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公共图书馆社区联盟的建设与发展

2012-09-01宁夏图书馆银川750011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宁夏图书馆社区

●王 岗 1,徐 黎 2(1.宁夏图书馆,银川 750011;2.东莞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000)

图书馆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不光是文化知识的宝库,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一个民族成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喜欢不喜欢看书。读书多,人的素养才高。现在的社会讲究功利、讲究实用,所以,鼓励国民去图书馆也是一种价值导向,让人们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这样,未来民族才能成为强盛的民族。国民喜用、常用、善用图书馆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可以说,进不进图书馆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1]

1 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1 背景与实践

1992年,我国“十四大”“十六大”报告中先后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从此,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也乘势发展起来。从2000年开始,国家民政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大中城市和市辖区作为示范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在建设示范城、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标准中,社区图书馆建设被纳入许多文明城市建设之中,并作为政府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后,国家相继推广实施“十百千万下基层工程”“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知识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实施计划”“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新型社区相继落成,具有现代化功能社区图书馆也相继相伴建成。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地,社区图书馆已走进千家万户。在广州,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比较迅速和规范,一般都有2万册以上的藏书,已经实现一个街道办或一村一个图书馆,有关部门还通过了一份议案,建议在广州周边发展成熟的住宅小区中开办联合图书馆(由中山图书馆和社区联合共建),使社区图书馆建设有了法规支持。深圳、东莞大力开展社区图书馆和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工作,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与城市中心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服务,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图书馆预约借阅并归还城市中心图书馆及所有的分馆的外借图书。全国各大城市图书馆和各区县图书馆也在开始通过进社区、走农村、建分馆、搞流动图书馆等途径和方法,让更多的居民能便利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现代化信息的服务。

2005年、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起了全国首届和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旨在通过中外图书馆同行的实地考察和交流比较,研究探讨县(区)级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在管理体制、资源调配、社会力量参与等各环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与此同时,自2006年始,中国图书馆学会连续组织了主要面向中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培训的志愿者行动,遍及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对两千多名基层图书馆馆长进行培训,更是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引入了一个高潮。近几年,随着实践的深入,国家与一些地区陆续出台了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如:2010年12月31日,文化部、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共同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至2011年5月28日,文化部、财政部(文社文发[2011]26号)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28个示范区名单,全面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10月19日北京市文化局发布实施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试行)》;2011年9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并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规范与项目的实施极大促进和提高了各地社区图书馆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建设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年初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国家标准编号为G B/T 28220—2011),并于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由文化部提出,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海图书馆作为牵头起草单位,联合浙江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共同起草完成。该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可参照执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批准发布填补了当前我国图书馆规范体系中服务类标准规范的空白,为检验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将在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此,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将进入一个健康、有序、高速发展的阶段。

1.2 国外社区图书馆建设一瞥

在一些国家,社区图书馆的资金、场所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比如:在公共图书馆最为发达的美国,《图书馆法》以法律形式保证图书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这部法律规定,各级政府要为图书馆纳税。以华盛顿特区为例,该市0.05%的地税必须交给公共图书馆使用。新加坡政府所颁布的《社区住宅规划》中曾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及医疗、体育设施。日本也规定,每个社区必须设有图书馆、幼儿园、市民馆等福利机构。

在美国,每个城市的中心馆要为所有社区图书馆配送图书。受到中心馆雇佣的书商会把编目、加工过的图书送到社区。社区图书馆的藏书可达近8万册,相当于我们街道图书馆藏书量的三四倍。而且图书馆每年都会把破损和很久无人借阅的书低价卖掉,以保证图书馆里的书是最受欢迎的。美国有些社区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高达300%。也就是说,平均每本书或文献一年中会被借出3次。

据统计,英国平均每 1.2万人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例如有 50万人口居住的格拉斯哥市,共设社区图书馆 32个,流动图书馆3个;爱丁堡有社区图书馆 30多个;剑桥郡有 40个社区图书馆和 5个流动图书馆;伦敦的32个行政区,每个区有十几个社区图书馆。

日本政府在 20世纪 70年代,拟定了“定居圈方案”,提出了建设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协调一致发展的社区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该方案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制定了一套详细规划,要求在社区居民徒步行走 20分钟的范围内必须有一所图书馆,并且每月至少开展两次以上巡回送书服务。[2]

