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竞争力考察

2012-08-17徐芝兰

关键词: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科学

徐芝兰

一、研究现状及样本说明

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基金,面向高校等五大系统研究机构,设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3个单列学科,分重大、年度等六个类别资助体系。鉴于国家社科基金的高级别、宽覆盖和前瞻性,蕴含有学术评价功能,正被社会科学界视作衡量地区、机构、研究者科研实力、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显性指标。诚如皮埃尔·布尔迪厄指出“社会科学提出的每一个命题都可以而且应该被反用到社会学家自己身上”[1],目前研究者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1999年前各学科生产力的总体分布、生产力布局以及各省的科研生产力状况作深入分析[2],对立项项目统计并分析1993-2004年间立项项目的学科与地区分布,反映各地区的社会科学生产力[3],对江苏等省立项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社会科学竞争力[4]。通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分析为反观学术生产竞争力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并因其经同行评议专家按照规定程序评审遴选,更具科学性、公正性,因而透过这一视角考察社会科学生产力兼备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借鉴已有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从立项数量、类别、机构等对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安徽省近年的社会科学竞争力。考虑到3个单列学科立项的特殊性以及年度项目的普遍性,因而截取2000-2012年间23个学科的年度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统计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布的历年资助项目。

二、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分布

(一)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分布

表1 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及比例表

2000-2012年间,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46项,占同期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2.18%。纵向来看,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各年立项数量呈明显上升态势,由13项增至89项,数量变动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间,立项数量略高于10项;2005-2008年间,立项数量保持在20-40之间;2009-2012年间,立项数量均在50项之上。立项数量的上升还不足以完全说明安徽省社会科学竞争力的强弱趋势,尚需通过安徽省各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在同期所占比例以及与其他省市比较来加以进一步说明。安徽社科基金立各年项数所占比例在1%-3%之间,所占比重相对较低,2007年之前,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所占比例均低于2%。自2007年起,安徽省国家社科科学竞争力有较为明显提升,其在同期的比例保持在2%以上(表1)。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在全国处于中游位置,高于多数西北部省份,而低于北京以及东中部省份。2009年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在全国的排序最高,而2004年排序最低。与相邻省份相比,远远落后于湖北、江苏,也同样落后于山东、浙江、河南,前期的立项数量和江西基本持平,但近两年江西高立项数量使得其在总量已经超越安徽(表2)

表2 国家社科基金各地区年度分布表

(二)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分布

2000-2012年间,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覆盖所有学科,但学科间分布不均,中国文学、应用经济、经济理论、中国历史、哲学等5个学科研究优势明显,共计立项233项,占安徽省立项数量的52.2%;而宗教学、民族问题、国际问题、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薄弱,均只有2-3项。由于国家社科基金各学科立项数量差异较大,还需从其在本学科立项数量的比例来进一步考察,安徽省中国文学立项数量在该学科立项中所占比例最高,达4%。除此之外,经济理论、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所占比例较高,而国际问题、民族问题、宗教学所占比例较低。综合立项数量和立项比例来看,中国文学、经济理论、中国历史的研究实力具有一定竞争力,而国际问题、民族问题、宗教学无论是立项数量还是在立项比例上均处于劣势,研究实力有待提升(表3)。

表3 2000-2012年间安徽省各学科立项数量及比例

表4 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类别分布

(三)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别分布

446项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仅获得4项重点项目,占安徽省立项总数的0.9%,一般项目占67.9%,青年立项项目占30.5%,自筹立项项目占0.7%。重点资助立项的比例低于同期的国家社科基金的4.8%,重点资助体现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应用对策研究课题,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理论创新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低重点项目立项率表明安徽省在此基础上的科研竞争实力偏弱。2007年之前青年项目立项比例低于同期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立项比例,自2007年起青年项目立项比例明显提高,青年立项项目比例高于或基本持平于同期国家社科基金青年立项项目的比例,符合国家社科基金向青年学者倾斜的资助方针,也表明安徽省青年人才研究队伍正在成长,开始扮演着安徽省社科研究的生力军,为安徽省后续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储备研究人才。

(四)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机构分布

共35个机构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其中26家为高等院校,另外9家为社科院、党校、军队等其他单位。立项机构分布呈现:1.高等院校成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高等院校系统立项比例为 89.9%,高于 1993-2007 年湖北省的 80.2%[5],高于“十五”期间高校立项数量占总数的 75.11%[6](表 5)。高等院校作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阵地转移效应明显且趋向于集中态势,高等院校立项所占比例从61.5%增至95.5%。2.立项机构范围广泛。除少数几所本科院校外,多数省内高等院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传统以理工、医学研究见长的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开始注重和参与到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中来。3.机构间研究实力差异明显。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以及安徽财经大学3家机构合计承担60.8%的项目,成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表6)。

三、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题特征分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涵盖领域广泛,学科选题纷繁复杂,但从安徽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名称来看,仍可发现选题的两大规律性特征。

(一)“三农问题”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表5 安徽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系统分布

围绕三农问题研究是其一大热点,有59项基金项目选题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学科范围涵盖应用经济和经济理论、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应验了三农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具体主题涉及到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经济体制、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现代化的文化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农村流通商品质量监控、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农业产业、农村税费改革、农业补贴、农村金融、农业技术创新等;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社会认同、农民增收、农民合作行为、农民土地权利、新生代农民工利益、农民结构等。对于三农问题研究的热衷与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省情密切相关,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农民工市民化等社会背景下如何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以保障农业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繁荣,理应成为安徽省社科研究人员认真凝练的课题。

表6 安徽省立项10项以上的机构分布

(二)主题地域性特征明显

55项基金项目以安徽省的人文、社会、经济等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包括对徽州历史文化、安徽人物思想、淮河流域经济变迁、皖南和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整理挖掘、安徽方言研究、、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机制研究。这与安徽活跃的思想流派、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精深的徽学遗产不无关系,因而继续深掘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寻找徽商精神,借中部崛起之机实现安徽经济发展是现在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

四、结论

伴随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的增长,安徽省立项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立项比例明显提升,位次排序有所前移;中国文学、经济理论、中国历史等学科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青年项目立项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安徽省青年研究人才队伍正在成长,将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提供学术后备人才保障;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日趋活跃,主导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得以展现;结合省情和安徽省文化、历史的特征性选题突出。

安徽省立项数量所占比例较低,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立项数量与相邻省份之间差距明显;国际问题、民族问题、宗教学等学科研究存在劣势;受重点资助项目比例偏低;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集中度过高,社科院、党校等其他研究机构的参与度走低,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尚未实现突破。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2.

[2]蔡曙山.对我国社会科学生产力现状的分析[J].学术界,2000(1).

[3]凤元杰,范全青.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学科与地区分布研究[J].学术界,2005(3).

[4]林萍.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分布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为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5]吕国光.湖北省社会科学竞争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刘彦庆.“十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计量学研究[J].现代情报,2007(4).

猜你喜欢

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科学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二)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人文社科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