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2012-08-20段宗生王吨位
张 媛,段宗生,王吨位,韩 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张 媛,段宗生,王吨位,韩 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通讯作者
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困扰着中老年女性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取代了乳腺癌根治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术后疼痛。氟比洛芬酯,是以脂微球(LM)为载体的一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这种新型药物载体的特点是具有靶向性,使药物在炎症部位聚集,从而增强药效。据报道,氟比洛芬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1],减少内源性的炎症反应,抑制外周敏感性和脊髓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外周伤害性感觉传入神经,进而降低中枢敏感性[2]。本文通过对两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比较,探索氟比洛芬酯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术后镇痛效果,以达到实现合理临床用药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名,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I-Ⅱ级,体重45-80kg。随机双盲分成2组,每组30例。排除标准包括: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心、肺、肝功、肾功明显异常,消化道溃疡史,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凝血功能障碍,长期口服止疼药,以及正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麻醉的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健侧上肢静脉。常规检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顺阿曲库铵0.8-1.0mg/kg、依托咪酯0.3mg/kg,五分钟后行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丙泊6-8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间断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6 mg/kg。术毕安装静脉电子自控镇痛泵(PCA),泵内药物为舒芬太尼1.5μg/kg、格拉司琼6mg,与0.9%生理盐水共同配置到100ml。患者呼之能应、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
1.3 实验分组
60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成2组,每组30例。A组在开刀前15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5mg/kg;B组在手术结束缝皮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5mg/kg。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以及ASA分级。于术后由另一麻醉医生(不知道实验分组情况)在术后的第1、4、8、12、24h时,采用 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的镇静状态,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的疼痛程度,并记录术后24 h内相隔时间段按压PCA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Ramsay镇静评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吸反应迟钝,6分深睡眠状态、呼唤不醒。VAS评分。VAS评分:0分为完全不痛,1-2分偶有轻微疼痛,3-4分常有轻微疼痛,5-6分偶有明显疼痛但能忍受,7-8分常有明显疼痛尚可忍受,9-10分疼痛难以忍受。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3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30)
组别 年龄(岁)体重(kg)手术时间(min)ASA分级(Ⅰ/Ⅱ)A组 44.5±6.3 59.2±7.4 99.8±19.9 23/7 B组 45.1±7.0 61.4±7.6 95.6±18.7 22/8
2.2 两组患者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患者术后24h内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镇静评分比较(±s,n=3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镇静评分比较(±s,n=30)
组别1h 4h 8h 12h 24h A组2.8±0.3 2.3±0.7 2.2±0.8 2.7±0.7 2.2±0.7 B组2.6±0.5 2.3±0.54 2.1±0.4 2.4±0.7 2.0±0.3
2.3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VAS评分VAS1、4、8、12h时,B组显著低于 A 组(P<0.05),24h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n=30)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n=30)
注:与A组比较,*P<0.05;下表同
组别1h 4h 8h 12h 24h A组2.6±0.7 3.0±1.1 3.4±1.7 3.4±1.9 2.3±1.3 B组 1.3±1.2*1.8±0.7*1.5±0.7*1.6±0.5*2.1±0.6
2.4 两组患者术后咳嗽时VAS评分VAS1、4、8、12h时,B组显著低于 A组(P<0.05),24h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咳嗽时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n=30)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咳嗽时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n=30)
组别1h 4h 8h 12h 24h A组3.6±1.2 4.2±1.2 4.4±0.7 4.5±1.1 4.0±1.1 B组 2.1±0.7*2.8±0.7*3.4±0.9*3.3±1.1*3.4±1.2
2.5 两组患者术后相隔时间段按压PCA次数两组在术后4、8、12h相隔时间段按压PCA次数B组明显少于A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按压PCA次数比较(次,±s,n=30)
表5 两组患者术后按压PCA次数比较(次,±s,n=30)
组别1h 4h 8h 12h 24h A组2.2±0.8 3.4±1.1 4.1±0.9 5.0±1.2 3.2±0.5 B组 1.8±0.5 2.1±0.8*2.7±0.4*3.1±1.1*3.4±0.9