对照国外社区图书馆建设,无论是从体制与法律层面还是服务规范与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方面,无疑对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都具有极大的参考、借鉴意义与作用。

1.3 我国社区图书馆理论研究

我国一些研究者近年来对“社区图书馆”进行的文献研究,如陈永娴,[3]何琳、喻文,[4]龙叶、陶海宁[5]等分别就 1989-2005年、1992-2005年、2005-2009年间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对该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梳理。笔者在CNK I数据库中,以“社区图书馆”为题名进行高级检索,并将时间限定为1990--2011年(统计时间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命中记录1583条(见下表)。

通过文献比对分析,发现社区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是关于建设和发展研究,多从社区图书馆的意义为切入点,对社区图书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然后就其建设思路、建设模式管理模式、服务研究等内容进行探讨;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探索实践,近年来借助具体事例进行实践分析的论文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东莞、深圳、上海、北京、福建、浙江、江苏、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市,说明社区图书馆建设在我国南方各地发展迅速,相对而言,西北地区发展较迟缓。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社区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介绍不多,特别是从国外社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馆藏维护、资源共享等项目方面的比较研究相对少见。

表 1990-2011年以“社区图书馆”为主题论文发文量统计

尽管我国东部地区发达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发展迅速,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社区图书馆网点的建设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西部还相当薄弱,存在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多样。其中,普遍认为:社区图书馆藏书内容陈旧质量差、阅读导向缺失、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藏书量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和馆舍面积狭小、无后续资金投入、统筹不详尽、目标不明确、社区图书馆发展不稳定以及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不高等问题是制约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主要因素。

归纳各地存在的问题,总体看上,社区图书馆在区域整体布局上的不合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均资源配置失衡状况,直接导致一部分民众无法或难以享受公共文化建设的成果,参与到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所要求的“全民教育、全民学习”体系中去。同时,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作为公共图书馆所承担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的整体进程,这在西部表现得更为突出。

各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不一,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模式有:(1)总分馆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组成动静搭配、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地区图书馆集群网络,形成了“技术+管理”的集群管理特色,以达到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目的。如东莞图书馆。(2)共建、联办模式。各社区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该社区机构与民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联合发展社区图书馆。以合作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以互利互惠为条件,走合作路线。如中山图书馆。(3)地方政府主管模式。该模式主要是由各地方政府对该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实行统筹统建规划,对社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实行统一采购,合理分配。如上海图书馆。(4)网络模式。通过网络环境,利用网络技术,采用统一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社区图书馆。如北京图书馆。(5)家庭图书馆(室)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用市场机制兴办的集租、借、售为一体的图书馆(室)模式。该模式广泛应用于各基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社区居民需求来选择有利于社区图书馆全面发展的组建模式,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管理走向规范化。将网络化建设纳入社区图书馆建设范畴,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通讯方式和手段,通过建立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将各个独立的图书馆整合为统一服务网络,便于读者跨馆就近借阅,有效促进各馆间的互动合作;大力推广各类图书流动服务,让各类资源真正的动起来,实现社区图书馆(室)“小馆舍、小馆藏、大流动,大资源”。

其中,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制最为典型,是各地公共图书馆研究与社区图书馆建设实践学习、探索的楷范。宁夏根据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借鉴、吸收各地模式的先进经验,通过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建立统一配送的物流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体制与行政管理的桎梏,将传统实体图书馆服务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紧密融合,推行实施复合式社区图书馆联盟建设。

