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伋《四六谈麈》考论

2012-09-01李建军台州学院中文系浙江临海317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骈文四库

●李建军(台州学院 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谢伋(生卒年不详),字景思,自号药寮居士,上蔡(今属河南)人,理学家谢良佐从孙,参知政事谢克家之子,兵部侍郎綦崇礼之婿。绍兴元年(1131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此后曾为大宗正丞、工部员外郎。绍兴三年(1133年),自工部员外郎徙为祠部员外郎,兼太常少卿。该年,其父谢克家知台州,谢伋弃官侍父,寓居台州黄岩,先在灵石,后居三童岙,其后人谢廷俊、谢廷昂又迁居新店,于是衍生出新店谢氏一族,至今三十余世。新店谢氏,奉谢克家为一世祖,奉谢伋为二世祖。[1]55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人物门”特立“侨寓”一栏,收入“不生长于此而居焉者为侨寓”的知名人士,也特地收入谢克家、谢伋父子。[2]492谢伋寓居黄岩二十余年,生活清苦,其文曰:“伋先世既无盈余,且漂流转徙,不能治生产。久为祠官,俸入至薄,居不敢近州县,食不敢饱粱肉。于穷僻处人弃我取,粗办一廛,冢舍之旁买石田,葺茅竹为园囿,辛勤十余年,根拨皆自封植……以为草木诸果物皆药也,总而名之曰药园。”[3]337自号药寮居士即源于此。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终于东山再起,知处州,二十七年(1157年)又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不到一年,又因为“监司守臣之失察”等原因被降官,不久即去世。①严振非总纂《浙江省黄岩县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年出版,第570-571页)认为谢伋卒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前后,可为一说。

谢伋有较高的文章素养,曾有《药寮丛稿》二十卷,叶适为之序称:

谢公尚童子,脱丱髦,游太学,俊笔涌出,排迮老苍,而能不受俗学熏染,自汉、魏根柢,齐、梁波流,上遡经训,旁涉传记,门枢户钥,庭旅陛列,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其《药园小画记》,盖谢灵运《山居》之约,言志洁而称物芳,无忧愤不堪之情也。[4]212-213

对谢伋的文章评价较高。惜乎此书已经亡佚,今仅存《药园小画记》《委羽洞记》等十篇文章。[3]331-339但从这些文章,已可窥见谢伋不凡的文章造诣。

谢伋具有较高的文章素养,又曾“掌诰命”,②叶适《谢景思集序》:“公讳伋,字景思。上蔡人,艰难时,往来青城,毁容败服,实佐其父奉传国玺走宋州。高宗知之,自用为祠曹郎,兼太常少卿,垂赐第,掌诰命矣。”(《叶适集》第212-213页)。撰写朝廷制文,对四六自然体会颇深。尤可一提的是,其父谢克家也长于文辞,善作四六,在翰苑时起草蔡京谪散官制词,大为时人称颂。其岳父綦崇礼乃知名词臣,“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5]11682父辈的四六造诣给谢伋以很好的熏陶,而自身“掌诰命”的创作实践更使其体会良深,这些因素熔铸在一起,使得谢伋对四六的感受、体悟、评述往往能够恰中肯綮,闪现出真知的光芒。

《四六谈麈》乃谢伋专门评述四六的一部著述,作于寓居台州黄岩期间,其自序云:

予自少时听长老持论多矣,忧患以后,悉皆遗忘。山居历年,饱食终日,因后生之问,可记者辄录之,以资讲学之一事,如古今五七字话,题为《四六谈麈》云。他时有得,当附益诸。[6]33

其中“他时有得,当附益诸”云云,可见该书绝非仅为茶余饭后谈资的泛泛之作,而是作者有得而后为的专门著述。

《四六谈麈》最早见于公私书目著录,乃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文史类”著录“《四六谈麈》一卷”,后来马端临《文献通考》承继陈氏之说。元代所修《宋史》,其《艺文志》将此书归于子部小说家类,并著录为二卷,不知何据。该书最早的刊本是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左圭辑刊的《百川学海》本,后来还有《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学海类编》本等,民国时《丛书集成初编》本乃据《百川学海》本排印。各本所收条目不尽一致,《百川学海》本最为完备,共六十八条。近年《历代文话》收入《四六谈麈》,即据《百川学海》本。

一 《四六谈麈》的独到之处

宋代四六话,其体例大致相同,都是以随笔杂记的形式评述四六。内容比较广泛,或赏论四六作家作品,或探析四六写作技法,或杂记四六逸闻轶事,间或梳理四六源流正变。现试以《四六话》《四六谈麈》为例,管窥宋代四六话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条目内容四六话梳理四六源流正变赏论四六作家作品探析四六写作技法杂记四六逸闻轶事 条目总数王铚《四六话》 2条,占3%18条,占28%13条,占21%30条,占47% 共63条谢伋《四六谈麈》 1条,占1% 11条,占16% 6条,占9% 50条,占74% 共68条

