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叶蔓荆不同器官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测定*

2012-08-23孙维洋李剑芳

医药导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蔓荆子单叶黄素

孙维洋,李剑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济南250355)

蔓荆子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已有2 000余年的栽培和药用历史,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1]。目前蔓荆子资源以野生为主,主产区有山东、江西和广西,其中山东、江西以单叶蔓荆为主[2]。传统中药以单叶蔓荆或者蔓荆的果实入药是否最为合理,蔓荆的其他部位如叶片、枝条、根能否入药,能否找到化学依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本实验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各不同器官——包括干燥的果实、叶片、枝条和根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4B VWD紫外检测器,Agilent Technologies色谱工作站。

1.2 试药本研究采用的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试材系2009年7月份取自山东牟平姜格庄镇海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园人工驯化1年,土质为棕壤土,有机质中等偏低,含较多砂砾,种植行距1.2 m,株距约1 m,为提高根系透气性,均起垄栽植,垄高约15 cm。移植蔓荆于翌年正常开花结实,2010年8月下旬于同一植株采收其果实、叶片、枝条和根系。果实的采摘以颜色变黑为标准,去除幼果及杂质;取一年生健壮枝条为枝条试材,去除叶片及枝梢;采用健壮枝条中部叶片为试材,除去病虫危害的叶片及杂质;根试材选取直径1~3 mm根,去除杂质及严重木质化部分。以上试材均采用自然晾干,粉碎,过内径0.425 mm(40目)筛后于-18℃密封贮存备用。蔓荆子黄素对照品(批号:111554-20040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色谱级,天津市协和昊鹏色谱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4.6 mm×150 mm,2.5 μm),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8 nm;流速为1 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60∶40),上样量为20 μL,流动相经孔径0.45 μm滤膜滤过。理论板数按蔓荆子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1]。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蔓荆子黄素对照品3.2 mg,置10 mL量瓶,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 mL,置10 mL量瓶,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每毫升含对照品约32 μg,备用,使用前过孔径0.45 μm微孔滤膜[1]。

2.3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干燥至恒重的蔓荆不同器官过内径0.425 mm(40目)筛,精密称取2 g,置具塞锥形瓶,准确加入甲醇50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 h,冷却,再称定质量并用甲醇补足损失溶剂,摇匀,滤过待用。

2.4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用微量移液器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40,80,120,160,200 μL,置1.5 mL EP管,再分别精密加入甲醇补齐至总体积20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蔓荆子黄素的浓度(μg·mL-1)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0.033 34X+1.352 5,r=0.999 9。结果表明,蔓荆子黄素浓度在6.4~32.0 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实验取同一浓度的蔓荆子黄素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积分值,结果其RSD为0.6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6 重复性实验精密称取蔓荆子果实干燥粉末5份,每份1 g,依“2.3”项下方法操作并测定蔓荆子黄素的质量分数。结果RSD为1.5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2.7 稳定性实验精密称取蔓荆子果实干燥粉末1 g,依照“2.3”项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每隔2 h进样一次,共进样5次,结果蔓荆子黄素的峰面积RSD为1.7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测定结果稳定。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取已测知含量的蔓荆子果实干燥粉末9份,每份1.0 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0.32 μg·mL-1蔓荆子黄素对照品溶液1.5,1.5,1.5,1.0,1.0,1.0,0.5,0.5,0.5 mL;按“2.3”项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应减少加入甲醇量),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样品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蔓荆子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为1.07%。

2.9 样品测定称取不同试材粉末,每份2 g,按“2.3”项方法处理,按“2.1”项色谱条件,精密吸取20 μL进样测定,结果见表2。

3 讨论

由表2可见,同一单叶蔓荆植株中,以其干燥成熟果实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最高,约为0.030 8%,而干燥叶片中的含量仅为0.012 0%,低于果实含量的40%,充分证明,仅以蔓荆子黄素为指标衡量药材质量,果实入药是最佳选择,这为传统中药中蔓荆果实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1 蔓荆子黄素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Tab.1Result of recovery of vitexicarpin

单叶蔓荆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虽然较低,但叶片是否可以作为入药部位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一,叶片的生物产量较高,在结果初期或特殊的年份有可能超过果实产量;第二,叶片和果实一样是自然脱落器官,其利用不会对植株造成较大的伤害;第三,除含有一定量的蔓荆子黄素之外,其叶片还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本研究室未发表数据),是否能够单独作为一种中药材,与蔓荆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有何异同,值得进一步研究。近缘植物马鞭草科蔓荆(Vitex trifoliaLinn.)的干燥叶为傣医临床常用药材之一,香,温,入风、水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除湿止痒的功效[3],也是傣医传统经方雅喃满雅的(神药油)[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自1990年版即收载的傣医制剂雅叫哈顿散的配方药材之一。研究发现,蔓荆的干燥叶也含有多种挥发油[6],且蔓荆与单叶蔓荆同为蔓荆子药材的原植物,在许多研究方面可以相互借鉴;赵应红等[7]对蔓荆干燥叶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以上成果都将有利于开展单叶蔓荆(V.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叶片研究工作。

由实验结果可知,枝条和根系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未能检测出,同时作为单叶蔓荆植株的宿存器官,枝条和根系的采收较为困难且对植株损伤较大,不利于居群及环境保护,故目前不建议以这两种器官入药。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40-341.

[2]曹元宇.神农本草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0.

[3]朱成兰,赵应红,马伟光.傣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

[4]康朗腊.档哈雅龙[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61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510.

[6]潘炯光,徐植灵,樊菊芬.牧荆、荆条、黄荆和蔓荆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6):37-39.

[7]赵应红,林艳芳,彭霞,等.傣药蔓荆叶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6(1):58-59.

猜你喜欢

蔓荆子单叶黄素
HPLC法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果实及花萼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差异
亚纯函数关于单叶离散值的正规定理
蔓荆子药材与炒蔓荆子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算子作用下调和函数类的单叶半径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蔓荆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