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2012-08-30杨力
杨 力
近年来,扬州市各级农机部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发展速度和数量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至2011年底,全市各类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到387家,拥有社员2.69万人,服务农户45.9万户;拥有各类农机具共2.54万台套,固定资产为5.2亿元,经营服务总收入4.99亿元。为了切实摸清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基本情况,促进星级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态,该市农机局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专项调研,掌握了大量详实数据,分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素质的建议。
1 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队伍基本构成情况
(1)人员构成:全市共有30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由村组干部牵头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90家,由农民机手牵头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6家,由乡镇部门干部(农服中心、农机站等)牵头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多数,为180家。
(2)年龄构成: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多数,为174人;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128人;年龄小于30岁的仅4人。
(3)学历构成: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占多数,为150人;大专学历123人;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33人。
(4)专业构成:农机类专业35人;农艺类专业占多数,为102人;其他专业39人。
(5)职称构成:131人拥有各级职称。其中,初级职称59人,中级职称63人,高级职称9人。
(6)培训情况:接受过各种培训的103人;而从未接受过培训的占多数,为200人。
2 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社牵头创建者中乡镇干部比例较高。农机大户和农村能人牵头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26家,占41.2%,其中,农机大户牵头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6家,仅占11.7%,数量明显偏少;而乡镇部门干部牵头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80家之多。
(2)合作社负责人年龄结构明显老化。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56.9%,在45周岁以下的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43.1%,而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仅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1.4%。
(3)合作社负责人文化程度及学历构成参差不齐。拥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49%,拥有大专学历的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40.2%,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10.8%。没有任何专业技术职称的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57.2%,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42.8%,其中,初级职称占45%,中级职称占48%,高级职称仅为7%。仅有一半的合作社负责人是学习农学类专业的,其中,学习农机专业的35人,占合作社负责人总数的11.4%;而学习农机管理类专业的更是凤毛麟角。
(4)合作社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素质有待提高。全市合作社中仅有33.7%的负责人参加过有关培训,而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高达66.3%。因此,真正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合作理论知识培训和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负责人非常少。另外,还有部分负责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对创办合作社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清、理解不够透彻,管理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3 提高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素质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建设目前主要存在着“四少四多”问题,即:农村能人偏少,部门干部偏多;年龄轻的偏少,年龄大的偏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非专业技术人员偏多;受过培训的偏少,未受过培训的偏多。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后劲,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适度规模经营能力,各级农机部门应密切围绕合作社负责人的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引导各类农村能人创办农机合作社,逐步改善合作社创办主体结构。农民群众是发展合作社的主体,应以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突出主体结构的地位。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调整发展结构,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机大户、跨区作业队负责人和企业老板等农村能人创办农机合作社,切实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这也是提高农机合作社运行质态的重要措施。当前着重要引导三类能人参与创办农机合作社:一是充分调动村组干部办社积极性,加快创办村级机耕、机插、机收、植保和秸秆还田等单项作业或“一条龙作业”农机服务合作社。二是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其他经营大户集聚效应,吸引中小农机户参与创办中小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并切实保证中小农机户的各项利益。三是积极引导农机服务经纪人和跨区作业组织负责人创办跨区作业合作社,拓宽合作社发展的范围和广度。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各类农村能人创办的农机合作社比例达到50%以上,农机化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
(2)积极引进各类农机服务经营管理人才,逐步提升合作社负责人的经营服务能力。目前,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过度依赖于政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体制。该市大多数农机合作社缺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合作社运行质态的持续提升。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引导合作社,特别是由乡镇干部创办的合作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面向社会,大胆引进、努力吸纳各类经营管理型人才。一是引进各类农村经营能人,如村组干部、农机大户、经纪人等担任合作社某一作业项目负责人,帮助合作社开展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秸秆还田作业服务。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如农机、农艺、经管、财会等专业人才,帮助合作社开展技术、管理方面的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三是引进具有现代知识理念的本科毕业生,如大学生村官等,担任理事长助理等职,帮助合作社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积极开展合作经济组织培训交流活动,提升合作社负责人队伍整体素质。合作社负责人既要有经营管理才能,还要掌握农机、农艺专业技术。因此,各级农机部门要培养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一要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将对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的业务理论培训纳入到培训计划,并形成培训工作制度和机制。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观先进地区的星级示范合作社,也可以将知名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请过来介绍成功经验,促进合作社负责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三要建立定点联系帮扶制度。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编写一些实用书籍和手册,配发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普及合作经济组织知识,提高合作社负责人政策理论水平,切实打造一支能力过硬、整体素质高的合作社负责人队伍,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科学发展、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