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2-08-24朱欣陈涛
朱 欣 陈 涛
1.湘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湘潭 411100;2.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常德 415000
妊娠期间孕妇的凝血功能一般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出现增强趋势,尤其在临产前,往往处于高凝状态,引发凝血障碍,一旦不能及时检查和发现,容易诱发出现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据有关临床观察发现,临产孕妇血凝指标改变导致DIC者约占0.03%~0.13%[1]。尤其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改变,是诱发DIC的直接原因。因此,对临产孕妇进行血凝指标的监测,有助于DIC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现对107例孕妇的凝血四项基本检测情况(PT、TT、APTT及FIB)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80例健康非孕妇血凝四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比以分析,以为四项指标的检测标准提供参照,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7 例临产孕妇为湘潭市中心医院2011年产科住院病人,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1.4岁,孕周>38周,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于该院健康体检的非孕妇女80例,为对照组。年龄在22~38岁,平均31.2岁。所有患者均无血栓疾病史,无出血史,且近1个月未使用抗凝血药物。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处理 所有患者均抽取2mL静脉血,并即刻置入含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充分混匀后,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分离10min,取未发生溶血、无脂血以及无黄疸的血浆,并于常温下2h内检测凝血功能四项指标[2]。
1.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采用德国BE公司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6280A型),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血凝试剂。
1.2.3 检测方法 分别对 PT(s)、TT(s)、APTT(s)、FIB(g/L)四 项指标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使用,用定标血浆连续测定20次,其批内CV值1.9%,定标血浆随血样测定,批间CV值3.9%[3]。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经对数转换达到近似正态分布后分析 (本文仍以变换前的数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PT、APTT、TT、Fib四项检测结果统计显示,PT、APT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 1 临产孕妇与对照妇女组PT,APTT,TT,Fib的检测结果(±s)
表 1 临产孕妇与对照妇女组PT,APTT,TT,Fib的检测结果(±s)
组别例数P T(s)A P T T(s)T T(s) F i b(g/L)观察组对照组1 0 7 8 0 1 1.5 6±2.6 5 1 1.7 0±1.2 1 3 4.6 6±1 0.3 3 3 4.0 3±6.0 5 1 2.2 6±3.5 4 1 1.4 4±0.5 8 3.4 4±1.0 3 2.3 1±0.4 3
3 讨论
妊娠期间孕妇的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尤其在临产前,变化更为明显,孕妇常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容易出现障碍。正常非孕状态下,体内的凝血以及抗凝血功能处于相互制衡的状态中,妊娠期间,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随孕周增加而逐步上升,易导致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PT、TT、APTT和FIB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不能在临产前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孕妇在分娩中易发生意外情况,尤其是合并妊高征的患者,容易发生胎盘早剥;另外,还较易出现羊水栓塞以及胎盘前置等症状,最终易导致发生DIC[4],对母婴均产生严重威胁,严重者直接造成生命风险。
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监测对于减少发生分娩意外的几率,并提高母婴的临床安全,提高新生儿的健康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T、TT、APTT和FIB四项凝血指标是临床广泛应用和认可的临床孕妇凝血功能基本检查指标。PT对血浆中的Ⅱ、Ⅴ、Ⅶ、Ⅹ凝血因子情况可较好地进行反应,对外源性凝血的测定具有重要价值;TT对纤维蛋白原到纤维蛋白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抗凝现象能作出测定;APTT对内源性凝血的测定具有重要价值;FIB是测定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在纤溶系统以及凝血系统中均具有积极作用[5]。因此,四项指标联合对于判断孕妇是否处于高凝状态或是否出现凝血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凝状态适度范围内是孕期一种正常是状态,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对胎盘的完整具有积极保护作用,同时可避免分娩时出现大出血现象,但由于高凝状态易耗用大量凝血因子,易导致因出现凝血障碍而发生DIC,因此,应首先从保护母婴安全的角度出发,对DIC做好预防工作,临产前检查凝血四项指标,便对防止DIC的发生具有明显作用。
该文观察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T 、Fi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孕妇TT缩短,一方面因纤溶酶消耗减少而总量相对增加,另一方面因妊娠后期凝血因子Ⅷ减少,均致使血中纤维蛋白的原降解产物出现增加,而使得TT缩短。临产孕妇血液Fib较正常对照组高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妊娠期间Fib合成增多、孕期纤溶系统改变及胎盘等有关。胎盘蛋白5可对丝氨酸蛋白酶起到抑制,并对凝血酶、Ⅹa以及纤溶酶均产生抑制,最终导致纤溶抑制物出现增加[6]。
由以上得知,临产孕妇有高凝状态倾向,使得发生意外(DIC)的风险加大。特别在孕妇生产时,更容易因低血容量、妊高征等异常情况而最终引起DIC。产前及产中均密切对PT、TT、APTT、FIB四项相关指标做好动态监测,对保护母婴健康十分必要。另外,应熟悉DIC发生时的主要症状,对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做好严格检测,一旦出现DIC,要及时对症处理,尽量保证母婴安全[6]。综上,妊娠期间做好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对于提高母婴安全性,降低分娩风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 陈方平.临床检验血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2.
[2] 杨莉,李家增.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3):163-165.
[3] 张景丹,李影.妊娠妇女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的特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143.
[4] 汤荣华,柳发虎,孔丽娜.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测定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04,10(1):17-18.
[5] 单文姝.生理妊娠及妊娠并发症时的胎盘蛋白激酶系统[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5):326-326.
[6] 秦洁.产科学[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