2.6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止痛剂的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止痛剂的追加率B组明显少于A组(P<0.05)。
表6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止痛剂的追加(n,%)
3 讨论
随着无痛医院的开展及患者对于疼痛认识的提高,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患者对于麻醉满意度评价的关键指标。对于术后疼痛的处理,麻醉医生们普遍认同非甾体抗炎药应用于多模式镇痛[3]。氟比洛芬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比,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具有靶向镇痛、抢先镇痛和舒适镇痛的优点,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的认可。在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同时,不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无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4],成为术后镇痛用药的良好选择。
氟比洛芬酯的靶向治疗作用即通过使药物优先递送到受损组织以期增强疗效并且减低不良反应[5]。酯微球释放后迅速水解成活性代谢产物氟比洛芬,而后者又被前列腺素合成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摄取,通过对COX的抑制作用减少或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所致的末梢炎症的发展及中枢敏感性的产生从而起到止痛作用[6]。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我们发现,这种依赖性在组织损伤较大的手术中表现尤为明显。
近年来,术后镇痛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超前镇痛”,超前镇痛是指伤害性刺激前应用镇痛药物,通过阻止伤害性刺激的传入,抑制中枢神经的敏感化,减轻术后疼痛,产生超前镇痛效应[7]。有报道[8]称,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够减轻丙泊酚注射痛。静注氟比洛芬酯后,6.7min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5.8h,血药浓度呈线性,主要以氢化物和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只有当氟比洛芬酯在全麻维持药撤退后,达到最佳药物作用浓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术后镇痛作用。虽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给药有其明显的作用价值,但其最佳镇痛效果仅能维持4-6小时,作用时间较短。本研究中,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5-2h,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一部分经肾脏代谢,在手术结束时未能达到满意的血药浓度,镇痛作用不能覆盖整个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镇痛时间,在术后需及时追加适当镇痛药物满足患者镇痛的需求。
本研究观察了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B组患者在术后12h内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两组在4、8、12h相隔时间段按压PCA次数B组明显少于A组,24h内止痛剂的追加率B组明显少于A组,而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而且氟比洛芬酯1.5 mg/kg手术结束时给药并没有影响患者术后的镇静情况。1.5mg/kg的氟比洛芬酯术毕单次给药满足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对于氟比洛芬酯的剂量依赖性,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减少了术后止疼剂的追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因为胸壁切口较大,患者在呼吸运动时疼痛感觉增加,从而限制呼吸。胸带加压包扎止血等因素也使呼吸受限,更限制了患者术后早期咳嗽、排痰。因此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实现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1.5mg/kg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毕单次给药镇痛效果明显强于术前给药,并且未见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1]Hashida M,Kawakami S,Yamashita F.Lipid carrier systems for targeted drug and gene delivery[J].Chem Pharm Bull(Tokyo),2005,53:871.
[2]Yamashita K,Fukusaki M,Ando Y,et al.Pre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flurbiprofen axetil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for spinal fusion surgery[J].J Anesth, 2006;20:92.
[3]Rosaeg OP,Krepski B,Cicutti N,et al.Effect of preemptive multimodal analgesia for arthroscopic knee ligament repair[J].Reg Anesth Pain Med,2001,26:125.
[4]Parepally JM,Mandula H,Smith QR.Brain up tak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ibuprofen,flurbiprofen,and indomethacin[J].Pharm Res,2006,23(6):873.
[5]Nakayama M,Ichinose H,Yamamoto S,et al.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flurbiprofen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abdominal hysterectomy[J].Can J Anaesth,2001,48:234.
[6]Hashida M,Kawakami S,Yamashita F.Lipid carrier systems for targeted drug and gene delivery[J].Chem Pharm Bull,2005,53(8):871.
[7]Dahl JU,Moiniche S.Preemptive analgesia[J].Br Med Bull,2004,13(4):71.
[8]Nishiyama T.How to decrease pain at rapid injection of propofol effectiveness of flurbiprofen[J].J Anesth,2005,19:27.
1007-4287(2012)10-1889-03
201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