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手术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2012-08-20刘勇
刘勇
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近年来,随着交通伤患者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急诊外科手术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而且病种和病情也呈多样化趋势[1]。所以,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对救治经验进行总结,对于开展针对性急救准备、完善急救流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本研究中,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外科实施的1000例手术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死亡原因,目的在于提高救治能力。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外科实施的1000例手术患者,其中有20例患者死亡,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8.3~73.4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急诊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所有患者给予急诊外科手术。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国际统计标准分类系统,对死亡患者的病种进行分类,根据疾病预后分类标准,对手术结果进行分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转归情况
1000例急诊手术患者,经过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后,820例治愈,138例好转,22例无效,死亡20例,死亡率为2.0%。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转归情况
表2 死亡患者病种分布情况
2.2 死亡患者病种分布情况
20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创伤的有8例,死于消化系统急性炎症的有5例,死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有6例,其他病因导致死亡的有1例。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1000例急诊手术患者,经过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后,820例治愈(82.0%),138例好转(13.8%),22例无效(2.2%),死亡20例,死亡率为2.0%,这表明我院具有较强的急诊外科手术能力,可以完成对各种多发病、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当然这些与我院长期以来重视学科建设,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有着很大的关联,也与医院在软硬件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进行急诊外科手术的患者多数发病急,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患者及其家属都很难接受手术的现实,更难以接受死亡这个残酷的结果。尽管我院急诊外科手术的治愈率为82.0%,有效率为95.8%,但是仍有2.0%手术患者出现死亡。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本研究表明,20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创伤的有8例,死于消化系统急性炎症的有5例,死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有6例,其他病因导致死亡的有1例。很显然,创伤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占总体的40.0%,其次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总体的30.0%,再次为消化系统急性炎症,占总体的25.0%,另外还有其他病因。我院急诊外科手术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创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急性炎症)次之,这与我国多数急诊外科手术的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一致[3]。创伤作为目前最常见的、最广泛的社会灾害,严重危及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近年来,各类创伤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呈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的增多,车祸的发生率也出现突飞猛进的速度升高。对于一些创伤患者,往往具有大量失血、休克、多器官损伤等严重临床表现,病情危重、紧急,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往往影响其预后,甚至导致死亡[4]。所以,快速应急通道和各个部门和科室的协调,对于危重创伤患者的及时抢救,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第一时间为危重创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急性炎症)居于急诊外科手术患者病死率的前位,这与当前急诊外科以普外科为主有一定关系[5]。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多数以腹痛原因,而进行急诊治疗。当患者的腹痛或者其他症状不典型时,可能对于疾病的诊断难以判断,当患者腹痛或者其他症状相对明显时,可能患者的病情已经相对比较严重,此时可能已经延误了救治患者的最佳时机,所以,这需要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充足临床经验。总而言之,应该加强创伤外科和普外科的学科建设,制定合理的创伤救治方案,提高手术患者的治愈率,相应地降低手术患者的死亡率。
[1]张国玉,王林升,曹长兰.急诊死亡648例死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22-4423
[2]周天益,崔世涛,徐兵,等.急诊患者死亡1403例回顾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9(12):1272-1273.
[3]马峻峰,唐波,李铁汉,等.腹部外科手术87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21-22.
[4]蒋忠宁.急诊外科手术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4):483-484.
[5]刘浩宇.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6(3):5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