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重要性之简述

2012-08-25李勤单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1期
关键词:错报漏报会计报表

李勤单

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中最杰出的成果,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重要性之内涵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重要性做了如下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正确理解重要性的定义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

某项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不是针对审计人员而言的,而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若某项错报或漏报影响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影响重要性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规模、性质、所处的行业、所处的会计期间等,例如,某一错报金额对某个企业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不重要的。并且重要性的判断还会因时间的变迁和客户的差异而不同。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关系密切,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二、审计重要性之运用

在开展审计工作中恰当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可以保证审计质量,三是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所以,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评价审计结果时,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原则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1.从两个层次来评价重要性

一是会计报表层次,由于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二是账户和交易层次,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各交易,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各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整体性结论。它们的关系是:∑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2.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要注意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在许多情况下,错报或漏报的数量不重要,但是从性质方面考虑则是重要的。比如说:

(1)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不大,但是性质是严重的,反映了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或其他人员的可信度存在问题。所以会计报表可能潜在着更大的错误,应当视其为重要的。

(2)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金额确实不大,但如果要影响到收益变动的趋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原来亏损变为盈利,那么就具有重要性。

(3)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情况下,如果现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小,也应引起重视,视为重要的。

另外,小金额错报漏报的累计,可能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也应对此重视。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审计重要性水平不可能确定一个具体的统一标准,审计重要性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与会计上重要性类似,审计重要性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结合被审计单位所在的具体环境加以判断。

1.判断基础通常有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

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重点关注资产总额或净资产;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净利润;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流通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重点关注利润。

2.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固定百分比(%),比如:如资产总额(期末)5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50万元,则确认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5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①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②资产总额的0.5%-1%;③净资产的1%;④营业收入的0.5%-1%。

(2)变动比率法。其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比如:变动百分比为:①<250万元;4%②<2500万元;2%③<7500万元;1.5%④<12500万元;1%⑤>12500万元;0.7%,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四、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以及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均成反向变动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抽样审计的运用,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则意味着可以容忍的误差数额越大,所以相对来讲,审计证据数量可以少一些。反之,审计证据数量方面应该是越多。从质的方面来讲,则需要证明力越强,可靠性越高的审计证据。所以审计证据与审计重要性也是呈反向的关系。

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不得偏高或偏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确定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确定搜集审计证据的数量,以便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和节约审计成本。

猜你喜欢

错报漏报会计报表
“事前震慑”与“事后纠偏”: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错报和重述的跨期监管研究
论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关于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究
论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项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浅析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及应用
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若干思考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