从上表可知,杂记逸闻轶事在四六话中比例最大,其次是赏论作家作品,再次是探析写作技法,最后是梳理源流正变。真正具有理论价值的是后三者,尤其是后两者,但其所占比例并不高,由此可见四六话并不以理论性、系统性见长。元明清的目录书著录《四六话》《四六谈麈》,有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杂家类的,良有以也。

宋代四六话关注的重点是当朝当代骈文:《四六话》共63条,除其中论及唐人骈文的5条外,余则全是论述宋人四六;《四六谈麈》共68条,除其中论及唐人骈文的1条外,余下的都是谈论本朝骈文;杨囦道的《云庄四六余话》共104条,除6条谈论唐人骈体外,其余均为评述本朝骈文。当然这一方面可能与四六话作者略远详近、详论本朝四六以更为有效指导写作有关,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宋人心目中对宋体四六的自我认同。这从四六话与诗话的对比中可以管窥一二。宋人诗话中论及唐诗及唐前诗歌的条目一般还是比较多的,最多的甚至可以达到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二,如欧阳修《六一诗话》29条,评唐人者占9条,将近三分之一,又如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共69条,评唐人及唐前诗人者有29条,超过五分之二。而宋代四六话中,论及唐及唐前骈文的条目不到十分之一。两相对比,可见宋人对唐代、唐前诗歌,以及对唐代、唐前骈文的关注度以及认同度是大不一样的。

《四六谈麈》既有宋四六话的共性,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性,即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文体更为丰富

《四六谈麈》与《四六话》相比,所涉及的四六文体类型更为丰富。《四六话》评述四六,以表、启为主,这方面的条目占到八成以上,另外,还涉及麻词、敕榜、制书、祭文、诏、诰、骈赋等四六文体。而《四六谈麈》所评述的四六文体则更为丰富,除了《四六话》已有的数种,还有疏文、状、哀册、赦、青词等五种。两书所涉及到的四六文体(见下表)。

四六话 表 启 诏 诰 制书祭文麻词敕榜骈赋共9种四六谈麈 表 启 诏 诰 制书祭文麻词疏文状哀册赦青词共12种

从上表可知,《四六话》所论四六文体有9种,《四六谈麈》所论达到12种,基本覆盖宋代四六的主要文体,后者比前者更为丰富。

(2)阐析论断更有识见

《四六谈麈》与《四六话》相比,在很多方面的识见可能更为准确,也更为深刻。比如关于四六源流正变特别是宋人革除五代衰陋之气历程的叙述,王铚《四六话自序》云:

国朝名辈,犹杂五代衰陋之气,似未能革。至二宋兄弟,始以雄才奥学,一变山川草木、人情物态,归于礼乐刑政、典章文物,发为朝廷气象,其规模闳达深远矣。继以滕、郑、吴处厚、刘辉,工致纤悉备具,发露天地之藏,造化殆无余巧,其隐栝声律至此,可谓诗赋之集大成者。[7]5

又该书云:

先公言本朝自杨刘,四六弥盛,然尚有五代衰陋气。至英公表章,始尽洗去。四六之深厚广大、无古无今皆可施用者,英公一人而已,所谓四六集大成者。至王岐公、元厚之,四六皆出于英公。王荆公虽高妙,亦出英公,但化之以义理而已。[7]8-9

王铚认为,宋代四六率先“革”五代衰陋之气的是二宋兄弟(宋庠、宋祁),“始尽洗去”五代衰陋气的是“英公表章”,所谓英公即夏竦。那么骈文发展史是否真的如此呢?二宋兄弟与夏竦真是“洗”“革”五代衰陋气的关键人物吗?实际上,夏竦与二宋兄弟为文,乃追踪燕、许(唐代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虽词藻赡逸、风骨高秀、博丽典雅,然仍以唐体为依归,并未真正变革文格,树起四六新体典范,骈文史上真正担起此重任的是欧阳修等。谢伋《四六谈麈序》云:

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诏策、书疏,无骈俪粘缀,温润尔雅。先唐以还,四六始盛,大概取便于宣读。本朝自欧阳文忠、王舒国叙事之外,自为文章,制作混成,一洗西昆磔裂烦碎之体。厥后学之者,益以众多。[6]33

认为欧阳修(欧阳文忠)、王安石(王舒国)“一洗西昆磔裂烦碎之体”,“厥后学之者,益以众多”,指出两人在骈文史上开创新体、引领后学的历史功绩。比较王铚与谢伋的论述,后者之言可能更符合宋代骈文发展的实际情况,可能更有识见。

赏论四六作家作品时,《四六话》往往侧重于正面论析,而《四六谈麈》则既称其工,也道其拙,如:

