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评价研究
2012-08-16谢春山王恩旭朱易兰
谢春山 王恩旭 朱易兰
(1.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星级酒店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大。2009年,星级酒店的投资额在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其他旅游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为54%①本文中所有涉及的研究数据如未做特殊说明,均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2010》、《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3-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0》。。2002~2009年,星级酒店固定资产原值在全国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占比均在54%以上(见表1)。可见星级酒店业的发展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表1 2002~2009年全国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按行业分类) 单位:亿元
五星级酒店是星级酒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4%,客房数占全国星级酒店总数的11%,而营业收入占全国酒店营业收入的24%,固定资产占31%。五星级酒店店均收入8532万元,而四、三、二、一星级酒店的店均收入分别只有2937万元、990万元、391万元、174万元。虽然五星级与其他星级酒店相比数量较少、客房数规模不大,但其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却占较大的比例,在中国酒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由2002年的175家增加到2009年的506家,增长了2.9倍;客房数量由2002年的64899间增加到2009年的181072间,增长了2.8倍;营业收入由2002年的1817270.18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4317439.77万元,增长了2.4倍。2002~2009年间五星级酒店的店均营业收入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五星级酒店的数量与客房的规模在8年间得到了快速的扩张,但这种规模的扩张与营业收入、利税率的上升并未保持同步趋势,即酒店投入的不断增加并未使酒店的经营效率获得提升,发展模式仍处于粗放型状态。2008年的国家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产业要转型发展,其中一个重点方向是旅游产业的效率提升。五星级酒店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其效率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整体效率的变化。鉴于此,本文以中国五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中国不同区域的五星级酒店效率差异情况,寻找五星级酒店规模扩张与收益不同步发展的原因,以为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酒店效率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Carlos和Peter(2008)运用DEA方法评价了安哥拉首都罗安达12座酒店的综合效率,并对影响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Barros(2005)运用DEA-allocative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与3个产出指标对葡萄牙的15个酒店1998~2002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价。Barros(2006)运用CCR和BCC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评价了葡萄牙的42个酒店1999~2001年的经营效率。Hwang和Chang(2003)运用CCR、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模型,选取了3个投入和3个产出指标对台湾的45个酒店效率进行了评价。近年来,国内对于酒店效率的研究逐渐开始,主要着重于利用投入产出理论来测算酒店效率,并根据测算结果对酒店的经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黄丽英和刘静艳(2008)使用DEA模型的CCR、BCC、NIRS基本模型,选取了固定资产、酒店年末从业人员2项作为投入指标,营业收入、客房出租率、人均创造利润3项作为产出指标,计算了中国八大地区的四、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分析了规模报酬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董卫和唐德善(2006)以某大型星级酒店为例,选取了3个输入指标与3个输出指标,运用DEA模型对该酒店效率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松弛变量,分析了酒店在2、6两个月份没达到最优效率的原因。彭建军和陈浩(2004)使用DEA方法的C2R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对北京、上海、广东星级酒店1999~2003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陈浩和薛声家(2005)运用DEA方法的C2R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对北京市2000~2002年的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酒店进行了横向、动态的评价分析。
表2 酒店效率评价现有研究
目前的研究大都选用传统的DEA模型来进行酒店效率的测定,对于酒店效率都为1的地区不能有效地区分其效率的高低,从而不能全面分析各地区酒店效率之间的差距程度。为了避免这一缺陷,本文选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的五星级酒店效率进行测度,并初步建立了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研究概念结构(如图1),以便客观全面的分析地区之间五星级酒店效率的差异,从而为未来制定地区五星级酒店效率提升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图1 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研究概念结构
3 评价模型
3.1 模型的选择
用传统DEA模型评价决策单元效率时,结果可能出现多个评价单元同处于前沿面而相对都有效的情况,从而使对这些相对有效的单元无法做出进一步评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建立了超效率DEA模型,使相对有效决策单元之间也能进行效率高低的比较,其基本思想是:评价某个决策单元时,将其排除在决策单元集合之外。如图2、图3所示,在计算评价单元A的效率值时,将其排除在评价单元参与集之外,则对于A的有效前沿面由原来的SABS'变为SCBS',A的效率值变为θ=OA′/OA>l,而无效率评价单元C',其生产前沿面仍然为SABS',效率值不变。因此,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中国28个地区的五星级酒店效率。
图2 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
图3 超效率DEA模型
假定有K个评价地区,每个评价地区有N种酒店投入要素,有M种由于酒店投入而产生的产出,任意一个评价地区的投入集、产出集分别表示为:xk=(x1k,x2k,…,xNk)、yk=(y1k,y2k,…,yNk),则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 DEA 模型表示为:
