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黄金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
2012-08-30周淑惠朱罗海
周淑惠 朱罗海
1 黄金村的变迁
金坛市朱林镇黄金村地处茅山老区,1998年前该村还是一个抛荒田多、贫困户多、干群矛盾多、上访问题多,路难走、船难行、地难种、钱难挣的省级贫困村,全村集体负债高达70多万元。1999年初,黄金村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建桥修渠造路,打通脱贫致富的通道;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造低洼地和低产田,开展土地连片整治;动员农民流转家庭承包土地,建立有机稻米栽培基地、优质粮基地;组建农机服务组织,创办工厂化育供秧基地,实现农业收、种、管、加工、包装一条龙服务;创办民营企业7家、合作社4家,吸纳农民务工就业;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填埋污(臭)沟塘,清淤河塘,新建污水处理站、猪场沼气池;建起了960 m2的便民服务中心。目前,该村集体固定资产780万元,年收入达1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012年可望实现1.4万元。
2 主要做法
2.1 盘活土地资源,实行股份合作
为解决农民家庭承包土地零散、留守老人田难种、外出务工人员心难安、农田机械难作业、农田效益难增长、土地自发流转难规范的状况,该村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文件,村两委主动加压,把土地流转工作提升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高度去认识。在宣传发动中与农户算好四本账:一算经济账,给农户保底收益加分红,让农民包赢不输;二算风险账,让农民不承担自然灾害的风险,保障农民口粮;三算收入账,让农民无忧无虑地离开田间进车间,劳务创收不心烦;四算和谐账,让农户放心,自愿将承包地流转出来。土地的有序流转为股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抓好关键环节,规范合作机制
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户承包土地流转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保护农民长远利益。一是认真拟定章程。合作社采用土地资源、设备资产、技术、信息入股经营的方式,实行多形式投资、多元化参股,收益保底,公平分配。二是实施土地评估。土地评估是股份合作的基础,体现着每个成员的利益。评估小组由村民代表、农户代表和土地流转服务站工作人员组成,根据流转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力、交通、水利、产粮水平以及土地可经营的承载能力实行综合评估。以政府绿色通道租地价作参考,农民自报为基础,区域性市场价格为指导,打分计价。土地评估等级确定后上墙公示。三是实行保底分配。在土地流转中,以参股土地保底分配与效益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坚持让农民得益。保低收益金的支付有两种方式:现金支付的,先给钱后用地;粮食兑付的,土地产粮后付新粮。土地流出方按每个年度的稻谷时价,可选择现金或稻谷(就高不就低)享受收益金分配。土地入股按流转协议保底分配后,剩余部分的90%用于资产及其他入股的保底分配,其余10%中拿出六成进行二次按股分红,四成用作公积金或公益金。
2.3 创新合作手段,增强发展活力
为提高土地合作经营效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合作社成立后,将流入的土地拉框格方,实施路、田、沟渠、水、田园绿化综合治理。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优质粮和有机稻米种植基地。与省农科院、中国彩色稻米协会和安徽大学合作开发并建立了有机软米和彩色稻米育种基地,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机+科技+加工+营销”的开发模式,做到“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肥药、统一植保、统一质检、统一收储、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所产“黄金村”牌有机软米和彩色稻米,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礼盒包装的有机软米和彩色米市场价卖到了40~50元/kg,其效益是常规稻米的8~10倍。被评为中国海峡两岸农产品重点推介品牌,江苏省、常州市名优农产品和消费者放心产品。
3 取得的成效
3.1 推进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
该村原有土地零星分散,不连片成方,并夹有荒沟,不能适应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争取项目资金投入65万元,对土地实行统一整理,填塘塞沟,增加土地面积1.73 hm2;为实施高效农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新建了小农灌站、机耕道和防渗渠道。经土地流转整治,荒塘废沟变成田,格田成方路成道。在此基础上,建成独特区位的优质粮(有机)种植基地。合作社通过种植优质粮和有机软米,亩产效益达2 238元,比常规种植水稻亩均增收500元。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村投股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收割机、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捆草机、秸秆制粒机等76台(套)设备,与土地股份合作社联合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民种田不弯腰,运输不用肩膀挑”。
3.2 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黄金村通过组建土地合作社为壮大集体经济找到了新路子。村集体通过资金、机械、技术等参股,2009年收益11万元,2010年收益35万元,2011年收益近60万元。
3.3 增加了农民收入
增收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核心。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真正使土地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一是通过分红增收。农户在保底分配的同时,还享受到二次分配。二是吸纳劳力务工增收。合作社成立以来,支付劳务工资约110万元。三是劳动力转移增收。土地入股后,劳动力得到充分释放。土地流转入股户中多数人外出务工,创业就业。在家的农民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家禽养殖。农民袋中有钱,仓中有粮,不种田的人也吃优质粮,外出挣钱安心,在家谋业称心。
3.4 增进了社会和谐
村两委成员经过合作社成员民选,大多成为理、监事会成员,他们了解党在基层的相关方针政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较好的发展思路。生产时节,他们带头操作农机在田间干活;收获季节,他们主动闯市场、跑销售,做产品经纪人。他们将村两委工作与合作社工作同步研究、同步推进,互有补益、相得益彰,起到了农村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卖、保证群众有钱赚”的作用。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得到了增强,村两委班子成员连续三届在海选中均高票当选。
3.5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在农民逐渐富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上,黄金村通过多方筹资,多元投入,初步建成了自然生态优美、公共娱乐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实现了“轿车开到家门口、农业机械到田头”的美好愿望,做到了“种田不弯腰,挖沟不用锹、粮草不用挑、吃水不用吊、做饭不烧草”。村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享受着绿色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指数。
4 经验与启示
4.1 加强组织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保障
黄金村的脱贫致富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头雁”和一支清正廉洁、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把握农机化发展的机遇;他们会创业、懂经营、善管理,能够把越来越多的群众领上了小康之路;他们是心系百姓的贴心人,把改变落后面貌、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他们是村民信赖的当家人,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
4.2 实事求是是建设新农村的法宝
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困难重重。既要有高度的发展热情,埋头苦干;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用心巧干。黄金村人在谋划发展思路时,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冷静,不跟风,不盲目,从本村实际出发,遵循市场规律,维护百姓利益,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4.3 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正是随着黄金村集体财富的增加,才使村民有了持续增加收入的稳定来源;正是依靠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才使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正是有了村域经济的扎实基础,才使得村民自觉地把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之中,衷心拥护村两委,发自内心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4.4 建设新农村要以人为本
黄金村把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共同富裕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坚持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文化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当地百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5 发展的困惑与建议
一是缺人才。建议采用高校委培、向外聘请、大学生选聘等方式充实合作社人才队伍。二是缺用地。建议准许合作社以运营总量1%的面积搭建生产性设施用地。三是缺资金。建议对集体领办型合作社给予额度较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呼吁金融系统对合作社降低贷款门坎,实行银社挂钩对接,给予授信借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