付款在经过近几年的清理之后仍然存在金额大、账龄长等特点。增加各层面加强暂付款管理的责任感,将经济责任制度制定到暂付款管理办法之中,是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解决暂付款长期、大额挂账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人员要将暂付款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履行严格审核及定期催报的责任;借款人要提高及时偿还借款责任意识;经费负责人有履行追回欠款的经济责任;其他管理部门有相互配合监督的责任。

关键词:责任;高校;暂付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05-02

高校暂付款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近几年在教育部、财务部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高校对暂付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追缴、清理。但是暫付款是实时进行的工作,加强当期暂付款的日常管理,并解决遗留下来的未处理的暂付款账目,促进学校的资金周转,防止国有资产的隐型流失,仍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乃至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暂付款的特点

1.涉及的面广:高校暂付款分为教育事业类和科研事业类暂付款。教育事业类暂付款包括工资暂付、福利费暂付、公费医疗暂付、购置费暂付(包括固定资产、图书购置)、网络工程建设、实验室维修、基建工程、校园绿化暂付款以及备用金、师资培训、出国访问、结转自筹基建、单位发展基金等项目暂付款项等,科研事业类暂付款包括科研合作费、职工差旅费、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暂付款等。

2.单笔金额大,总额大:以前高校暂付款项一般是金额较小的备用金借款以及差旅费的借款,目前高校暂付款中结转自筹基建、单位发展基金、工程款、科研协作费、进口仪器设备等借款金额大,以某重点师范大学至2005年底暂付款清理所列资料为例,共有654笔暂付款没有报账,合计金额达4 128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的借款共534笔合计452万元,仅占应收及暂付款的10.95%;5万元~10万元的借款共51笔合计396万元,占应收及暂付款的比率是9.59%;而10万元以上借款的共69笔合计3 280万元,占应收及暂付款的比率是79.46%。大多数高校年末暂付款总额以亿元以上,以某省属211学校近几年暂付款金额为例,2007年末暂付款12 209.9万元,2008年37 244.24万元,2009年11 699.29万元,2010年16 384.5万元,2011年26 352.99万元。

3.账龄长,有坏账、呆账存在:高校的暂付款作为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应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具有周转快、变现能力强的特点。但是一些工程项目的暂付款涉及完工后审计等工作,大型固定资产的购置款涉及政府采购、仪器验收等工作,客观上存在还款时间长的问题。除此以外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存在大量三年以上未核销借款。以某大学为例,三年以上的暂付款金额达到6 200万元,其中:十年以上未清理暂付款达279笔,二十年以上未清理暂付款达113笔。有部分借款由于借款人在工作岗位变化,甚至借款人已经退休或者死亡,或者单位负责人已变化,责任不清等原因已经了形成呆账、坏账。长期拖欠必然是虚增高校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4.科研事业类暂付款比重较大: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近几年大多数高校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科研活动将日益增多,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也在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在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的同时,科研合作的预付以及大型设备的购置预付款、实验材料、调研差旅费等借款业务频繁。科研业务类借款在整个暂付款中占较大比重。

二、高校暂付款管理采取的措施

1.大多数高校由财务部门制定了管理办法:高校一般对借款原则按 “前款不清,后款不借” 、“一事一借,一事一清”进行规定[1],对还款期限做了规定,但是由于借款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高校的借款原则和还款报销的时间难以执行。对借款人资格做了规定:高校规定暂付款的“借款人”必须是学校的在编教职工,学生不得向财务处借款,但是有的高校科研业务频繁,研究生也可以办理科研经费的借款。对各类借款的金额限定和大额借款的审批程序做了规定,但是超预算、超规定的借款时有发生。

2.对逾期不还的借款采取不定期催报及部分扣款的办法:财务部门利用账务处理系统对暂付款进行了分析,催报,在对已超出规定期限未清账的,于年中或年末进行书面通知工资到借款人,教育事业类借款超时未还款报销的由工资管理人员扣借款人的奖金,科研事业类借款未还款报销扣课题负责人的校内津贴。在高校财务部门的努力之下,暂付款的清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借款人及时还款报销的意识不强,经费负责人对于督促清理暂付款的责任认识不清,加上高校没有配套的暂付款清偿管理责任的办法等问题的存在,关于暂付款管理中各种责任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基于责任角度加强高校暂付款管理的对策

