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2-08-27王利勇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三棱锥新法思维能力

王利勇

(河源市紫金县古竹中学,广东 河源 517400)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利勇

(河源市紫金县古竹中学,广东 河源 517400)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剖析“错在哪里”、寻找“解题新法”、注重“一题多变”、鼓励“大胆猜想”等教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直觉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剖析“错在哪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根据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多问“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 1】过双曲线3x2-y2=3的右焦点F2作倾斜角为π的直线AB,6交双曲线于A、B两点,求△ABF1的周长(F1是双曲线的左焦点)。

图1

图2

对此题的解答结果,我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1)这个结果是否有错?(2)如有错误,错在哪里,如何纠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坚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剖析“错在哪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

二、寻找“解题新法”,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对同一个问题能从多个方面加以思考,对同一个对象能从多种角度加以观察,这就是思维的广阔性。在教学中,我喜欢采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新法”。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数学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巩固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2】如图,为处理含有某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底宽为2米的无盖长方体沉淀箱,污水从A孔流入,经沉淀后从B孔流出,设箱体的长度为a米,高度为b米,已知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b的乘积成反比例,现有制箱材料60平方米,问a、b各为多少时,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的该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这题我首先引导学生加工、检索、提炼题中的数学模型关系:(1)2ab+2a+4b=60,(2)y=,从而把问题转化为求解给定条件(1)下的函数y=的最值问题。由于最值问题的求解过程有极具开放性。于是我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不断另辟蹊径,寻找“解题新法”。

紧接着,我提出新的解题方向,要求学生应用“均值不等式”寻找“解题新法”。借鉴于第一种解法,同学们经过类比、迁移,找到了两种新的解法:

解法 2(简解):由(1)得 30=a+2b+ab≥2+ab0<ab≤18。当且仅当a=2b=6时等号成立。

比较、讲评、总结了上面三种解法后,我把应用“判别式法”和“导数法”解这一道题的任务,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作业批改时,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寻找“解题新法”的任务,给出了本题的第四、第五种解法(解法略)。

家庭作业的完成,燃起了学生寻求“解题新法”的激情。我趁热打铁,在任教班板报的“点将台”专栏上,给出了新的解题任务:“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分别用‘换元法’和‘数形结合法’给出98年高考数学应用题的第六、第七种解法。”结果,第二天早修课,便有12位学生找到了满足要求的两种解法:

为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对类似于这一试题的典型数学题,我从不放过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新法”开放性研究的机会。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研究,集多种解法于一题,既汇集了大量的信息,又覆盖了广阔的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注重“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既表现在不拘泥于陈旧的解题方法,能标新立异探索解题新法上,还表现在善于概括、迁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深遂的洞察力应对一题的“千变万化”上。因此,我在教学中既重视“一题多解”,更重视“一题多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选择一些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探索,借此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3】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的体积的几分之几?(高中《立体几何》(必修)习题十三的第1题)。

概括、归纳了这道题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后,为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我补了两道变形练习题:

变形题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a,求点A到截面BDC的距离。

变形题2:如查一个三棱锥的各棱长都为a,它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求这个球的半径。

这两道练习题,学生对例3的解题方法稍加变化迁移,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为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加了变化梯度,给出了两道新的变形题:

变形题 3:在球面上有四个点 P、A、B、C,如果 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a学,求这个球的面积。

学生反思例3解题过程,经过类比、联想,悟出了解题思路:把三棱锥还原为一个正方体。于是很快找到了答案:

变形题 4、如图,ABCD、ABEF是正方形,二面角DAB-F的大小为60°,求异面直线AE、BD所成角的余弦值。

AE、BD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根据常规方法不易找出。不少学生通过上述练习,积极思考:能否类比、方法迁移?经过尝试,把图形还原成平行六面体,易得结果为。

习题结论的抽象,源于对知识本质特征的揭示;递进问题的解决,源于对知识的融化、迁移和探索;规律的总结,源于对问题的变换和发散。通过这一系列的归纳、总结、延伸、扩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优化,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培养。

四、鼓励“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思维的直觉性,是指对问题的结果不经过逻辑思维,直接地、迅速地做出合理猜测的一种思维形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顿悟”;猜想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中寻求共性,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思维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向广大教师发出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为此,我在教学中总要安排一定的直觉阶段,给学生留下直觉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和训练中,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然后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大胆的猜想来源于大量的观察、探索,正确的猜想来源于正确的观察、发现。为了便于观察,突出对比,引发迁移,我首先引导学生列出如下数表。让学生置身于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再创造”的情景中:

n 1 2 3 4 5… n n i=1∑i2 1 5 14 30 55 … ?∑i 1 3 6 10 15 … 1 n n(n+1)i=12

n 1 2 3 4 5… n∑ 1 5 14 30 55… ?∑i 1 5 14 30 55 … 12n(n+1)n∑i2 i=1 n∑i 33 53 73 93 11 3… 2n+13 i=1

这个表在量上的变化,为学生的思维在质方面的飞跃提供了条件。在对比、观察这个表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后,学生作出了大胆而正确的猜想:

肯定了这个猜想以后,我要求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

在培养学生思维直觉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的思考方法,这是优化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上,我始终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还要在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抽象等一系列知识的发生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去观察、类比、联想、猜想、讨论、交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问难,把数学教学变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培养创新思维的乐园。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三棱锥新法思维能力
南通崇川区“十个一”系列助力新法入脑入心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全省50多个市、县联动,举办华侨新法广场宣传活动
新法点击
两道三棱锥题目的探究
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的一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