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2-08-28黄燕华
黄燕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其特点是病程较长、痛苦较大及容易复发等。因其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以不可逆气流阻塞及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有效护理,对延缓肺功能的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缓解标准。120例患者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8~76岁,平均60.2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2.2年;有吸烟史者72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2例,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58例,采用一般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抑郁、孤独、对治疗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因此,我们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与其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配合治疗。②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缺乏,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告知此病虽不可根治,但可通过合理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够减少急性发作和延长稳定期。③合理的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存在低氧血症,故应长期给氧,但是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患者吸入氧浓度过高而引起氧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采用鼻塞或鼻导管持续低流量法或者面罩间断供氧法。供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更换鼻导管、吸氧管及湿化瓶。④饮食护理:氧疗期间嘱患者少食多餐,以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腌制食品,尽量少吃产气食品以预防场内积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预防便秘,对食欲不佳者可服用助消化的药物以促进食欲,另外心衰者要特别注意忌盐[3]。进食后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故在进食后应以温水或温开水漱口。⑤促进有效咳嗽和排痰: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要保持,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要及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湿化呼吸道具有能够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和稀释痰液的作用,在湿化呼吸道的同时给予有节奏的拍击背部以利于患者将痰液咳出。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吸痰,患者应当避免受凉、剧烈咳嗽和过度屏气。⑥肺功能锻炼指导:肺功能锻炼包括呼吸肌功能锻炼与体育锻炼。呼吸肌功能锻炼:患者通过治疗进入临床平稳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知识宣教,指导具体的锻炼方法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气。体育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体育锻炼,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踏车等,但是要避免运动时间过长和运动量过大,出现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指标。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cl-90量表[4]进行评价;肺功能指标:主要测定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率(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PEF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半年后,干预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护理干预后各因子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综合护理干预后各因子得分比较(±s)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抑郁 焦虑 恐惧 敌对 躯体化干预组 62 9.2±1.8A 11.2±1.9A 9.0±1.7A 8.8±1.3A 11.2±1.9A对照组 58 12.8±2.5 20.2±2.4 13.5±2.7 13.4±1.8 18.8±2.6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以及PEFR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注:B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FVC(L) FEV1(L) FEV1/FVC(%) PEFR(L/s)干预组 1.25±0.45B 1.12±0.34B 71.85±5.12B 2.25±1.31B 1.81±0.69 1.58±0.42 83.52±5.21 2.96±1.28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病程较长、痛苦较大及容易复发等,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由于该病诊断时往往已经较晚,所以治疗比较困难,而在目前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够改变其病程的发展和肺功能的下降;另外,由于该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较长而导致医疗费用大,使家庭负担加重。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医护人员热切关注的问题。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干预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合理的进行氧疗、饮食护理、促进有效咳嗽和排痰以及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以此来调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此提高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能力,并引导患者养成有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生活质量因子的比较中,干预组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以及躯体化因子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中,干预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以及PEFR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梁丽,潘娅娜,王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西南军医,2010,12(2):381-382.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203.
[3]Ban JP.Nurtrition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Ann Med Intern,2000,151(7):542-548.
[4]魏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种护理模式及效果对比研究.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4):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