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2012-08-30魏海洋
魏海洋
2012年以来,淮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星级创建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以土地托管经营服务为重点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该市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1 淮安市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393家,合作社社员3.5万人,拥有各类机具3.3万台套,机具总资产5.6亿元,覆盖农户近30万户。目前,全市直接参与土地流转经营的农机合作社达47个,流转面积近4 khm2,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1.1 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方式
(1)托管服务流转。合作社与土地承包者进行协商,不改变土地的经营权,对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托管服务,确定田间作业数量、质量和时间,由合作社统一调配作业机械,统一记账核算。目前,这种类型流转作业量较大,也最容易被群众接受,但各合作社间的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2)租赁经营流转。合作社与土地承包者协商转包土地使用权。这是目前比较规范且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一种符合市场化规律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是针对务工经商、常年脱离农村的青年农民以及农村中缺少劳动力的承包户。具体做法是,与原土地承包户协商,确定双方认可的转包方式,确定转包起止时间,确定转包费额度及付费方式与时间,最后双方签订转包合同。
(3)保底分红流转。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实行土地“入股”,农民当“股东”,变农户分散经营为合作社规模经营。合作社建立“保底支付+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一定量的稻麦作为保底支付,在合理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农机具折旧费之后,剩余利润按股权同比例分成。
1.2 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1)解决了土地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农机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后,成为社会化、专门化的农业生产单位,发挥着农业生产主力军和先进技术应用主要载体的作用,挑起了粮食增产提质的大梁,成为确保粮食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其主要表现为:克服了“小而全”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避免了大量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开展统一连片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后,合作社统一批量购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2)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减小了劳动强度。
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推进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不仅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躬身劳作的传统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
(3)破解了农村土地流转难的问题。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承包,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鼓励开展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流转精神,还符合现代农业对农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专门化要求。农机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实体,本身经营的主体就是农民,对开展土地的流转承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有效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外部资金、物资和服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有利于对农业生产和农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从而有利于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由农机合作社来推动以土地流转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2 典型合作社的剖析与启示
在调研中,特别选取了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全程化服务成效较为突出的洪泽县三河镇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调研。
2.1 合作社基本情况
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10人,各类农机技术人员总数达143人。拥有各类农机具446台(套),“三库一间”面积近2 000 m2,500万吨粮库1座。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733.33 hm2,预计全年机械作业总面积2.79万hm2,可实现经营服务收入3 100万元。
2.2 土地流转的背景及动因
祥发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背景及动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当地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耕地撂荒现象有所抬头。二是农民收入渠道拓宽,土地种植收益逐渐处于家庭收入次要地位,农民对土地种植重视程度下降,平时主要由家中老人和妇女耕种,粮食生产广种薄收,土地种植收益不断下滑,形成恶性循环,农民自身也有流转土地找人代种的愿望。三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具普及速度迅猛,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相对有所萎缩,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合作社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开展土地流转。
2.3 开展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在祥发合作社土地流转过程中,县农机局及时进行引导,镇、村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力争做到合理化解决,做到依法用地,流转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2011年,合作社以每年每亩750元的价格直接与村委会签订390.4 hm2土地流转合同,当年实现经营服务收入1 820万元,利润248万元。尝到了土地流转甜头的合作社2012年又以每年每亩850元的价格在周边流转土地333.33 hm2。合作社在流转土地的同时,还以略高于市场用工价格雇用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基本是在家不能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妇女和中老年人)于每年的4~12月间协助合作社进行农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只此一项一年即为受益农民直接增收5 000余元。
土地流转实现连片种植后,合作社作业效率明显提高。以插秧为例,2012年实行集中机械化育秧后,用工及生产资料成本均有所降低。池秧集中连片管理后,日常管理由专人负责,农技人员指导及时,秧苗质量大幅提高,利于机械化栽插。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目前淮安市农机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不少农民将其农村承包土地作为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怕土地流转后自己丧失土地经营权,不敢流转或交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加之农业税全面取消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收益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包出去;另一方面,开展土地流转的合作社担心土地政策不稳,不敢进行大面积流转,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及土地平整改造。
(2)流转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关于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的政策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是造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在财政扶持、社会保障、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还没有出台配套支持土地流转的相应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
3.2 建议
(1)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的保障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不仅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民自愿、科学流转土地,使农民在流转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实惠,还要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流转双方提供必要的优质服务,积极做好合同签订、合同鉴证和纠纷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双方利益,才能确保土地健康、规范、有序流转。
(2)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以农机合作社和县、镇、村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为平台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土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机制,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制度和抗风险机制,切实保障流转农户权益和流转经营的质量效益。
(3)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土地使用、贷款融资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政府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需要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土地使用、项目扶持、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帮助他们破解难题,让合作社轻装上阵,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