通过此模型可以测算出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和由此分解出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有效是指输出相对投入而言已达最大,表示在现有投入水平上,产出已实现最大化,同时,纯技术和规模也达到有效。纯技术效率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即在一定的投入组合下,五星级酒店的产出效率。为了衡量规模效率,需要将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为变动规模报酬,也就是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通过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比值可求出规模效率,规模效率越接近1,表示五星级酒店规模大小越合适,也就越接近最适规模。如果规模效率等于1,则表示五星级酒店处于固定规模报酬的状态;如果五星级酒店规模效率小于1,则表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递减的规模无效率状态。
3.2 投入产出指标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我国除西藏、青海、宁夏、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市、区)]。采用年度面板数据,样本区间为2002~2009年。
依据国内外酒店效率研究所选择的投入产出指标,本文选取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固定资产、客房规模、年末从业人员3个指标作为投入指标,选取营业收入、人均实现利润2个指标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研究的概念结构,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星级酒店效率投入产出的数据特征表(见表3)。
表3 2002~2009年中国28个省(市、区)五星级酒店效率投入产出数据特征
4 实证研究
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DEA模型,以各省(市、区)酒店的营业收入和人均实现利润为产出变量,固定资产、客房规模、年末从业人员为投入变量,采用Coelli小组开发的DEAP(Version 2.1)软件计算出中国2002~2009年各省(市、区)的酒店效率,结果如图4与表4所示。
4.1 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的省(市、区)级差异分析
4.1.1 综合效率差异分析
从图4和表4可以看出,就全国范围而言,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由0.7246提高到0.7533,表明近年来我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虽有改善,但效率值并不高。即使在效率值最高的2006年也只达到了0.7991,与有效值1仍有0.2009的差距空间。8年间,五星级酒店效率由2002年的0.7246提高到2009年的0.7526,但可能由于旅游业易受重大事件影响,其效率呈现为先下降再提升又下降趋势。
图4 2002~2009年中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分区域情况
表4 2002~2009年中国28个省(市、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
2003年的“非典”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入境游客数量较2002年下降6.4%,旅游外汇收入下降14.6%,国内旅游收入下降11.24%,旅游市场的整体不景气导致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了酒店的收入水平,酒店综合效率效率为0.7137,处于历年最低水平。
2004年星级酒店投资占旅游业总投资的68%,处于历年最高水平。但由于五星级酒店尚为投资期,又处于旅游业的恢复期,因此导致了该年效率依旧为0.7137。虽然2004年中国旅游业各项统计指标几乎均以两位数增长,但主要受2003年各项统计指标大幅下跌影响,实际上该年并未实现原有预计目标。2004年底,南亚一些国家出现的海啸灾难及禽流感,虽然其影响远小于2003年的“非典”,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该年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与营业收入。
在经历了2004年的恢复期后,2005、2006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入境旅游数量大幅度增加,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与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效率分别为0.7865和0.7991,居于该阶段最高位。
2007年,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便利中国公民旅游团队赴美旅游谅解备忘录》,美国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此外,中日、中俄、中韩、中印、中欧、中澳、中非、中国与东盟、中国与加勒比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①邵 琪伟.2007 年 全 国 旅 游 工 作 回 顾[EB/OL].[2008].http:∥ w enku.baidu.com/view/8cd9da7f27284b73f24250f6.html.。该年中国的出境旅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一部分国内旅游的市场份额转向了国外,而这部分选择出境旅游的客人大多属于高端客人,从而使国内对五星级酒店的需求有所下降,导致2007年五星级酒店效率较2006年下降。
2008年,从年初的雪灾、西藏骚乱,到年中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奥运提高安保级别,以及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远程旅游市场大幅下滑,主要客源市场中除香港、俄罗斯两大市场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外,韩国、日本两大市场降幅均达两位数,欧美等远程客源市场呈现全线下滑趋势。入境旅游人次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95%,入境过夜旅游者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68%,旅游外汇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05%。五星级酒店的效率进一步下降到0.7643。
2009年,受“甲流”的影响,酒店业资源过剩情况加剧,受疫情影响较深的欧美长线,甚至出现“零报团量”的窘局。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高星级酒店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全球范围业务下降约30%②赵焕焱.2009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总结与趋势[EB/OL].[2010].http:∥www.baidu.com/view/eale658783d049649b665814.html.。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与营业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进入第四季度后,随着会展季和各大公司年会的来临,五星级酒店迎来了高增长时期,酒店价格逐月提升,入住率都在85%以上。因此,2008年五星级酒店效率与2007年基本持平。
