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意义
2012-08-18彭燕
彭 燕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身体健康的经粪-口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以5岁以下儿童常见。它实际上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症状多样的一种传染病,患儿以口腔炎和手足皮疹为突出表现,并易合并心肌损害。为探讨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cTn)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6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测定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测对象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并确诊的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8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6个月~5岁。对照组50例是2010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
1.2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HFMD组及对照组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测定,收集、运送和处理标本应遵照NCCLS推荐的指南操作。
1.2.1 血清心肌酶谱测定 使用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由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LDH采用乳酸底物酶法,AST、CK采用IFCC连续检测法,CK-MB采用速率法检测。
1.2.2 血清肌钙蛋白测定 使用美国贝克曼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双位点酶免法(夹心法)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测定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测定值比较(± s)
表1 两组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测定值比较(± s)
组别 n AST(U/L) LDH(U/L) CK(U/L) CK-MB(U/L) cTnI(μg/L)HFMD组 68 56.16±12.30 291.56±48.36 252.20±63.10 67.56±28.32 0.36±0.10对照组 50 35.13±10.17 207.07±35.50 128.90±50.13 32.43±18.75 0.08±0.05 P值 <0.05 <0.05 <0.01 <0.01 <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而少数由柯萨奇病毒A5、A9和A10致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夏季多见,冬春季也可以散发,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也可见少数蔓延到肘部、下肢及臀部,疱疹以口腔黏膜疹较常见。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是轻型患者,症状不典型,只像一次感冒,一般病程较短,多在1周痊愈,不留后遗症。但病毒也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肺炎和神经炎心肺水肿,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死亡,故应引起临床的重视[2]。该病不仅可引起心肌损害亦有并发暴发心肌炎导致死亡的报道[3]。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HFMD感染时部分患儿的心肌存在不同的损害。判断有无心肌损伤,心肌酶的改变是判断有无心肌损伤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儿心肌细胞对感染中毒和缺氧较为敏感,当受到损害时,心肌酶会进入到血液,心肌酶属于胞浆酶,组织损伤时便释放到血液中,局部组织缺氧是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由于酶在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不同的酶对不同的组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心脏的细胞酶很多,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酶有AST、LDH、CK及CK的同工酶。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会在心肌病变后6~12 h之内显著升高,但血清中的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以引起轻度升高。而LDH在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以心肌、骨骼肌、肝、肾、肺、胰腺的含量为多,在这些组织损伤时,血清中的此酶活性增高。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各种类型的肌萎缩时,血清CK的活性增高,在病毒性心肌炎时,CK的活性会明显升高,对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参考价值[4]。CK是二聚体酶,其亚基有M型和B型两种,组成CK-BB、CK-MM、CK-MB同工酶,这些同工酶存在于不同的器官中,CK-BB存在于大脑,CK-MM存在于骨骼肌,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因此不同的组织受损,血清中就有不同的同工酶升高,CK-MB的分子量相对较小,在心肌受损3h即开始升高,是心肌受损的早期指标,但是它的生物半寿期较短,下降也很快,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能会错过病情捕获期,CK-MB/CK升高到一定范围,即可反应出心肌受损的情况[5]。cTn是心脏的结构蛋白,由3个亚单位组成,分别是cTnI、cTnT和cTnC。cTnI和cTnT曾在临床中广泛用来检测心肌损伤;而心肌中的cTnC与骨骼肌的肌钙蛋白相同,没有特异性,较少用于心肌损伤的检查。近年来发现cTnT在肾衰和各种肌病患者中非特异性增加,而cTnI对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较好,在临床上已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cTnI在心肌损伤4~8 h开始升高,升高可持续10 d,它虽然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心肌受损6 h内,敏感度较低[6]。
因此,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同时测定不失为良好的组合诊断指标,能够有效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程度,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指南[S].2009.
[2]郎会利,孔祥增.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9):187-188.
[3]王晓华,刘唯婵.小儿手足口病并暴发性心肌炎4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9.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423.
[5]周新,凃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
[6]张鹏,马永能,张莉,等.心肌肌钙蛋白I和T联合检测在病毒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4):1473-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