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你并不特殊
2012-08-30
“猥琐老外糟蹋我们中国小姑娘!”一名哀哭的中国姑娘,一名试图强暴的老外,几个偶然撞见、挥起拳头的中国青年。
同一周,一名外籍男子在沈阳开往北京的火车上,把光脚跷在前排女士的头上,并高声辱骂。在列车员到来后,这名外国人又矢口否认。
发生在今年5月的这两段短短的手机视频,激起了全国的愤怒声浪。在这股声浪中,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群体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AB面:老外也是复杂的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的“淘金”目的地。北京的韩国城、上海的日本人聚集区、义乌的中东人一条街、广州淘金的非洲人,跨国移民聚集区陆续在中国部分城市出现。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统计,去年外国人入出境共计5412万人次,比2010年的5211.2万人次增长3.8%。“林子大到了什么地步?门开着、窗户开着,有鸟、有苍蝇、蚊子。其实这也正常,有人因友好而来,有人因利益而来,有人来寻找机会,甚至到中国冒冒险或混混日子,素质的高低参差不齐。”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这样形容。如此一来,关于在华外国人的新闻也频频跃入荧屏,而且负面消息不在少数。
“在华外国人多了,由此引发的犯罪成了社会问题。”刑法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刑法研究所的阮齐林教授说。根据公安部历年统计,外国人入出境人数居前3位的口岸为:上海浦东机场口岸、北京首都机场口岸及深圳罗湖口岸。上海、北京、广东等外贸发达地区,也正是来华外国人犯罪的相对高发地区。
日前,北京市公安部门宣布开展清查 “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的“百日行动”,引来舆论关注。 实际上,清理“三非”外国人,也并不是今年首创。10年来,广东、浙江、上海、四川等多地公安部门都曾发起同类专项行动,“斩获”不小。据统计,上海市查处的“三非”外国人案件,从2002年的485起猛增到了2009年上半年的1800余起。
不过,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在华外国人这个群体也常有闪光的一面见诸报端;美国人李驰在10年前辞去了在美国的高新IT职业,只身来到中国,并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支教6年,还为孩子们自掏腰包购买文体用品;巴西小伙子木泽在广东东莞路遇扒手偷包,果断出手制止,遭到了小偷团伙的群殴报复,被网民称为“巴西雷锋”;69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狄家诺,6年来一直坚持在云南农村地区给成年人做免费的高血压检测与治疗,培训乡村医生,被譽为现代版“白求恩”……这些正面形象与前文中的负面形象交杂在一起,汇成了在华外国人的整体印象。
日前,环球网舆情调查中心和评论频道联合就“你对在华老外印象如何”发起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网友表示身边的老外“素质一般”,且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在华生活的老外言行正是其国家国民素质的基本反映。对于那些触犯我国法律的外籍公民,8成以上网友建议政府应该“严格管理”。
“超国民待遇”是不是传说
今年2月,一名日本骑车环球旅行者在武汉丢了自行车,武汉警方经过3天侦查将该案侦破,将被盗自行车连夜“完璧归赵”。此事引来广大网友关注并转发微博,纷纷质疑武汉警方“选择性执法”。无独有偶,挪威游客物品在成都被盗,成都跳伞塔派出所官方微博将游客所拍的求助视频转发,但此举亦引发部分网友质询警方:如此热切关注是否是因为对方的老外身份?是否是动用公权力给予了在华外国人“超国民待遇”?
而当遇到外国人有涉嫌违法行为时,国人的态度也常颇为暧昧。在一些外国人、中国人的某种潜意识里,仿佛有着“外国人犯罪,和中国人不一样”的观念。正如从沈阳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出言不逊的俄罗斯大提琴手没有得到制止,反而是乘警和中国乘客在劝大姐说:“你可算了吧,别和他生气,人家是艺术家。”
总体来看,对于在华的外国人,中国人普遍有两种情绪,一种是带有偏见的过激指责,这种指责或许是源于曾经经受侵略苦难的心理背景,常常会引发在华外国人的激烈反弹情绪。比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的一条微博就引来了巨大争议。他通过其在微博的实名账户写道,“公安局要清扫洋垃圾,斩首洋蛇头,识别洋间谍,赶走洋泼妇,让妖魔化中国的闭嘴滚蛋。”之后,一名在华美国人随即在微博发帖,要求央视开除杨锐。少数在华外国人及《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也支持这一要求。另一种情绪则是在接触了解了在华外国人的一些良好表现后,转而对自身国民性进行批判和反思。
“之前,我们确实在法律制度上、管理手段上对外国人给了一些所谓的‘超国民待遇,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比照中国公民,给了一些更加优惠的条件。这样无形当中,在客观上也培育了外国人一种优越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系教授向党说。
对于“在华外国人有特殊待遇”的网上舆论,阮齐林并不认同,“在没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处理外国人在华犯罪情况之下,这些说法只是个案性的猜测,没有根据”。
前文中被网友质疑的武汉警方表态:“并不是日本游客丢车了我们才重视,该车价值17000元,达到立案标准,只要所涉案件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警方都会立案。迅速找回是因媒体发布后,民众参与度高,且有人提供线索。”
阮齐林说,几十年前,国人“洋人”见得少,还有些少见多怪,现在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然了。“之前不是也有外国人醉酒驾车被抓处罚吗?”他指的是2011年5月25日,利比亚商人格鲁就因酒后驾驶事故,被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5天后,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提起公诉,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是浙江省第一起外国人因醉驾被起诉案。代理此案的检察员何德辉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国人在中国犯了罪,应当和中国公民一样受到刑法制裁”。
平等管理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从管理体制上看,外国人在华期间的人口管理,在我国主要隶属于公安机关,街道办事处、劳动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也承担了部分相关登记、审批职能。
而作为管理在华外国人的主要法律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由于该法颁布于1985年,规定的条款比较粗略,现在更多适用的是国务院2010年4月修改并公布实施的《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等规章。
尽管公安部门提供了详细的出入境管理方式,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街道社区对外国人的管理仅仅是落实了住宿登记一项,至于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措施。当地派出所也只是办理外国人登记证和到期及延期登记,其他的几乎是个空白。缺乏管理上的延伸措施,缺少主动的未雨绸缪式的跟踪服务,这就形成了管理上的盲区。
日常检查不到位,使得“一个外国人租房、多个外国人居住”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也在客观上为外国人非法居留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留学生中的吸毒、贩毒和卖淫嫖娼现象,更是相当典型。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外国人在中国的入境人数达到2711万人次,而从2005年到2010年间,各地清查“三非”外国人有近12万人。显然,困扰一些发达国家的移民难题,已经切实地摆在了中国面前。
“无论是面对三非外国人,还是在中国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外国人,准绳都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法律。既没有必要因为他是外国人就原谅不该原谅的,也不该因为他是外国人处理就要加重。”白岩松表示,“就像在北京猥亵女性的那个英国流氓,法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既不必悄悄地放了,也不必一下子想到百年耻辱。这样的事在世界哪个角落都可能发生,迅速处理就对了。改革30多年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早该回到一个正常的定位上了,那就是,平等才是最大的尊重。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平等相待才是最好。”(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