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序关系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2012-09-01宋晓辉
宋晓辉
(郑州华信学院 基础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00)
基于偏序关系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宋晓辉
(郑州华信学院 基础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00)
针对权重和属性值都是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基于三种常用的偏序关系,讨论综合评价值的排序,选出最优方案.当综合评价值有最大元时,最大元对应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当综合评价值没有最大元时,通过定义拟最大元找到最优方案.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分析.
区间数;多属性决策;偏序关系;最优方案
1 引言
多属性决策问题是指在考虑多个属性的情况下,选择最优方案或进行方案排序的决策问题,它是决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决策问题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模糊性,导致决策信息不确定,可以用区间数进行量化,因此对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多属性决策问题最终归属于对各方案进行排序或择优.当各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用区间数表示时,我们在区间数集上引入偏序关系,就可以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本文基于三种常用的偏序关系,讨论了综合评价值的排序,并通过实例分析得知当决策者的心态不同时,得到的最优方案也可能不一样,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
2 区间数及其序关系
定义2.1[1]设=[a-,a+]是有界闭区间,如果a-,a+∈R,则称軇=[a-,a+]为区间数.实数集R上的全体区间数记为IR,即
特别地,记I+R={[a-,a+]|0≤a-≤a+,a-,a+∈R}为正区间数集.本文讨论的区间数都是正区间数.
当a-=a+时,记[a-,a+]={a-}=a-.可见,实数是区间数的特殊情况.
定义2.2[2]设P是一个集合,P上的二元关系≤叫做一个偏序关系,如果满足
这时称(P,≤)为一个偏序集.
下面是人们常用的几种区间数偏序关系.
3 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描述
本文研究属性的权重和方案在各属性下的属性值都是区间数的情形,为了方便起见,作以下标记:
.S={S1,S2,…,Sm}:m个决策方案的集合(m≥2).
.Q={Q1,Q2,…,Qn}:n个属性(或指标)的集合(n≥2).
在决策中,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效益型属性和成本型属性.为了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给决策结果带来的诸多不便,可以采用以下规范化方法,得到决策矩阵其中也是区间数.
对于效益型属性[3]:
对于成本型属性[3]:
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问题就是在区间数决策信息(即w軒和A軒)已知的情况下,如何从备选方案的集合S中选择最优方案或对方案进行排序.本文主要通过对各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的排序,来反映各方案的优先顺序,关于综合评价者的求取方法详见文献[4].
4 区间数的排序
在得到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后,接着就是对综合评价值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由于这里的每一个综合评价值都是区间数,因此本文应用偏序关系对综合评价值进行排序.其基本思想是:如果综合评价值有最大元,则最大元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如果综合评价值没有最大元,则定义拟最大元,分别求出每个极大元与拟最大元的距离.如果一个极大元离拟最大元距离最小,则这个极大元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这里D的上确界M不属于集合D,若不然,则M就是最大元,D有最大元.类似地,可定义偏序集(D,≤2)的拟最大元M',偏序集(D,≤3)的拟最大元M".
设S={S1,S2,…,Sm}为m个决策方案的集合…,}为方案综合评价值的集合,其中]为方案Si的综合评价值.下面说明集合在三种偏序关系≤1、≤2、≤3下上确界的存在性.
证明 令
假设N=[N-,N+]是集合D的上界,则有,即M≤1N,M是集合D的最小上界.
由上确界的定义知,M是集合D在序关系≤1下的上确界.
证明 令
假设N=[N-,N+]是集合D的上界,则有,即M'≤2N,M'是集合D的最小上界.
由上确界的定义知,M'是集合D在序关系≤2下的上确界.
假设N=[N-,N+]是集合D的上界,则有,即M"≤3N,M"是集合D的最小上界.
由上确界的定义知,M"是集合D在序关系≤3下的上确界.
定义4.2[5]设任意的]定义映射d:IR×IR→如下:这里的t∈[0,1],则称之间的距离.
区间数排序步骤:
S t e p 1选择≤1、≤2、≤3其中一个序对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排序.
S t e p 2若综合评价值有最大元,则最大元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若综合评价值没有最大元,则虚构拟最大元M.
S t e p 3只考虑作为拟最大元下邻的那些极大元,依次设为d'1,d'2,…,d'n(1≤n≤m).计算d'i(1≤i≤n)与拟最大元M之间的距离d(d'i,M),若d'i比d'j(1≤i,j≤n)离拟最大元M距离小,则d'i优于d'j.
S t e p 4方案决策者根据d(d'i,M)(1≤i≤n)的大小,选出最优方案.若d(d'i,M)越小,则d'i对应的方案S'i越优.
分析:当方案集没有最大元时,须定义拟最大元,三种偏序关系有三种不同的拟最大元,而通过距离得到的最优方案有可能不一样.如果两个方案具有≤1序关系,则一定具有≤2和≤3序关系.采用≤2序关系的决策者持保守心态,它只考虑左端点和中点是否具有相同的大小关系,所以通过序关系得到的最优方案也是一种保守的结果.采用≤3序关系的决策者持积极心态,它只考虑右端点和中点是否具有相同的大小关系,所以通过≤3序关系得到的最优方案也是一种积极的结果.故采用三种偏序关系≤1、≤2、≤3分别体现了决策者的中立、保守、积极的心态.
5 实例分析
为了了解各学院的实际情况和促进各学院的发展,某大学决定对5个学院(S1,S2,S3,S4,S5)进行评估.大学组织了专家组,拟采用教学、科技、服务三个属性作为评估指标,经过调查和统计,得到各属性的权重和各方案的属性值见表1[6]和表2[6],试做出综合评估.
表1 属性的权重
表2 各方案的属性值
因三个属性都是效益型的,且决策矩阵已规范化.根据文献[4]可计算每个学院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
①基于偏序关系≤1的排序,这时决策者持保守态度.
利用≤1对}进行排序,得到),其中无法比较和为极大元.
②基于偏序关系≤2的排序,这时决策者持中立态度.
利用≤2对}进行排序,得到,其中和无法比较.由此可知,S3为最优方案.
③基于偏序关系≤3的排序,这时决策者持积极态度.
利用≤3对}进行排序,得到,其中和无法比较和为极大元.
分析:结果表明,当决策者的心态不同时,得到的方案排序结果也会不同,是符合实际的.当决策者持中立态度和持保守态度时,认为S3为最优方案.当决策者持冒险态度时,认为S2为最优方案.
6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方案综合评价值的比较,来反映各方案的优先顺序.首先基于三种常用的偏序关系对各方案综合评价者进行比较,当综合评价值有最大元,则最大元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当综合评价值没有最大元,则定义拟最大元.分别求出每个极大元与拟最大元的距离,如果一个极大元离拟最大元距离最小,则这个极大元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三种偏序关系的选择反映了决策者的不同心态,当决策者持不同心态时,得到的最优方案可能不同,是符合实际的.
〔1〕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天民.格序引论及其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汪新凡.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SPA-TOPIS方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62.
〔4〕宋晓辉.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兰蓉.一种基于区间数距离的理想点多属性决策方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4):84-85.
〔6〕郭春香,郭耀煌.具有区间数的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研究[J].预测,2004(5):71-73.
O 29
A
1673-260X(2012)10-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