孙巨源作《除太尉制》云:“秦官太尉,汉代上公。”语典而重。

常子正作先公再致政词云:“熟本朝之故事,迨闻正始之风;迎代邸而清宫,独奉渭桥之谒。”属对似少偏。

元章简公厚之……作《王荆公相麻》,亦世所称工。然脑词乃云:“若砺与舟,世莫先于汝作;有衮及绣,人久伫于公归。”或以为先后失伦。

王初寮作《宣德门成赏功制》云:“阁道穹隆,两观搴翔于霄汉;阙庭神丽,十扉阖辟于阴阳。”时谓工则工矣,但唤下句不来。[6]35,42,35,37

第一例乃称其工(“语典而重”),第二例乃道其拙(“属对似少偏”),第三、四例则论析“工”文之失于“拙”处。谢伋的这些论析恰中肯綮,《四库提要》称该书“其论四六,多以命意遣词分工拙,视王铚《四六话》所见较深”,[8]2747并非虚誉。

《四六谈麈》还有一些论析四六源流正变、探析四六写作技法的言论非常精要,很有识见,如:

四六施于制诰表奏文檄,本以便于宣读,多以四字六字为句。宣和间,多用全文长句为对,习尚之久,至今未能全变。前辈无此体也。

四六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诗语对诗语,方妥帖。太祖郊祀,陶穀作赦文,不以“笾豆有楚”对“黍稷非馨”,而曰:“豆笾陈有楚之仪,黍稷奉惟馨之荐。”近世王初寮在翰苑,作《宝箓宫青词》云:“上天之载无声,下民之虐匪降。”时人许其裁剪。

四六之工,在于剪裁,若全句对全句,亦何以见工?[6]34

第一条指出四六的正(“多以四字六字为句”)与变(“多用全文长句为对”),第二、三条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其矛头都是指向当时四六写作“多用全文长句为对”的偏颇,有很强的针对性,《四库提要》赞其“尤切中南宋之弊”。[8]2747

(3)摘句撷英自具别裁

谢伋赏论四六作家作品,并不人云亦云,而是眼光独到,自出心裁,如论析廖明略的四六佳句,谢伋《四六谈麈》与王铚《四六话》所取并不一致。王铚《四六话》云:

廖友明略作四六最为高奇,尝谓仆言须要古人好语换却陈言。如职名二字,便不可入四六。如上表云“初见吏民,已宣条教”之类,真可憎恶尔。明略《贺安厚卿启》曰:“远离门墙,遁迹江湖之外;窥望麾葆,荣光河洛之间。”又《贺张丞相启》云:“中台之光,下饰万物;前箸之画,外制四夷。进有德而朝廷尊,用真儒而天下服。”又云:“日月亭午,信无邪阴;山川出云,亟有时雨。”又《谢厚卿答书之启》云:“寂寞江滨,若戎车之陷淖;栖迟嵓邑,信塞马之依风。暐然晨光,照此蔀屋。”许安世少张自蜀漕责房州倅,《谢执政启》云:“贱贫于有道之邦,自知愧耻;负犯于可封之日,无足哀矜。”议者谓引咎归己,不文过以自矜,得责降之义。[7]12-13

谢伋《四六谈麈》相应之条云:

廖明略正一为四六甚工,旧见《为安厚卿举挂功德疏》云:“梁木其摧,叹哲人之逝;天堂若有,须君子而登。生也有涯,没而不朽。痛两楹之梦奠,圮万里之长城。”其祭文云:“昊天不惠,夺我元老。唐安得鉴,楚弗观宝。盛德且然,小智宁保。”先公云:“明略平生之学,熟于《高氏小史》。”[6]36

廖明略乃北宋后期文人,善作四六,王铚取其《贺安厚卿启》《贺张丞相启》《谢厚卿荅书之启》《谢执政启》四文中的佳句,而谢伋则独取其《为安厚卿举挂功徳疏》和祭文中的佳句,显示出一种独到的眼光。《四库提要》称赞《四六谈麈》“其中所摘名句,虽与他书互见者多,然实自具别裁,不同剿袭”“知非随人作计者矣”,[8]2747道出了该书的独到之处。

二 《四六谈麈》的重要价值

王铚《四六话》成书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是现知最早的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成书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是现知第二部四六话。两书相距不过19年,在骈文理论史上都有开创之功,两书可谓宋代四六话的双璧。王铚《四六话》乃第一部以四六为专门对象的文话,突破了前代散论的老套,首次以专门著述的形式集中论析四六,开创了骈文理论批评新的载体,同时该书对偶对、用典等骈文技法进行了细致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谢伋《四六谈麈》也是以专门著述的形式论析四六,或梳理源流正变,或赏论作家作品,或探析写作技法,或杂记逸闻轶事,时常闪现真知灼见。两书开创的“四六话”这种骈文理论批评新形式,在骈文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梁溪漫志》曰:“古今人作诗话多矣,近世谢景思伋作《四六谈麈》,王性之铚作《四六话》,甚新而奇,前未尝有。”[9]57将两书相提并论,认为其形式“甚新而奇,前未尝有”,正道出了两书的开创之功。

