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乐趣体会情感

2012-08-30王棽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2年4期
关键词:外甥美景幻想

王棽

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文章角度独特,构思新颖,通过描写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提问题的月下交谈,表现了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抒发了热爱月下美景的思想感情。描写美景,创设情境,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描写形象,童趣盎然,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二;扣题引诗,扩大容量,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过,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也非容易的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文本材料进行了多角度的拓展,综合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在欣赏、朗读、想象、吟诵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与月色融为一体,沐浴在月光的清辉里,体验散文视角下美好的月夜意境,创生出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郾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第2自然段。

2?郾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郾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描写月亮的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诗韵,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郾师: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诵一诵,一人一句。

2?郾揭题,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领会词义

1?郾明确自学要求。

(1)完成“三读”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理解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弄懂关键词语。

2?郾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理解部分词义:

清辉(qīnɡ huī):多指月亮发出的淡雅清纯的光辉。

剪影(jiǎn yǐnɡ):本义是把纸剪成人头、人体的轮廓形象,也比喻描写出的轮廓。

凝望(nínɡ wànɡ):注目远望。

清幽旷远(qīnɡ yōu kuànɡ yuǎn):四个字表达清亮、僻静、宽阔、久远四层意思,十分凝练,概括地写出诗句所表现的气氛。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不花时间考虑或思索,马上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敏捷。

绘声绘色(huì shēnɡ huì sè):绘,指描绘。形容叙述和描写生动逼真。

云絮(yún xù):一条一条的云朵,像絮片一样。形容云很轻、很淡,像轻轻的面纱。

封锁(fēnɡ suǒ):(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

3?郾存疑,随堂待解。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1?郾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了月亮?除了写月亮外,还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郾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逻辑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在江轮甲板上见到的月亮美景。

第二段(第3~20自然段)写“我”和小外甥共同赏月时的愉快交谈。

第三段(第21自然段)写“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美好的回味。

(其中第2逻辑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第3~13自然段与第14~20自然段两个部分,这样全文也可以分为4个逻辑段。)

四、描字、临字、抄词

镀 喻 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走进“江中月”

1?郾在“我”的眼中,月夜的江上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江中月”)

2?郾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夜江上美景,在乐声中,范读第1段。

3?郾指名朗读。

4?郾领会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月亮出来——江面和江两岸的景色——概括)

5?郾再次读文,联系下列词语在脑海中想象一幅画面:

(1)月亮 吐洒 清浑

(2)月亮 洒落 长江

(江面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3)月光 镀 银色花边

6?郾再次读文,按照上述顺序,练习口头描述月夜江上景色并听写。

三、吟诵“诗中月”

过渡:正当“我”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我”和小外甥在共同赏月的过程中谈了些什么?

1?郾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和小外甥比赛背诗?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

2?郾分一分,他们“我一句你一句”对背了几次?同桌分角色朗读。

3?郾想一想,从“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中,你们体会到小外甥有什么特点?(机灵、聪明,平日里好学才会有积累。)

4?郾多媒体投示情境,师生合作对背。

5?郾引导:是呀,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诗中月。只有这些诗词里有月亮吗?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板书“诗中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扩大阅读积累。)

6?郾学生交流课前的诗词准备,分组对背。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还问“我”月亮像什么。

7?郾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为什么?请画出相关语句并细细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外甥爱幻想,想象力丰富。)

8?郾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畅想“心中月”

过渡: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板书“心中月”。欣赏投示配乐月色图,激起美好回忆。)

1?郾你可以静静地想一想,也可以动笔写一写,画一画。

2?郾学生交流。

3?郾小外甥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4?郾“我”在甲板上会展开怎样的幻想呢?

五、激情总结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与画面中,再一次领略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外甥美景幻想
唱歌催眠
兴义的美景多
假装
海洋美景
锁不住的幻想
磕头
田园美景
你说的美景我知道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