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设计地理教学主线*

2012-08-30艾义国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主线国情事物

艾义国

教学主线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的一条明晰的学习线索。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整节课堂教学活动围绕主线展开,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认知方式,给人感觉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主线。

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人地关系是整个地理教材的总的主线。传统地理教材是要素和部门罗列式的,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地理要素,忽略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地理原理和规律,这种“八股”式地理教学很难发展学生智力。新教材都注意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自然地理的学习同时渗透着人文地理的内容,突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利用,着重说明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和克服资源不足的困难,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可按“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的协调”三个视角展开教学,尤其适合区域地理内容。以“日本”为例,日本多火山地震使得房屋建筑特别注重防震设计,多山的地形又造成农业利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克服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的困难,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大力发展海运和加工出口型贸易。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地理教材结合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尤其国土整治、区域发展等内容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组织编排,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否协调,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区域发展的措施。

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程序为“现状特点——存在问题——解决措施”,适合诸如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动态机制、影响意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首先让学生了解资源的特征和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对资源利用的现状;然后对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滥采滥用矿产资源等不良行为进行批判,认识其危害性;最后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途径。

三、以空间延展为主线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1]针对面状地理事物(地形区、行政区、气候区、工农业区等)描述轮廓特征、分布范围及区域差异;针对线状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交通线、划界线、海岸线等)确定走向和分布特征;针对点状地理事物(如城市、矿产、山峰等)描述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以空间延展为教学主线可以纬度为参照、以经度为参照、以空间方位为参照、以相对位置为参照、以垂直方向为参照、以人为划定界限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并展开学习[2]。例如,“五带划分”按面状事物由低纬到高纬的纬度顺序教学;“黄河治理”可按线状事物——河流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的空间方位顺序教学;“中国城市”可按点状事物——人口数量过千万、过百万……的顺序教学。

四、以时间发展为主线

任何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时间过程,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这就要求在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地理事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区域差异性,同时又要研究地理事物在纵向发展上的时间承接性,按时间序列来认识地理事物,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以时间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程序为“过去——现在——将来”。例如,人类对宇宙环境的认识经历了从天圆地方说、地心说、日心说,到人类进入太空进行宇宙空间探索的过程。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方式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及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世界工业发展进程和布局类型的变化过程,人口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等都以时间发展为教学主线。

五、以国情国策为主线

国情知识是地理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国情,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基本国策是指国家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策略,是全国人民工作和行为的准则,如我国人口政策,改革开放政策,保护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的政策等,国情国策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联。

以国情国策为教学主线,可按“知国情——懂国策——见行动”的步骤进行。尤其中国地理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国情国策教育的因素,如“中国的人口”,教材前三个框题是我国人口国情——数量世界第一、增长速度快、分布疏密不均;最后一个框题是我国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然后介绍具体行动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六、以思维逻辑为主线

又称“6W”主线(Who-Where-When-What-Why-How),Who(谁),Where(在哪里),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样),Why(为什么),How(怎么做),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发现,在质疑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就有了深刻理解。

学习区域地理时常用此法,谁——地理对象,在哪里——地理位置,什么时候——发生时间,什么样——区域特征,为什么——地理成因,怎么做——区域发展措施。

七、以活动操作为主线

俗话说,要知梨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自己动手做,才能品尝知识的味道。动手实践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有很多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活动案例如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等。

活动操作主线按照“准备——指导——制作——评价”思路展开教学。如“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课前师生准备好制作用品,课上教师提出制作要求与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制作,最后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总结制作经验。学生在制作活动中掌握了经纬线的分布规律和地球仪的构造。

八、以生活情境为主线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激发较为持久而又稳定的兴趣。教师要尽量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生活情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是以旅游情境作为主线开展学习。如巴西之旅,以游览国吃、喝、玩、乐的娱乐活动作为主线,喝——咖啡、橙汁;吃国宴——烤牛肉;玩——游山玩水,动植物王国;乐——足球、桑巴舞;然后以旅游活动进入新课学习。

九、以学习方法为主线

1.综合分析的主线

地理学综合性原理指出:在一个区域中当地理环境的主导要素一定时,其他诸要素与之相适应,因而只要抓住主导要素的特征,综合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能窥其一而知其全貌。如“干旱的西北地区”主导因素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区域特征是干旱,其他因素如植被、河流等都打上了干旱的烙印。

2.比较的主线

将不同区域的地理要素及特征整理比较,理解区域差异及规律。如“南北两极地区”,突出了不同区域之间对比方法的应用;“经线与纬线”就长度、度数、指示方向等对比学习。

3.读图用图的主线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会判读地图、运用地图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本技能。如“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怎样阅读气候资料统计图贯穿整个气候类型的学习,通过读图归纳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袁孝亭.地理空间要素与空间思维PPT.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主线国情事物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家国情?家国梦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