4.1.2 分地区效率差异分析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10个省(市、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均值为0.7985,高于全国均值,居全国首位,但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酒店综合效率均值有效的地区有2个,分别是天津(1.4888)和上海(1.3505),上海一直处于酒店综合效率有效状态,除2005、2008、2009年之外,天津的酒店综合效率一直高于上海。北京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均值为0.8683,高于东部均值。东部其他省(市、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均值都低于东部均值,且低于全国均值。这说明东部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整体较高的原因在于天津、上海、北京的贡献。天津、上海在2003年“非典”时期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小于其他省(市、区),所以一直处于酒店综合效率有效状态。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酒店项目投资达1576.3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46.22%①②③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2007中国旅游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但由于东部地区五星级酒店数量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许多省(市、区)的五星级酒店数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规模并不相符,过大的投入而末实现理想的产出,导致东部大部分省(市、区)五星级酒店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6个省(市、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均值为0.7528,高于全国均值,居全国第二位。中部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山西上升趋势明显,安徽酒店效率平均均值最高。“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酒店项目投资为759.01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22.25%②,仅高于东北地区。但中部地区6省市、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较低的酒店建设投入与相对较高的产出,使中部地区8年间的酒店效率均值居全国第二位。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9个省(市、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均值为0.7193,低于全国均值,居全国第三位。除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酒店综合效率呈下降趋势,其余省(市、区)上升趋势明显。“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酒店业投资为928.86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27.23%③,处于第二位,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其他区域较为落后,过大的酒店业投资与其经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导致五星级酒店入住率较低,进而影响酒店的营业收入与利润获取,但部分地区,如贵州、甘肃的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较高,其可能的原因在于两个地区对于酒店的投入较少,而旅游业发展又相对较好,酒店入住率较高,从而其综合效率较高。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3个省(市、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均值为0.6993,低于全国均值,居全国第四位,但该区域酒店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较明显。三个地区酒店综合效率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黑龙江的酒店综合效率由1995年的0.6852上升到2009年的1.26,升幅最大。但由于东北三省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导致其8年效率均值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4.2 酒店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DEA模型对中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进行分解,得出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各地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化情况(见表5)。全国范围内纯技术效率基本保持在0.7以上,8年均值为0.742,尚有25.8%的提升空间,而规模效率近年来达到0.9以上,提升空间不足10%。结果显示,制约我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整体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不高,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率是未来五星级酒店的主要发展策略。我国五星级酒店规模效率已接近生产前沿面,扩大五星级酒店的规模势必很难再提升综合效率,而且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相比之下,纯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5 历年各地区五星级酒店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值
4.3 酒店综合效率地区间的变化趋势
中国各地区之间的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差别较大(见表4),酒店综合效率较高的地区与酒店综合效率较低的地区之间差距的特征也各异。为了探寻这种差异的特征与演变规律,需要对中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进行收敛性的检验。本文对中国四大区域及全国的2002~2009年的酒店综合效率分别作收敛性检验,以期寻找四大区域与全国的酒店综合效率之间差异变化程度与趋势。
在收敛检验的相关研究中,一般Barro和Sala-I-Martin的β收敛与σ收敛使用得较多。β收敛用来检验各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增长速度与初始效率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衡量酒店综合效率落后地区是否在快速追赶酒店综合效率较高的地区。σ收敛用来检验地区间的酒店综合效率离散程度,即由于本文目的是为了检验四大区域与全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之间的差异变化程度,所以采用σ收敛检验。σ收敛检验如下式所示:
其中REm(t)表示第m个地区在t时的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N表示省市区总数。如果σt+1<σt,则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存在σ收敛,表示各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反之则不存在收敛,差距在逐渐扩大σ收敛检验情况(见表6、图5)。
