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艺版《随园诗话》错误迭出
2012-08-20史岩松
○史岩松
出版社版《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校点之误,少则几十处,多则百余处。即使在古籍出版界享有盛誉的中华书局也难除此弊病。如2010年4月版的《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一书,胡学常已撰文深纠其谬(载《博览群书》2012年第8期)。
最近,我读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袁枚著《随园诗话》。该书虽非全本,但选录741则,14万余字,篇幅约为全书一半,且有译文,在《随园诗话》各版本中算是很特别的。然而,这本书在校勘、译文方面却错误迭出,或是编者之误,或是校者之失,两者恐都难辞其咎。今就书中之误,摘其部分显见之例,以明所言不误。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出版社在出版此类图书时,要高度重视校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出版校对却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如笔者读过的中国世界语出版社版《容斋随笔》、延边人民
校勘之误
讹、脱、衍、倒之例,书中莫不有之,尤以讹文为多。
讹文之例。讹文以形近而误为多。如“人”“入”二字互讹,书中出现十余次。其他形近而误者,如页4“谈公事处”,“处”应作“外”;页102“而且有所睇”,“且”应作“目”;页188“彭希涑都廉之妻顾韫玉”,“都廉”应作“孝廉”;页346“物态浮云老眼家”,“家”应作“空”;页446“出锡山稽公之门”,“稽公”应作“嵇公”;页 604“小秋妹胥张卓堂士淮”,“胥”应作“婿”。
有编者引述有误而校者不易察觉者。如页6“家姬必多想意”,“想意”应作“相忆”;页180“旧雨定在萦远梦”,“在”应作“知”;页267“予主喜相交之日正长”,“主”应作“方”;页 303“用斐子野事,盖纪事也”,“斐”应作“裴”,“纪事”应作“纪实”;页 565“余见徐生此时”,“时”应作“诗”。
有一句或一段之中多讹字者。如页159“乾隆丙辰,诏公莪村为太堂寺卿。余鸿词报罢后,袖寺走谒,公奇赏之”,“诏”应作“唐”,“太堂寺卿”应作“太常寺卿”,“袖寺”应作“袖诗”;页173“美而坚……为谁戴发”,“坚”应作“贤”,“戴发”应作“截发”;页366“只令法象空……花放见佛花”,“令”应作“今”,“佛花”应作“佛光”。
脱文之例。页6“尚书还禾”,“禾”前脱一字,补作“嘉”;页135“严侍读从安归”,“安”前脱一字,补作“长”;页 321“后归山尚书”,“山”前脱一字,补作“弇”。
衍文之例。页28“朦胧中闻家慈中唶曰”,“唶”前“中”字为衍文,当去之;页173“心伤元相分贫时妇”,“分”字衍,当去之;页 204“栏边花草是牛羊路”,“是”字衍,当去之;页508“几同白马君害群贤”,“君”字衍,当去之。
倒文之例。页141“师溃互践踏”,“践踏”二字为倒文,应作“踏践”;页167“湾船唱齐浪花歌”,“唱齐”二字互乙,应作“齐唱”;页192“虑有公卿谪谋南海”,“谪谋”二字互乙,应作“谋谪”;页341“舟轻足游泳”,“游泳”二字互乙,应作“泳游”。
此外,标点之误,亦非鲜见,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译文之误
译文致误之因甚多,总而概之,则囿于学识也。
有不明词义而误者。页27“有尼之者”译作“因为有僧人前来拜访”;按:译文把“尼”译作“僧人”,误,“尼”是动词,作“阻止”解。页37“云开晚霁终殊旦”,译文把“霁”译作“大雾”,非是,“霁”应是“雨止”之义。页45~46“余己未会试”译作“我那时还未曾会试”;按:“己未”误为两词,非是,“己未”是干支纪年,文中指乾隆四年(1739)。页91“嫁汪文端公从子某”译作“嫁给了汪文端公的第二个儿子”;按:“从子”是“侄子”之义。页93“钱笺杜诗”译作“单纯模仿杜诗”;按:“钱”指钱谦益。《辞源》对“笺”字的解释是:注释古书,表明作者之意,或断以己意(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页107“又慕大家之名而狭取之”译作“又羡慕大家的名气去要挟获取”;按:“狭取”是狭隘的取法,也就是片面地学习,译文有误。页142~143“《七录》异时标别集”译作“若是将来什么时候《七录》别标题目”;按:“别集”是指某一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译文不确。页190~191“严分宜籍没时”译作“严分宜回家的时候”,按:“籍没”一词,指没收财物入官,译作“回家”,误。页194:“同年舒瞻”译作“同龄的舒瞻”;按:科举制度时同榜之人互称同年。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乾隆四年己未科,袁枚中二甲第五名,舒瞻中三甲第一百八十五名(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故此之“同年”应指二人同榜,而非年龄相同。