2 宁夏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现状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宁夏已实现电信网、广电网和无线网“三网合一”及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村村通光缆、通宽带,建成了可接入互联网网站、文化网站、培训网站、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影院——“三网一馆一院”;建成了集电子商务、视频点播、专家在线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经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项功能的信息服务站达到1266个,并于2008年8月前已解决全区2300多个行政村的信息网站工程和数字化工程,建立了“区、市、县、乡(镇)、村”五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随着宁夏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乡镇村综合文化站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非无知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扶贫工程等涉农文化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宁夏共享工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施的进一步深入和全覆盖建设,以及“工程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宁夏公共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更加完善,信息资源的传播渠道更为多样化、更为通畅。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数字资源(数据库、电子图书)对于宁夏公共图书馆,主要集中于自治区图书馆,其他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则基本上鲜有或根本没有。可充分利用的、政府推动的大型数字工程,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乡镇村综合文化站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扶贫工程等“工程资源”以及诸如:农村互联网电视(IPT V)平台已对接的宁夏广电总台提供的50套直播电视节目,通过卫星实时对接的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具有的接受6 T文化资源、500部党员教育片、优秀影片、戏曲;根据信息类型开通的9个栏目,可为1万户农村用户提供包括50个直播电视频道,500部VOD点播影片(800小时的节目),10个频道7天的时移电视以及信息服务和卡拉O K等增值服务存在的信息孤岛还不能有效整合与连通。

以银川市为例,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共有3个(自治区图书馆、银川市图书馆、金凤区图书馆),然而据调查,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社区880余个,其中自治区图书馆建立市区社区图书室42个,18个企业、农村图书室;银川市图书馆建立市区社区图书室4个,11个企业、农村图书室;金凤区图书馆没有服务的社区。银川市图书馆根据社区大小的不同,对每个社区图书室投放的图书量100-200册不等。

自治区图书馆原定对每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投放500-1000册图书。自2008年创建的60余个社区图书室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原有社区有图书阅览室,有一定的藏书,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阅读基础良好;二是社区没有图书阅览室,但居民数量较大,自治区图书馆与社区合作共建阅览室,社区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源;三是图书馆独家经营管理。2009年以前宁夏图书馆创建的40个社区图书馆,至2011年,因购书费的减少,40个社区图书馆中只有4个还算勉强维持定期更换图书,其他的都停滞了。2010年,宁夏图书馆投入建立了4个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但至2012年的二季度伊始,由于经费与政策的制约,就出现了新书供应不上,文献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同时,这些已建社区图书室均无接收、传送数字信息的设备与能力,上述“工程资源”基本上无法利用。银川市图书馆所建社区图书室的发展情况亦大体相同。据《银川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为202.57万多人,其中城镇人口150.67万人,乡村人口51.90万人。显然,银川市的社区图书馆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阅读需求。

3 宁夏社区图书馆联盟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提出“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等一系列精神与要求,宁夏图书馆适时抓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的契机,对我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调查,并结合我区实际及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状况,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宁夏)社区图书馆(室)联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联盟”)。

3.1 宁夏社区图书馆联盟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旨在构建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全面推动宁夏振兴。

(2)实施原则: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指示,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精神,并与“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三大惠民数字文化工程紧密结合,“联盟”以益民富民项目方式进行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文明服务、完善体系;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自愿参加、统一管理”的原则。

(3)实施范围及步骤:首先以自治区图书馆为起点,将车辆一小时能到达的区域(社区),均纳入“联盟”实施范围之内,谓之“银川圈社区图书馆(室)联盟”;选取条件成熟的服务点逐步建立“银川北社区图书馆(室)联盟”和“银川南社区图书馆(室)联盟”;“联盟”以每年新增20个成员的数量增加。

3.2 管理体制

以往,各级政府都把追求GDP的增长作为首要目标,很少把文化建设放在眼里,即使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是让文化为所谓“政绩”“形象工程”锦上添花、涂脂抹粉,实际上仍是忽视文化建设。为避免社区图书馆建设资金上的不足,避免社区图书馆建设流于形式,将社区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让百姓真正便利地享受到公共文化建设的成果,联盟本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精神,实行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文化厅)负责指导、监督和考核,由宁夏图书馆组织建设和运行,属地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予以配合的管理体制。宁夏图书馆社区服务部是“联盟”的协调、组织、管理机构,所有“联盟”成员均应纳入其统一领导之中。

3.3 要求与建设标准

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对凡要求加入“联盟”的社区图书馆(室)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条件与规定,如:可覆盖周边居民(一公里内)不少于5000人;馆(室)地址应方便居民利用,适宜对外开放,不应与社区办公场所同设;自有可用电脑不少于2台并能接入互联网,图书不少于2000册;具有自行解决水、暖、电、消防、安全的能力和条件;基本服务(办证、借阅图书和报刊、上网及公益性培训、讲座等活动)实行免费;承诺每年提供运维经费不少与5,000元;属地文化局或图书馆应承诺每年为其提供购书(刊)经费不少于10000元。

