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人文管理 奏响和谐音符

2012-08-30王海兵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人文制度学校

王海兵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也需与时俱进,传统的学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改革。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意味着教育不但要面向学生,还要面向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实施人文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美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人文管理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人文关怀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他们对于学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种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对教师多一些关怀、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激励;少一点强制,少一点怀疑,少一点指责。学校实施人文管理不但体现了学校领导的素养和能力,而且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实施人文管理,首先可以让校领导和教师之间平等和谐地相处,领导不再会粗暴简单地命令教师,不会无理由地苛责教师。唯有领导和教师的关系和睦融洽,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其次,人文管理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促进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如今,我校每一次的集会已不再是领导发言、训话,而是为各位教师提供一个平台,提升自己素养或者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有时请一些专家如心理学专家来开讲座,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请一些礼仪专家为教师讲授平时的着装、色彩的搭配等。多一点关怀,这样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2.人文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束缚了学生就不是成功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中注入了人文因子,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强调人文管理,凸显人性化,这是对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当学生获得这种人格尊重的时候,他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以及存在的喜悦,正是这种生命的价值感和存在的喜悦感让学生有了更多创新的动力。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实施人文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每一位教师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想法,全方位地进行指导,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潜力。每学年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汇报,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这份快乐让他们拥有着无限的创新动力。

3.人文管理有利于学校制度的推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机制的有效运转需要合理有效的制度。制度如果过于机械僵化的话,就无法保证各项工作能夠有效地开展,就不能使各项工作统一协调地施行。但如果僵化的制度中只有束缚,没有人情,只考虑结果,不讲关怀,那么,制度只能留在纸面上,无法在现实工作中真正推行。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必须考虑到在这种制度中注入人文关怀,考虑到教师、学生的个体利益与需求,在制度中渗透情感,可以保证制度与人的和谐统一,保证学校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推行人文管理,以科学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在推行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又能以情为主线,在充满人文气氛的校园中,教师和学生心情愉悦地工作和学习,努力地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我校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学校提供总的规章制度,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如有的班级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温馨化管理,只要学生有进步就给予奖励,有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则需要为班级的学生做一件事情或者诵读一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以及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二、学校实施人文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制定合情合理的制度

制定合情合理的制度可以使学校这个有机集合体获得高效的办学效益。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利益与需求,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多制定一些激励制度。激励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制定激励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激励制度既面向教师,也面向学生。其次,制度的设定谋求人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制度设定在审视学校全面发展的同时,把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尽可能地为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再次,要培植群体意识,协调好学校内部各种关系。教育并不是个人的事情,更不是某个学校管理者的事情,而是群体的事情,是需要大家来共同完成的。在我校,对于教师,只要他们有突出的表现,就给予奖励。比如在教学表现、论文发表、学生管理等方面有所成就,都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如果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给予奖励。在学生方面,施行奖学金制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创造发明。这些激励制度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一种制度文化,让学校彰显着人性、人文的气息,这种气息环绕在学校周围,飘荡在学校的上空,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人性的温暖和人文的关怀。所以,一个良好的制度是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把所有的同事当作志同道合的人,当作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经营好学校这份沉甸甸的事业。

2.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制度是学校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校园人文环境是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物质条件。学校人文环境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对学校的人文景观作出合理、巧妙的设计,对于学校花草树木的布局,尽可能利用学校的场地合理安排,通过人文环境的布置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我校设置了植物园,让学生通过植物园来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性;还设置了光荣榜,宣传学校一些杰出的校友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力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学生在每时每刻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力量、学校的人文气息。每个班级按照自己的特色来布置自己的教室,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温馨的空间。通过人文环境的建设,为学校的人文管理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其次,营造书香校园,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性。在校园中,我们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书的魅力,让学生在书籍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熏陶,素养得以提升。通过开展“读书节”、“书香之班”、“读书明星”等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再次,开发校本课程,提升人文内涵。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一个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建设校园品牌文化,凸显学校的特色,彰显学校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3.构筑和谐的人文关系

构筑和谐的人文关系是人文管理的重要内容。校园里的人文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这四个方面。首先,和谐的领导和教师关系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学校要有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也需要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两者之间要密切配合,和谐相处。校领导管理事务要淡化权利意识,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为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给教师一个尽情发挥才能的舞台。教师也要有主人翁意识,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领导和教师团结一致,为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而努力。其次,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构建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每一个教师都要记住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这里奋斗,而是大家一起努力,是一个集体。同学科教师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要交流教学经验,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来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育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还是一份心灵的事业,最佳状态的师生关系应是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健全的人文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在这个健全的人文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下,教师和领导一条心,共同致力于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教师把艺术教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一件件艺术作品,认真地培育、雕刻。学生与教师关系融洽,经常同台演出,演绎着师生间独一无二的创新艺术作品。对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学校都会给予大力的鼓励与支持。这样,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关系。

4.开展鲜活的人文活动

人文活动是人文管理的具体途径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鲜活的人文活动可以达到快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文化是一种潜藏在所有社会活动者背后的凝聚力量,人文管理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我校的人文活动特别丰富,比如学校设置了“温馨茶吧”,在这里,领导、教师都可以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读读报纸,让茶香融洽着彼此的关系。再比如,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室网名叫“温馨园地”,听到名字就让学生有种温馨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我校力求以“德育高质量的投入获得智育高质量的产出”,以特色德育活动为载体,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每年都举办一次读书节,每年的讀书节都有着不一样的主题,但每次的主题都彰显着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团委指导学生成立了不同的社团,如文学社团、摄影社团、漫画社团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作为一名学校领导,需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需有执着坚毅的办学精神,需有兼容并包的办学态度,引领学校在人文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从而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宋运来.做有策略的校长:经典寓言与学校管理智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祁团,丁莉莉,朱永新.大夏书系·学校管理的艺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人文制度学校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某些单位的制度
学校推介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