页557“同年许红桥朝”所译亦是此误。页204“亡何”译作“指的是什么”;按:考《古代汉语词典》,“亡何”有二义,①不久;②无故(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此处是时间副词,应取前义。页235~236“亭午白云开野径”译作“白云停在亭子的上方指示着偏野的小路”;按:“亭午”即正午之义,译文不确。页239~240“饁饷并携稚子”译作“干活还要带着年幼的孩子”;按:“饁”指给在田间劳动的农夫送饭,译作“干活”,太过宽泛。页249~250“作‘抚俱切’”译作“作‘抚’十分贴切”;按:编者不明反切为何义,致末句误译。反切是音韵学术语,指用两字为某字注音的方法,取前字声母和后字韵母及声调,合注某字读音。页278“年十五举于乡,六上春闱,不第”译作“15岁那年,在乡里考试,六次都没有中榜”;按:“举于乡”为乡试中举之义,未中举岂可出任县令?译文以“春闱”为乡试,误。页524~525“前余一科”译作“以前与我同科”;按:“前余一科”即早我一科中进士,而非同科。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观保是乾隆二年丁巳恩科二甲第五名,袁枚是乾隆四年己未科二甲第五名,观比袁正早一科。页535“太史某恶而刺以诗”译作“某太史对此非常厌恶并将诗刺于身上”;按:“刺以诗”就是作诗来讽刺的意思,译文有误。页574~575“都来执贽称师”译作“都来作贤人的老师”;按:执,持;贽,所赠物品。韩、吴二人是行弟子礼拜见袁枚,而非作袁枚之师。页601~602“死可无恨”译作“死也不害怕了”;按,《汉语大字典》“恨”字有三解:①遗憾;后悔。②怨恨;仇恨。③通“很”。违逆;不听从(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此处“恨”应是“遗憾”、“后悔”之义。
有不知人名而误者。页56~57“宋以欧、苏、陆、范为大家”译作“宋代以欧阳修、苏轼、陆游、范仲淹为大家”;按:“范”译作“范仲淹”,误,应指南宋诗人范成大。页77“竹素还太仓,客山死矣”译作“竹素远到太仓,已经死在客山了”;按:“客山”非地名,而是人名,译文有误。页87~88“学王、孟、韦、柳者”译作“学王维、孟郊、韦庄、柳三变的”;按:“孟”指“孟浩然”,“韦”指“韦应物”,“柳”指“柳宗元”。页368“诗近皮、陆”译作“诗风接近皮日休、陆游”;按:“陆”指陆龟蒙,而非陆游。页369“诗学七子”译作“曾跟随七个人学作诗”;按:“七子”指明七子,学诗主张仿古。清人可学明人写诗,但不能跟随明人学写诗,译文不确。页403“元相《连昌宫词》”译作“元朝丞相在《连昌宫词》中写道”;按:“元相”指元稹,译作“元朝丞相”,误。页424~425“为钟、谭家数所累”译作“受到钟惺、谭献两家风格的束缚”;按:“钟、谭”指晚明诗人钟惺、谭元春,张瘦铜早谭献百余年,焉可为其所累?
有不明称谓而误者。页217~218“山长头衔聊复尔,英雄末路合如斯”译作“青山长在而人生反复无常,英雄结局大概都是这样”;按:“山长”指旧时主讲并总管书院事务之人,“聊复尔”可译为“姑且就这样”。页335~336“曹来殷舍人也……数之不可挽也如是”;按:译文把“舍人”译为“门下的客人”,“数”译为“算来算去”,皆误。宋元以来,世俗尊称贵显子弟为舍人。“数”在此处是命运的意思。
有不明官名而误者。页216“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译作“黄石牧先生以翰林身份公正无私”;按:中允,官名,是太子的属官,掌管侍从礼仪,审覈太子给皇帝的奏章文书,并兼管用药等事。页551“祝芷塘给谏见之”译作“祝芷塘为此发谏召见他”;按:“给谏”译作“发谏”,误。“给谏”为给事中之别称,历代稍有变化,清代隶属都察院,与御史同为谏官。
有不明地名而误者。页550~551“故乡鸡犬识新丰”译作“故乡的鸡犬认识新的丰年”;按:新丰,地名,旧址在陕西临潼东北。汉高祖七年,因太上皇思乡,于是按丰县街里格式改筑骊邑,并迁来丰民,故称新丰(见《辞源》P1376)。“新丰”译作“新的丰年”,误。
有不明典故而误者。页73“其本朝之曹大家乎”译作“还有本朝曹大家的呢”;按:“曹大家”即班昭,班固、班超之妹,嫁曹世叔。因博学多识,曾多次受诏入宫为皇后及诸贵人当老师,号曰“大家”。后人常比喻才女为“曹大家”。页356~357“商量只有祖生鞭”译作“思量着可能仅有祖先的教鞭了”;按:《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中华书局1974年版)后常以“祖生鞭”勉人努力进取,译文有误。
有不明语法修辞而误者。页572“年才舞象”译作“他的年纪和舞象相仿”;按:“舞象”是“成童”的代称,指十五岁以上。页596“雕盘大漠寒无影”译作“大漠像雕过的盘子般,冷冰冰的没有身影”;按:律诗讲究对仗,可知“雕盘”与“冰裂”相对。“冰”是名词,“裂”是动词,译文中“雕”是动词,“盘”是名词,值得商榷。
限于篇幅,尚有若干误例,不能一一尽举,待他日专作一文,详而述之,以呈于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