凡被批准加入“联盟”的社区图书馆(室),首先由“联盟”对其原有设备、资源进行加工、调剂、整合,选优汰劣,然后对其统一进行配置。配置标准以覆盖受众划分如下:

A配置:图书2000册(新书及热门书),报刊不少于20种,“联盟”统一书架4个,阅览桌椅8套(人),电子计算机不少于8台(其中读者服务6台)并相应的网络交换设备、配套管理和服务软件等。每一成员馆(室)藏书实行零增长,“联盟”确保每季度更换四分之一,全年百分之百更新。

B配置:对覆盖10000人以上的社区,在A配置基础上增加ATM自助借还书机及安全门禁,24小时开放。

3.4 功能及运行

社区图书馆是深入贯彻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搭建的面向居民的最基层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联盟”以服务和方便基层群众为宗旨,以推广阅读和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为基本服务方式。每个社区图书馆具备为群众提供数字化资源、上网服务、图书借还、报刊阅览、各种讲座和辅导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附加代办、代递、代印、下载收看等业务而形成多种功能。

根据“联盟”成员“在基层、规模小、多功能、灵活便利”等特点与要求,“联盟”采取以下方式运行:(1)以总分馆制形式展开运行;(2)实行图书的统一采购并采用最新自动化技术对图书进行数据加工后投入使用;(3)对其成员的图书实行“基数一次配足,保持零额增长,定期更换调配”的办法,以保证各加盟者在规模不扩大的前提下始终能为群众提供好书新书。新书每季度补充一次,更换调配每季度进行一次。当年新书及青少年读物各不少于30%,凡超过三年以上图书均回收至宁夏图书馆本馆;(4)通过统一办证的办法实现所有盟员之间的图书通借通还;(5)运用RIF D技术并逐步扩大范围,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6)以宁夏图书馆、宁夏数字图书馆、宁夏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为支撑,为群众提供纸质书刊、电子图书、视频资源、讲座资源、手机阅读、数据库等多元化信息资源并开展远程访问服务;(7)根据基层群众的特点实行错时开放,并限时上网、统一服务标准,以实现优质、便捷、规范服务。如:每逢节假日延时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主要指A配置社区图书馆),每证每天上网时间限制1小时;(8)以图书流动车进行配送和辅助服务。

3.5 资金保障及管理、产权界定

根据党中央把“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联盟”的资金来源拟定争取为:(1)自治区政府(财政)专项项目补贴;(2)中央财政“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中央财政“社区文化室设备补贴”资金;(4)“联盟”成员自筹资金;(5)属地图书馆加盟资金;(6)相关或周边企业资助资金;(7)社会个人和单位赞助资金;(8)其它。

“联盟”资金设专户并制定、遵循统一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户由宁夏图书馆代管并于每年编制财务决算和资金使用报告上报自治区文化厅。“联盟”图书与设备纳入国有资产序列,由宁夏图书馆统一代管、调配和使用。

其中,我们认为,1-5项资金应设立为常态资金,以确保“联盟”的长效运行。而向“联盟”进行赞(资)助的企业,应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此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财政大力支持与扶持。我们也在不断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不断争取各方的支持,不断完善社区图书馆联盟建设,使各方受益,使百姓受惠。

3.6 监督与考核

“联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出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职责、清晰各自分工、规范操作流程、实行绩效考核,以程式化管理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建立“联盟”的会议沟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工作;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宁夏图书馆每半年进行一次督导性检查,宁夏文化厅每年底组织一次考核性检查;“联盟”接受政府的考核和社会的监督。

[1] 周洪宇.制定《图书馆法》迫在眉睫[E B/O L].[2012-02-10].htt p://www.gmw.c n/01 d s/2009-03/11/content_896700.htm.

[2]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124.

[3] 陈永娴.1989-2005年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论文剂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4):16-17,124.

[4] 何琳,喻文.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7(1):80-83.

[5] 龙叶,陶海宁.2005-2009年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0(5):124-128.

猜你喜欢

宁夏图书馆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宁夏
图书馆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去图书馆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