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几种传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2-08-25胡琳琳
胡琳琳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安丘 262100)
随着我国集约化饲养业的发展,猪只及其产品的流通渠道增多,引发猪的一些传染病流行。近年来,疾病混合感染增多,临床上呈现不典型症状病例增多。常常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为主要症状。使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复发。该病病程往往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有较高的死亡率。
1 发病情况
本辖区一规模场仔猪舍转入保育舍后陆续开始发病,已经死亡20余头,死亡率90%以上。病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咳嗽,气喘,体温41℃~42℃;眼结膜潮红;病猪四肢、耳部、臀部及腹部乃至全身皮肤发绀;后肢关节肿胀,跛行,严重者无法站立。一般于发病后3~5 d死亡。发病初期曾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呼吸道症状一度明显减轻,死亡有所缓解,但停药后1周再次发病,改用多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等治疗无效。
2 病理变化
黏膜、浆膜及皮肤上有大量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胸腔内有多量的淡红色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见图1);心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心外膜表面有出血斑(见图2);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坏死(见图3);肺脏充血、出血,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且有化脓灶(见图4);肾表面有出血点。喉头、胃浆膜、肠道粘膜和浆膜、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脾脏肿大、边缘具有少量梗死病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毒性疾病PCR/RT-PCR检测
选择病猪的淋巴结、肾、血液等组织,利用猪瘟病毒RTPCR试剂盒、变异蓝耳病病毒毒株RT-PCR试剂盒、猪伪狂犬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和猪圆环病毒2型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
3.2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分别无菌采取病猪的肺脏病变部分、心包积液、关节液、淋巴结等组织,接种在兔血琼脂培养基上。同时,上面接种葡萄球菌,经37℃培养24 h后,发现在葡萄球菌划线周围生长出出边缘整齐、圆形隆起、浅灰色、半透明、湿润、光滑、露珠样菌落,呈卫星现象。挑取单个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形态相同的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详见表2。
药敏试验:将分离的菌株用纸片法作抑菌试验,选用的6种药物中,发现该菌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替米考星(抑菌圈≥15 mm),对阿莫西林(10 mm≤ 抑菌圈<15 mm),对磺胺二甲基嘧啶、土霉素耐药(抑菌圈<1O mm)。
综合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诊该病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
4 防治措施
4.1 高免血清注射
表1 PCR/RT-PCR检测结果
表2 生化试验鉴定结果
图1 胸腔积液,肺脏与胸膜粘连
图2 心脏表面有出血斑
图3 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坏死
图4 肺脏充血、出血,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全群仔猪紧急皮下注射猪瘟高免血清,每头10~15 ml,间隔3 d再注射1次(每头更换1枚针头)。
4.2 患猪治疗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隔离饲养,分别肌注恩诺沙星注射液0.2 ml/kg·bw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15 ml/kg·bw。同时,在饲料中拌入恩诺沙星预混剂和黄芪多糖粉剂,饮水中加入5%的NaHCO3,连喂5 d。
4.3 假定健康猪防治
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猪,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预混剂和黄芪多糖粉剂,按预防量添加,连喂5~7 d。
4.4 免疫接种
建议该猪场进行蓝耳病疫苗免疫接种。仔猪在12~15 d时进行。25 d时加强1次;母猪进行蓝耳病疫苗免疫,首免后30 d加强1次,以后每年进行1次。建议母猪进行猪副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每年进行1次。
经采取上述防制措施后的54头猪,有效46头,有效率85.2%,无效8头。其中,死亡5头,被迫淘汰3头。
5 讨论
近年,我国最初在南方地区猪群中发生一种以高热(体温升高40.5℃以上、稽留)、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腹泻、皮肤潮红和呼吸急促等I临床症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进而蔓延到北方大部地区。目前,普遍比较认同的病因是: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HPPRRSV)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存在的情况下导致发病。到目前为止,对于PRRSV致病机制的研究还不透彻。已有资料表明,PRRSV浸染细胞的方式是首先和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然后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PRRSV在肺泡巨噬细胞(PAMs)和肺内皮细胞巨噬细胞(PIMs)内复制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造成肺、淋巴结的损伤,主要呈现特征性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结的轻度或中度肿大。随着PAM细胞的崩溃,PRRSV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结果可导致病毒血症的形成及全身淋巴结的感染。本病临床治疗与预防效果都比较差,是危害当今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次混合感染之所以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主要是因为HPPRRSV感染猪后,造成淋巴器官中的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升高。HPPRRSV最严重的损伤是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其大量破坏,并伴有循环淋巴细胞及黏膜纤毛清楚系统的破坏。所以,PRRSV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呼吸系统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使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极差,一旦环境中存在猪瘟病毒,极易感染猪群,使疫情复杂化。
猪副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l 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 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的病猪的病料,因而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该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多发。猪副嗜血杆菌普遍存在于猪场中并且很难净化。带菌猪往往在应激条件下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作用下发病。因此,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猪场的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并尽量降低猪群的密度及适当加大猪舍的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预防和控制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造成该病的发生。
[1]秦本玲,郭晓秋.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1,(9):5.
[2]甘孟侯. 我国猪传染病发生的特点与控制策略[J]. 农村养殖技术,2003,(4):16.
[3]张红飞,周光胜,汤赛冬. 繁殖障碍性猪瘟的的诊治报告[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2,(8):20.
[4]雷瑶.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猪瘟的调查与防制[J]. 福建畜牧兽医,199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