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气雾剂预防甘露醇致静脉炎56例
2012-08-22王春华钱文茹邬淑雁李森龙王树艳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王春华 钱文茹 邬淑雁 李森龙 王树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0%甘露醇被广泛应用在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某些眼部疾病的治疗中,对减轻临床症状、治愈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1〕。但是由于高渗溶液本身的特性,对局部静脉和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常感觉局部疼痛、肿胀感;尤其是一日内要输入几次甘露醇的患者,局部症状更明显,严重者会出现静脉炎的症状。据文献报道,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2 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 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2〕。因此,随时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是护士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科在静脉输注甘露醇时采用了云南白药气雾剂局部喷洒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9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年龄28~74岁,平均(51.23±4.13)岁;病毒性脑炎22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局部血管、皮肤情况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人员培训 为保证技术操作的规范,减少人为原因造成静脉炎和局部不适症状的发生,对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
1.2.2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超低密度输液器,并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规格型号为20 g×29 mm/Y-G,公称流量为52 ml/min),输注药物均为20%甘露醇,30 min内输完,4次/d。按照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规操作标准执行。试验组患者在输液完成后距离穿刺点上方1.5 cm处,也就是临近输液贴膜的边缘均匀喷洒云南白药气雾剂(国药准字Z53021107,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面积为5 cm×10 cm,自然干燥。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任何预防措施。
1.2.3 静脉炎分度 3 d输注20%甘露醇后,对患者输液的局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指标以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分级标准为依据〔3〕:1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硬结;2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硬结;3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2软件行χ2检验。
1.4 结果 由两名护士共同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2 讨论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可以是多种因素,例如化学性刺激、机械性刺激以及药物性刺激等,但引起炎症反应最主要的因素是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4〕。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士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规范技术操作,严格按标准执行,选择粗直的血管,要求直刺血管,减少针体在组织中穿行的时间和范围,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使机械性刺激因素引起静脉炎的机会减少。
溶液的渗透压越高,对静脉刺激作用越强〔5〕。20%甘露醇的渗透压为 1 100 mOsm/L,文献研究表明:渗透压 >600 mOsm/L的药物可在24 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20%甘露醇还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局部聚集,而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另外,血浆pH值为7.35~7.45,若pH值过高或过低,均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甘露醇pH值为5~7,pH值偏低的液体刺激血管内膜可引起静脉炎〔4〕。
静脉炎属于中医筋瘤范畴,又称炸筋腿。中医学认为静脉炎病因主要是辛热有毒药物损伤机体,导致局部热毒炽盛,热胜肉腐,脉管腐烂,毒聚血凝,表现为脉管及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静脉炎后期或体质虚弱患者,阴血津液为热毒耗伤,此时津血不足、血行不畅、局部紫暗结节疼痛等较为明显〔6,7〕。治疗当以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为原则〔8〕。预防也就是积极的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将损害性结果降为最小。
云南白药气雾剂在预防20%甘露醇致局部静脉损伤、周围组织不适以及静脉炎的发生中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效果显著。云南白药气雾剂具有强效镇痛和瞬时制冷作用,阻断血管内膜刺激的传导,降低血管脆性,减少甘露醇的渗出,减轻局部刺激症状。云南白药气雾剂具有以下作用〔9,10〕:①抗炎作用,能增加血管对药物刺激的耐受性,降低血管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减少药物的渗出。②活血化瘀、通脉作用,应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后可加大局部血流量,稀释药物浓度,减轻了对静脉壁的刺激,也缩短了药物在静脉内停留时间。③止血作用,可促进体外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从而减少药物的外渗。云南白药气雾剂通过以上药理作用对局部血管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加大静脉血流速度,减轻甘露醇快速输注时的静脉刺激,减少药物外渗的速度和量,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 娜,孙晓红.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07;1:132-3.
2 唐映辉,高林春,刘光琼.静脉炎的发生机理及防止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4):250.
3 杨光华.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
4 张仙爱,刘 敏,兰 娟,等.预防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1):138.
5 张 丞,杨延龙,苏永华.化疗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24-5.
6 徐玉花,宋秋桂,孙 静.六味醇外用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43.
7 赵立双,袁晓明,孙淑华,等.经PICC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3929-31.
8 张晓君,李红彦.冰片酒精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206-7.
9 兰红英.温灸联合95%乙醇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304.
10 高淑红,杨迎国,单淑兰,等.金黄膏外敷预防输注甘露醇所致药物性静脉炎〔J〕.河北中医,2012;34(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