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究——基于2006~2011年的实证分析

2012-08-29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张坤

中国商论 2012年23期
关键词:格兰杰协整货币政策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张坤

虽然2012年上半年我国CPI有下降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或有减缓,但一部分原因是由于2011年的基数太大。为了弄清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以及影响,我们需要细致地考察引起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 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是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我国国内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视点探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规律性:蒋淞卿(2010)、李晴(2010)认为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和货币投放量过多,造成了需求过大和流动性过剩,从而推动物价上涨。王作文(2010)通过对物价水平和货币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动性对物价水平具有长期持续的正面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会造成通货膨胀。刘海影(2011)认为此轮通货膨胀不是由于过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而是由于经济周期而产生的产能释放。另外,李辉(2010)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过成本加成、劳动力工资上升以及预期效应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倾向于混合型通胀的说法,认为此轮通胀属于混合型的通胀。因此,本文对影响通胀的不同方面,分别选取代表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对其与通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2 实证研究

2.1 变量选取

通过对通胀观点的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变量进行建模分析:

解释变量:(1)外部输入性因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EXC;(2)货币方面: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3)成本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增长率OIL;(4)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COMP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I。

被解释变量:在相关研究中表明,成本引起的PPI的变动最终会反映到CPI上,因此本文选取CPI作为被解释变量。

其中,国际原油价格来自EIA网站,汇率、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CPI来自锐思数据。

2.2 数据处理

本文所有变量都选取2006年~2011年的月度数据来进行分析。由于新增固定资产完成额每年1月份没有数据,所以将各年一月份的数据剔除。对初始数据进行指数化处理,取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年增长率,表示为M2、COMP、I、OIL。

2.3 实证过程

(1)ADF检验。为获得各个序列的平稳性特征,对上述数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检验

由上表可以看出,只有COMP在1%的显著水平下,ADF检验值小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COMP是平稳序列。其他变量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的ADF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均不能拒绝单位根假设。下面以D(CPI)、D(EXC)、D(M2)、D(I)、D(OIL)表示原始变量的一阶差分,一阶差分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2 单位根检验

由上表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下,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均能拒绝原假设,所以CPI、EXC、M2、I 、OIL均为I(1)过程。

(2)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检验各变量间的长期相互关系,利用CPI序列对其他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结果如下: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 EXC、M2、I 、OIL均为CPI的格兰杰因,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检验。

(3)协整检验。由于本文采用样本容量较小,采用适用于多变量小样本的Johansen多变量协整检验法,分析结果如下:

表4 Johansen检验

结果显示,当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时,F值70.01505大于5%的临界值69.81889,所以拒绝原假设,而当假设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时,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存在一个长期稳定关系。取第一组协整向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与通货膨胀反向变动,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他因素都对通货膨胀具有推动作用,特别是来自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3571%。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上面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现期的通货膨胀是属于混合型的通货膨胀。具体来说,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货币投放量大。为避免2008年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回落的危险,中央启动了4万亿计划。2008年全国银行的新增贷款达到7.4万亿元, 2009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货币投放量,每个月的M2比上年增长20%~30%。2010年开始,我国总体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M2增速虽有回落,但整体增速仍在20%以上,货币供应绝对量仍较大。

(2)需求拉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通货膨胀主要由内部需求拉动。①内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拉动了内部需求。②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台使居民购买力水平得到提高,增加消费需求。③资本保值增值的投资性需求进一步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3)供给推动。内部供给方面:①我国农产品总体歉收,供给不足,价格上涨。②水、电、天然气的价格调整,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外部供给方面:国际石油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加大了通胀的压力。

(4)国际输入性因素。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负相关,但抑制作用很小。并且从2010年11日开始,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新的流动性使得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递到中国国内,推动了物价上涨。

(5)合理预期。在实际中,通货膨胀不是转瞬即逝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期,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公众的通胀预期不断上升。

综上所述,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混合型的,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控制货币投放总量。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4万亿计划需要慢慢消化。

(2)货币政策结构化。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以及信贷规模等货币政策的总量要合理,要合理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另外,通过货币政策的结构化,推动信贷模式改革,在银行信贷质量上把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3)稳定物价。具体做法有:①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确保市场供应;②改善价格环境,必要时要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临时干预;③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

(4)完善金融体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正确引导资本流向,防止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5)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造成经济泡沫,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必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

[1] 蒋淞卿.近期中国通胀加剧的货币政策动因[J].发展研究,2010(12).

[2] 王婷.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对策[J].财经视点,2011(01).

[3] 李玉霞.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界,2010(12).

[4] 王军.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与防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5] 安宇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0(12).

猜你喜欢

格兰杰协整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