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书籍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链接

2012-08-20文/洪

中国出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蓝紫色书脊书籍装帧

文/洪 磊

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机器印刷代替了人工印刷,产生了以工业技术为基础的装订工艺,出现了平装本和精装本,由此产生了装帧方法在结构层次上的变化,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护封、环衬、目录页、正页等,成为书籍设计的重点。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引发印刷业日新月异的变革。但是,在书籍印刷装订的所有环节上,书籍以设计为先,而在设计的展开之前,首先要考量书籍的开本尺寸、书脊厚度、勒口宽度等,而后才是封面、封底、书脊等一系列的设计。

鲁迅先生是现代书刊设计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把书刊看作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从插图、封面、版式,直到开本、纸张、装订、书边的裁切都非常讲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印刷工艺的进步,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之下,我国书籍装帧设计逐步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后,书装迎来发展新时代。

一、书籍的“工艺”历程给予人们的启迪

书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相传伏羲氏、朱襄、仓颉“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开始造字,到殷商时代出现了书籍的雏形——龟册。当先祖们在单片龟甲上所刻的有限文字,已容不下所要表述的内容时,他们便将甲骨穿孔,几片串联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龟册”。公元前8 世纪的西周至战国时期,文字的传播开始出现在青铜铸造的铜鼎上,著名的毛公鼎,即是最早的青铜文。到公元前700 多年周宣王时,出现了将记载狩猎的诗刻在磨光的石面上以流芳百世的石头书,这就是著名的石鼓文。但是,青铜、石碑显然太过于笨重,不利于交流、传播,于是公元前3 世纪“简册”便应运而生。把文字刻写在长尺余、宽几分的竹片或木片上,称之为“简”。将一片片的简用绳串联起来,便于翻阅,这便是“策”。一策简卷起来用绳子系住,称为一卷。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成语“韦编三绝”就是孔子苦读,多次将连简成策的熟牛皮绳磨断的典故。“墨子南游,载书五车”,可见所装竹简之多。[1]汉代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就是写在竹简上的。1972 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也是简策。到春秋末年,纺织业发展,缣帛书写以代竹木,书的重量与体积才减少了许多。公元105 年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书的装订也有了新的形式,人们把书写好的纸粘在木轴上并卷起来,成为卷轴装。这就是画轴书画装裱的前身。唐代中期,错开装裱在卷轴上,便于飞快翻阅的“旋风装”也出现了。唐代,佛教中风行将长纸条一正一反连续平行折叠的“经折装”,至今字帖和册页仍然在沿用此法。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打孔穿线的线装出现,多卷本还有封套,以保护书籍。“蝴蝶装”因翻阅时从中缝展开,如蝶舞双翅而得名。因此种装订展开后的两页可平坦衔接,能印成一张整图,所以现在的地图册还在使用这种装订方法。这些装订形式都讲究“护帙有道”,裁切整齐,坚固耐用,便于翻阅,有书卷气,把装帧提高到给人整体美感的高度,真正印刷在纸上的书开始风靡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对书籍发展的重大贡献。

从先秦的“简策装”到唐宋以后的“经折装”、“卷轴装”、“旋风装”、“线装”、“蝴蝶装”、“裱背装”等,一直到近代机械印刷术传入后的种种复杂丰富的现代装帧形态,一部书籍形态发展的历史,不仅仅是独特视野下的审美文化史,更是书籍工艺的演变、完善史。

从最早的“龟册”到现代仍然沿用的“蝴蝶装”,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书籍的整个发展历程,人们始终在追求书的便捷、和谐,从而一次次地改良了书的“工艺”,书的技术完善带给了我们今天追求人类文明的便捷和快乐。

二、书籍设计的技术工艺因素分析

完善的书籍装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无论是社会上的平面设计人员还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在校生,既重视平面设计又重视印刷技术工艺的人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艺术设计也许是最重要的,只要设计出的书籍封面富有创意、文化内涵与艺术性,那就是理想的设计作品。正因为如此,许多设计师无法确知精心设计的作品能否在印刷中得到完美的再现;而一旦拿到印刷成品后,面对黯然失色的作品又不知所措。印刷工程师面对印刷技术难以实现的设计原稿,觉得力不从心却又不知如何沟通和弥补。设计和印刷作为书籍制作的两翼,形式各自独立,技术上分离,但结果又必须和谐统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书籍制作成本要求不断下降、设计要求日趋个性、可选材料日益丰富、印刷技术不断发展,设计艺术与印刷技术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许多细节上的处理将影响整体的效果。[2]

正常情况下,书脊的宽度与书脊的表面图文设计密切相关,尤其当书脊的颜色与封面封底的颜色不同,且书脊图文色块宽度恰好等于书脊设计宽度时,书脊的尺寸确定必须准确,否则在书籍印刷完成后装订时,容易出现书脊折痕与书脊图文色块宽度不相吻合的问题,使印刷成品变成次品。所以,在书籍装帧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书脊的图案及颜色设计最好与封面封底有适当的衔接,也就是说书脊、封面、封底三个面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铺延,以弥补书脊宽度的设定误差,便于装订,并使整体显得美观、大方。

