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对老年抑郁症状转归的影响
2012-08-22刁丽军刘富荣刘宏军关绍晨吴晓光
孙 菲 刁丽军 汤 哲 刘富荣 刘宏军 关绍晨 吴晓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部 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
有报道在患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患病率可高达50%〔1〕。老年抑郁造成的后果包括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健康和家庭照顾费用增加、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2〕。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的转归并不乐观,且易复发〔3~8〕,大多数研究结果都符合Post(1978)曾提出的1/3原则,即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1/3会有改善,1/3不变,1/3越来越差。因此,探讨老年抑郁转归的影响因素,提高老年抑郁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为“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课题的调查内容之一。以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北京市的抽样资料为依据,采用按类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宣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人群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与北京老年人总体状况一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抑郁症状的评价标准,并且排除精神病史及近半年内有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亲人伤亡等)史以后,2000年共检出抑郁症状者282例,在2004的调查中,对这282名老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将其转归分为:好转、无变化、加重和死亡。
1.2 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分别于2000和2004年进行,在两次调查中采用了相同的调查方法和测量工具,均为入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到每一位被访老人的家中采用北京市脑老化研究实验室编制的老年痴呆随访问卷进行调查。
1.3 测量工具 采用美国流行病中心抑郁量表(CES-D)调查来评价被调查者当前抑郁症状出现的频度。这是一个自评量表,要求被调查者按照他(她)过去1 w内的实际情况、想法或感觉填写,症状评定采用Likert 4分法(0=没有或几乎没有,1=少有,2=常有,3=几乎一直有),得分越高,说明其症状出现的频度越高。依据何碧秀等〔9〕研究结果,将CES-D≤15分者确定为无抑郁,CES-D总分者≥16分确定为有抑郁。问卷中还包括人口学资料、家庭社会联系、健康状况、神经心理、心理健康、经济状况、卫生行为等多个维度的调查内容;躯体疾病依据区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结果来确定。
1.4 资料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75岁老人抑郁症状的好转率高于≥75岁老人;<75岁老人抑郁症状的加重率及死亡率均低于≥75岁老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地区的老年人抑郁症状转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对抑郁症状的转归具有一定的影响。除青光眼以外,其他各类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好转率均低于无此疾病的对照人群,其中无骨关节病和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好转率明显高于有骨关节病和听力障碍的老年人(P<0.05)。见表2。
表1 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情况〔n(%)〕
表2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对抑郁症状转归的影响〔n(%)〕
3 讨论
由于老年机体变得衰弱、整体生理功能下降,特别是与心理活动有关的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神经系统的代谢和某些“递质”发生变化,使老年人容易患抑郁症。随着增龄,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升高,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的总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2.5~3倍〔9〕。慢性病反过来又加重了抑郁症状。本研究患有骨关节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患病率是42.3%,与潘更毅等〔10〕报道的37.5%接近。患有慢性骨关节病的老年人抑郁患病风险增高的原因可能是:(1)病情反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患者心理负担较重;(2)担心疾病加重,丧失生活活动能力;(3)劳动工作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加之过高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4)担心家人嫌弃或增加家庭负担。而外伤性骨折属意外事件,特别是股骨颈骨折病人大多因突然创伤而致恐惧,病人一时难以接受,对预后无心理准备,且骨折后不能行动,因而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瑞典Monica等〔11〕研究也证实了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与他人的交流相对困难,从而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减少,获得的社会支持总体上较听力正常的老年人减少,从而易产生抑郁症状。
1 Masand PS.Depression in 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J〕.Geriatries,1995;50(suppl):16.
2 Palsson S,Skoog I.The epidemiology of affectiv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a review〔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1997;12(Suppl):3-13.
3 于 欣.老年期抑郁症的研究现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3):181-4.
4 Cole MG.The prognosis of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J〕.Can Med Assoc J,1990;143(7):633-9.
5 Kivela SL.Long-term prognosis of major depression in old age:a comparison with prognosis of dysthymic disorder〔J〕.Int Psychogeriatry,1995;7(SUPPL.):69-82.
6 Flint AJ,Rifat SL.Two-year outcome of psychotic depression in late life〔J〕.Am J Psychiatry,1998;155(2):178-83.
7 Cole MG,Belleavance F.Depression in elderly medical in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outcomes〔J〕.Can Med Assoc J,1997;170;157(8):1055-60.
8 Heeren TJ,Derksen P,Ham BFVHT,et al.Treatment,outcome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e in elderly depressed inpatients〔J〕.Brit J Psychiatry,1997;170:436-40.
9 何碧秀,李雪兵,余国龙.15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师杂志,2002;4(4):393-5.
10 潘更毅,赖学章,张宪秋.老年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医学,2002;22(8):8-9.
11 Monica Werngren-Elgstr¨om,Ove Dehlin,Susanne Iwarsson.Aspec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with prelingual deafness using sign language:subjective wellbeing,ill-health symptoms,depression and insomnia〔J〕.Arch Gerontol Geriat,2003;(37):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