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v组淋巴结在胃窦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分析

2012-09-01王林俊姜建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胃窦浆膜转移率

王林俊 姜建国

(江苏省泰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苏 泰州 225300)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常见且最重要的转移途径,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关于如何在手术中施行淋巴结清扫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一直存在争论。目前D2根治术被认为是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根治术,但是对胃窦癌进行D2根治术时是否需清扫14v组淋巴结仍然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胃窦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胃窦癌D2根治术是否有必要清扫14v组淋巴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胃窦癌患者183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2例。年龄36~83岁,平均(63.6±12.3)岁。

入组条件为:(1)患者手术前行胃镜检查,且病理诊断为胃窦癌;(2)术前行全胸X线片、盆腔B超、腹部CT增强等检查排除远处转移,综合评定肿瘤分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3)术中行D2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超过15个。

1.2 方法 按照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行胃窦癌D2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14v组淋巴结。术中切除的胃癌原发灶及检出的淋巴结均进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数据检验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14v组淋巴结转移率 本组183例胃窦癌病例中,12例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6%。

2.2 影响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14v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Boramann分型无显著相关性,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的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见表1。

2.3 14v组淋巴结转移与其他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的12例患者,第6组淋巴结均有转移;第6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例中,有14.5%的病例14v组淋巴结有转移,第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14v组淋巴结均未发生转移,见表2。

表1 影响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n(%)

表2 14v组淋巴结转移与其他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n(%)

3 讨 论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成功的关键。正确掌握淋巴结转移规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14组淋巴结指肠系膜上血管淋巴结,又分为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14a)及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14v)2个亚组。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位于肠系膜上静脉根部,在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中将14v组淋巴结归为第2站,属于区域淋巴结,是外科清扫的范围。然而,在国际抗癌联盟第7版TNM分期中,将14v淋巴结规定为远隔淋巴结,如转移记录为M1,胃窦癌D2根治术不需清扫。

清扫14v组淋巴结有损伤肠系膜上静脉及结肠中静脉的风险,增加了术中出血的机会。如何合理地选择病例行14v组淋巴结,既能保证淋巴结清扫的彻底,又降低术中出血的机会,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对183例胃窦癌行标准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v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Borrmann分型无显著相关性,与肿瘤的直径、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Xu等[1]对322例胃癌的研究发现,<1 cm的远端胃癌无第2站淋巴结转移,当肿瘤直径>3 cm时,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本组资料提示,14v组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大小的增加而升高;当肿瘤直径≥4 cm时,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达11.5%。刘瑞廷等[2]对129例胃窦癌的研究表明,浸润深度的判断对于推测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的转移率显著增加;当肿瘤突破浆膜时,各组淋巴结均显示出较高的转移率。本组12例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窦癌病例,肿瘤均浸润至浆膜层,其中9例肿瘤突破浆膜侵犯周围组织。浆膜是否累及是判断进展期胃癌病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为胃窦癌根治术中是否需行14v组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Kodera等报告[3],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9%,而未分化型胃癌则为13.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12例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窦癌病例中,低分化腺癌病例占66.7%,中分化腺癌病例占33.3%,高分化腺癌病例未见14v组淋巴结转移。这提示肿瘤分化程度愈低,愈容易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在低分化腺癌病例中,14v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我们认为,肿瘤直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往往侵犯胃壁浆膜。

胃特定区域的淋巴回流有特定的回流途径。从淋巴回流路径上说,第6组淋巴结位于14v组淋巴结的上游,故14v组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与第6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本组183例胃窦癌患者中6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3%,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6%;在第6组淋巴结发生转移时,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上升至14.5%;且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均发生第6组淋巴结转移;在无第6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14v组淋巴结亦未见转移。因此,第6组淋巴结是否转移可以为是否行14v组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

[1] Xu YY,Huang,BJ,Sun Z,et al.Risk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evaluation of reasonable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Wodd J Gastroenterol,2007,13(38):5133-5138.

[2] 刘瑞廷,车向明.胃窦癌胃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5):345-348.

[3] Kodera Y,Yamamura Y,Kanemitsu Y,et al.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cancer of the middle.third stomach:criteria for treatment with a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J].Surg Today,2001,31(3):196-203.

猜你喜欢

胃窦浆膜转移率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广义Markov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无源控制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CT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