勒口是平装书籍装帧的一种常见形式。现在书籍使用勒口的越来越多,其带来的附加值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大优点:书籍显得平服、挺括、精致,封面不会起角翘曲磨损,使平装书具有类似精装书的效果;同时勒口位置可以设计书载广告。与其他图书广告方式相比,书载广告是一种传统、高效、廉价的宣传方式,在书店的调查中发现位于排行榜上的图书在书载广告上下的功夫都很大。书载广告的主要内容有作者介绍、内容简介或要点罗列,权威人士或媒体的推荐文字,书评的摘句等。内容简介多放在后勒口处,并附作者照片。因此,勒口不可太窄,要有足够的宽度布置书载广告。一般有经验的设计师对勒口的宽度尺寸设定是比较讲究的,往往把勒口宽度设定为封面宽度的1/3 到2/3 之间。也有的设计师喜欢将勒口尺寸设计得尽可能大,显示大气豪华,但需要注意的是,勒口过宽,不便于折页,且装订时也容易使勒口边与胶水接触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强调的是:勒口和书脊一样,与封面、封底的连接部分在装订时需要折叠,其图文色块要尽可能多地与封面封底的图文色块相联系,注意设计的衔接和铺延,以弥补装订的微小误差。

在色彩的设计时,许多设计师偏爱蓝紫色但对蓝紫色印刷产生的色差又没有足够的准备,印刷出来的效果就与设计初衷相距甚远。如许多设计师爱用蓝紫色做成跨页,或者不同的页面上都用一个蓝紫色色块作为标记色,或者一个系列不同规格的包装盒上用了同一种蓝紫色等。有时设计师根据客户指定的某个蓝紫色色块进行设计,但客户拿到的印刷品的色彩与当初所指定的色彩有明显的差异。设计师在构图、用色、图文组合及版面布置等方面都很理想,但由于左右两页面在印刷拼版时分别被布置在两张不同的印版上分别印刷,而两页面上方共用一条蓝紫色色带做跨页给印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显然印刷时可能某页面青墨多了,另一页面品红墨又多了,墨量控制上的微小误差也会使得该样本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

因为人的视觉对品红色色相的要求很敏感、苛刻,很纯的品红色往往需要用专色墨印刷才能达到色彩均匀性的要求。因此设计时对品红色的选择应慎重,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纯正的品红色,以增加不必要的印刷成本。

三、书籍设计制作的多元化技术考量

书籍装帧是一门综合艺术和技术,既要有较高的印刷质量,精良的装订工艺,又要有独特的封面设计。精美的封面是无声的推销员,使读者在未读其内容时便一见倾心,将它从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挑选出来。

封面是书的外衣,是装订、粘贴在书芯外面的“门面”,所用材料大都为比较挺括、厚实的纸张,也有用布或其他材料的。广义地说,封面由封一到封四及书脊5 个部分组成。封一即封面,印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色块和图案;封二、封三一般印提要和检索;封四即封底,印书号、定价、社徽等。书脊印有书名、作者和出版单位,竖放、叠放时便于识别,当书籍立放在书架上,书脊就是一本书的全权代表。封面设计就是对封一至封四和书脊进行有美感的视觉设计。

书籍的形式由图书的内容、性质、厚度和装订手法所决定。主要有精装、平装、假精装三大类。精装书庄重典雅、精美坚固、便于翻阅,多用于经典作品或工具书。精装书有护封、包封带、包封袖、环衬、夹衬和扉页。硬质封面用纸板裱上纺织品或漆布、人造革等不同的面料,选材要注重体现书的整体风格。封面可用闷凸压印,以展示材质肌理之美。彩色图案则是印在纸上再裱在硬纸板上的。书脊有平脊、圆脊两种形式。上下有堵头布。装订形式有锁线订、无线订、塑料线订等。使书打开之后不易自行回合。为保护书,书外有盒装纸板做的函套,一般书中还有一条作书签用的丝带,使于检索。小开本的精装书多用软质封面,采用纺织物、人造革、塑料面等,携带轻便,可卷曲,便于阅读。

平装书是将印好的封面直接粘贴在书脊上,三面裁切而成的。有勒口的封面,则是先将书芯切好再粘贴封面,封面两头有各延长(延长部分是封面宽度的一半左右),延长部分向里折进即为勒口,勒口上可印作者介绍、提示或说明。

现在流行的假精装则介于精装和平装之间,护封印刷精美,内封则为普通硬衬纸,扉页、内文、版式设计则与精装相当,是印刷量大、既华美成本又低、便于流传的中档装帧形式。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贸易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装帧设计所肩负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书籍装帧设计家不但应有扎实的绘画、色彩、平面构成、美术字等基本功,还要懂印刷装订工艺及纸张、油墨的知识,又要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素养及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面对形形色色的设计课题,以得心应手的书籍装帧设计,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读者。

[1]杭间.原乡·设计[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芦扬,蔡婉云.浅谈书籍装帧设计在中国的发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2)

猜你喜欢

蓝紫色书脊书籍装帧
8种蓝紫色月季引种栽培比较试验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蓝紫色的天空是突然出现的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一种基于文本检测的书脊定位方法*
最美蓝花楹
探究相关参量对拉开两本交叉重叠的书的临界拉力的影响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