两书之后,骈文理论批评史上出现了不少“四六话”著述,如宋代杨囦道的《云庄四六余话》、洪迈的《容斋四六丛谈》,清代彭元瑞辑成的《宋四六话》,孙梅辑成的《四六丛话》。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四六话中,洪迈《容斋四六丛谈》乃后人辑录而成,真正有意为之且独立成书的是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和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而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虽然“持论精审,固习骈体者之所必资也”,①清阮元《揅经室外集》卷三《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第1857页)。然这些论断却非作者自论,“该书全部或几乎全部辑录自宋人笔记中涉及四六之材料,引用最多的是《容斋随笔》,达23条之多,其次是《挥麈录》、《能改斋漫录》等”,“故而,疑此书纯为汇编性质文评书籍,无作者自论部分”。[10]237简言之,该书乃汇编之作,与《四六话》《四六谈麈》这两种自出心裁之作并不一样,当然其学术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谢伋《四六谈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与王铚《四六话》一道,共同开创“四六话”这种骈文理论批评新形式上,也体现在与王铚《四六话》相较而呈现出的独特学术价值上。上文已经论及,与《四六话》相较,《四六谈麈》涉及文体更为丰富,阐析论断更有识见,摘句撷英自具别裁,呈现出独到之处。《四库提要》对《四六话》评价不高,认为“铚之所论,亦但较胜负于一联一字之间。至周必大等,承其余波,转加细密,终宋之世,惟以隶事切合为工,组织繁碎,而文格日卑,皆铚等之论导之也”,[8]2743而对《四六谈麈》则颇为肯定,认为“其论四六,多以命意遣词分工拙,视王铚《四六话》所见较深”。[8](P2747)《四库提要》的轻王(王铚)重谢(谢伋),正可窥见谢伋此书的学术价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四六谈麈》还保留了一则罕见的文献资料:

赵令人李,号易安,其《祭湖州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妇人四六之工者。[6]41

“白日正中”云云乃李清照祭其夫赵明诚文之残句,即赖此书得存,后始为《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菊坡丛话》等引用。

当然,《四六谈麈》的不足之处也是颇为明显的。与《四六话》一样,该书以随笔杂记形式论析四六,缺乏理论性、系统性,摘录多而评论少,就是评论也往往感性评点多于义理阐发,缺乏较为全面的概括,较为深入的分析。这个弊端,《四六谈麈》比《四六话》更为严重。《四六谈麈》中,杂记四六逸闻轶事的条目占到了近四分之三,而剩下的条目赏论作家作品也多是摘而不评、赏而不论,评语、论断比《四六话》少得多。而《四六话》尤其在探析四六写作技法上,非常细微,有较多精彩的评语和论断,赢得了《四库提要》的认可,“就其一时之法论之,则亦有推阐入微者,如诗家之有句图,未可废也”。[8]2743而这一点,正是《四六谈麈》缺乏的。另外,《四六谈麈》在文献记载上,也有一些疏漏之处,《四库提要》已经指出:

费衮《梁溪漫志》曰:“谢景思《四六谈麈》甚新奇,然载陈去非草《义阳朱丞相制》有语忌、令贴改事。又载谢显道初不入党籍、朱震乞依党籍例命官事,皆误。朱制乃有旨令綦处厚贴麻,非令其自贴改。谢显道崇宁元年实曾入党籍,景思记当时所见,偶尔差舛。恐误作史者采取,故为是正之”云云。是疏漏之处,亦所不免,然不以一二微瑕掩也。[8]2747

总之,谢伋《四六谈麈》与王铚《四六话》各有优劣,互见瑕瑜,但两书共同开创了“四六话”这种骈文理论批评新形式,在骈文理论批评史上值得大书。我们在肯定王铚《四六话》历史功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谢伋《四六谈麈》的重要价值,学界对前者论述较多,而对后者关注不够,这正是笔者有所憾而此文所以作也。

[1] 於隆森.谢伋隐居三童岙[J].黄岩史志,1990(6):58.

[2] (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3]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 第190册[M].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 (宋)叶适.谢景思集序[M]//叶适集.北京:中华书局,1961.

[5] (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 (宋)谢伋.四六谈麈[M].历代文话第1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 (宋)王铚.四六话[M].历代文话第1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8] (清)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

[9] (宋)费衮.梁溪漫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0] 施懿超.宋四六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骈文四库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论骈文的发展与影响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晚清骈文研究述论
主持人语:明清民国骈文研究的创获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四库学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