表6 2002~2009年中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收敛检验情况
图5 全国及分区域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的σ值
2002~2009 年间,全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呈收敛趋势,即差距在波动变化中逐渐减小,2004年全国呈现了最大的差距状态,主要原因可能在于2003年的“非典”对于旅游业发达地区影响较大,而2004年出现了强劲反弹所致。全国的综合效率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中部与东北地区间的酒店综合效率差距在增大,但东部与西部差距缩小的趋势大于中部与东北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2002~2009年间,东北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差异变化较大,其中2004年的地区差距呈最大趋势,而后逐渐缩小,2007年达到了四个区域中历年的最小差距状态。中部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差距变化有两个转折点,2004年呈现一个低谷,2006年达到差距较大的状态,2007年呈现历年差距最小状态。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差距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04、2005年都呈现一个较大的差距变化趋势,而后逐渐减小,但差距减小的趋势不明显,8年间总体呈现差距逐渐减小趋势(见图5)。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应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28个省(市、区)的五星级酒店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高低受重大事件的影响较大。2002~2009年,由于“非典”、“甲流”等重大传染性疾病,2004年南亚海啸、20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影响,我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虽然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期间也有所波动。因此要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及时出台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对酒店效率的影响,从而保障五星级酒店的稳定发展。
第二,我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较低。我国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东部与中部效率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与东北部低于全国均值。综合效率东部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地区处于上升趋势,东北地区虽然综合效率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通过综合效率的分解,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纯技术效率较低,而规模效率较高,扩大酒店的经营规模反而会降低酒店的综合效率。通过对2002~2009年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的收敛检验可以看出,全国的效率值总体处于收敛趋势,即呈差距缩小的趋势。其中东部与西部呈差距缩小趋势,中部与东北呈差距扩大趋势。未来的五星级酒店投资应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来确定投资规模,加强投资管理。各方利益群体应该充分考虑市场吸纳程度、社会公共利益和投入产出比重,政府在进行行政审批时也需要综合协调多方利益,正确权衡当地五星级酒店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实际需要,实现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1] Carlos P B,Peter U C D.Technical efficiency of African hot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8,27(3):438-447.
[2] Carlos PB.Technical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in a chain of small hot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5,24(3):415-436.
[3] Carlos PB,Carla A S.The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in Portuguese hotel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2006,30(3):378-400.
[4]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efficiency of decision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6,(2):429-444.
[5]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Short communication:Measuring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perational Research,1979,3(4):339.
[6] Chung Y H,Fare R,Grosskopf.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51(3):229-240.
[7] Fare R,Grosskopf S,Lovell C A K,et al.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71(1):90-98.
[8] Seiford L M,Zhu J.Modeling undesirable factors in efficiency evalu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42(1):16-20.
[9] Shiuh N H,Te Y C.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measure hotel managerial efficiency change in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4):357-369.
[10] Hwang SN,Chang T Y.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measure hotel managerial efficiency change in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4):357-369.
[11] 黄丽英,刘静艳.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高星级酒店效率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42-46.
[12] 董卫,唐德善.基于DEA模型的酒店经营效率分析[J].商业研究,2006(24):149-151.
[13] 彭建军,陈浩.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4(2):59-62.
[14] 陈浩,薛声家.酒店企业相对效率的定量评价方法[J].商业研究,2005(12):181-183.
(责任编辑:邓 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