1.财务部门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审核入账把关、账龄分析、定期催报的责任:财务人员要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不能徇私舞弊,对于要办理的借款进行借款理由、借款金额、审批程序做出严格把关,对前欠借款的偿还情况进行清查,严格按照暂付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新的借款。现行高校财务制度中虽然没有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面的规定,但每一个会计期末必须由专人对于高校应收及暂付款进行账龄分析,通过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应收及暂付款的汇总,及时将借款信息按部门归类,在校园网上通知应还款的信息。将汇总的借款资料打印成册,交到各单位办公室通知到本人或利用通信技术与财务软件的结合将未还清的借款通知本人及项目卡负责人。财务软件的前台核算与校园网络的后台管理连为一体,使借款人能够利用校园网络查询到借款信息。

2.借款人树立偿还借款的意识,及时还款的责任:无论是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以及科研经费拨款形成的各项暂付款,都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暂付款的及时偿还,有利于资金运作,促进高校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有序进行和发展;暂付款的核销,是借记教育事业支出或科研事业支出科目,贷记暂付款,可以减少因暂付款而虚增的资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借款人必须树立及时清欠意识,认真领会学校关于暂付款的管理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报销手续,杜绝非法占用公有资源。财务部门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对应收及暂付款项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宣讲,让全体教职工全面了解具体管理中的各项条例以及深层次上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3.各部处、学院负责人加强教育事业类资金暂付款管理的责任:学校下拨的教育事业经费一般是按照用途分不同经费卡管理,暂付款的审批程序应严格按照 “一支笔”制度执行,杜绝一卡一个负责人审批的管理方式。建立经济责任制,暂付款的追收作为各部处、学院负责人一项工作任务,在其年度工作考核、在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作为一项工作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尤其是在其离任的时候必须完成清理并办理好下一任领导的移交工作,确实不能结清的要就未尽事宜与下一任负责人作好移交与确认工作,并商议解决的办法及进行备案,避免出现因前任与后任互相推卸责任,一些借款长期挂账,不能清理现象存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借出的现无法收回的公款,要追究审批人和借款人的相关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2]。

4.科研经费负责人履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加强科研事业类借款的清理责任:高校科研经费的借款,按照国家“课题负责人”的规定,由课题负责人主管签名,课题参与人或研究生办理借款。但是科研经费是主管部门依托高校是国家经费,所有经费的管理必须符合财务制度,课题负责人要按照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以及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借款手续,对于大额借款,要严格履行学校的各项审批手续,经学院领导和学校主管领导的审批。财务部门应实时将欠款情况通知到借款人及课题负责人,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到财务部门办理结账手续。对于科研设备购置款、论文版面费等及时做好发票的催收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及时入账。除了科研经费收入与课题负责人的薪酬挂钩以外,其年未暂付款的清偿情况应作为计算薪酬的依据之一。

5.管理部门相互配合,监督暂付款清理的责任:暂付款项的管理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監督[3],高校应收及暂付款管理除作为财务处的工作重点以外,应该上升为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形成以财务处为中心,各部处相配合的监督管理机制。教育事业类资金借款人一般只能是学校职工,人事处要做好师资培训、出国职工安家费等借款的清理,在职工离校、离职时应收及暂付款的清理工作,没有清理借款的职工不能办理离校、离职手续;加强医药费借款的清理,职工出院之后家属领取抚恤金前必须结清医药费的借款。资产设备处及时办理有关固定资产的政府采购、验收手续,促进仪器设备预付款的及时结账。

科研处负责监督科研经费的借款清理,没有还清借款的科研经费,不应办理借题手续,杜绝有些科研经费负责人在结题前突击借款的现象。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借款作为办理离校手续的重要一部分,在财务部门清欠、盖章之后研究生处才能办理其离校手续。

审计、监察处在做有关经费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做好暂付款的清理和移交监督。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协助财务部门工作,对于存在故意拖延冲报或情况特殊又无书面说明的给予通报批评,以严肃财经纪律。

管理好高校暂付款,合理利用资金并保证资产的真实、安全,促进资金流动,任重道远。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有限的教育资金、科研经费发挥好作用,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编写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1.

[2]苏运法,张玉彪.高校暂付款清理的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2):20-22.

[3]张翠仙.浅议高校暂付款的管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责任高校管理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