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曲家陈所闻生平考补
2012-08-15侯荣川
侯荣川
陈所闻,字藎卿,号萝月道人,上元(今江苏南京)人,诸生。为人豪迈不羁,工诗识曲,屡试不第,以抑郁终。编纂有《北宫词纪》六卷、《南词宫纪》六卷,有散曲集《萝月轩乐府》。焦竑云:“金陵故都,居南北之中,擅场斯艺者,往往而是。陈大声、金在衡,皆卓然能名其家。余友陈君荩卿,经子之暇,旁及乐律,其所撰造,业已无逊古人矣。”①顾起元称“当新声代变之后,撮二家(指陈铎、金銮)之胜,而摭其所遗,使采华者骤闻而魄动,咀实者徐味而色飞”②,评价甚高。此集今已佚,《全明散曲》辑存小令一百九十首,套数五十七套。所作传奇,吕天成《曲品》置于“上之下”,评云:“陈茂才文藻菁葱,词源觱沸。桃叶渡头之渔父,孙楚楼上之酒人。卜居寄迹于凤凰,玩世联交于萝月。”③著录陈氏传奇《金门大德记》、《相仙记》、《金刀记》、《诗扇记》四种,又称其有杂剧《王子晋缑岭吹笙》、《孙子荆枕流漱石》、《周子冲易须拜相》、《徐髯仙南巡应制》四种④,今均不传。
关于陈所闻生平,赵景深等《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等对其均有所介绍,徐朔方先生《晚明曲家年谱·汪廷讷行实系年附陈所闻事实》中广泛征引了陈氏散曲及其他文史资料,以精确的考证基本勾稽了陈所闻生平事实,在诸说中最详亦最可靠。然亦存在着不尽确当之处。今由新发现之材料,对徐谱所述陈氏生平欠妥之处予以补正,以就教于方家。
一、陈所闻生年
关于陈氏生平,赵景深等引道光《安徽通志》称陈所闻为桐城诸生,少孤,奉母能得其欢,且读且耕,次第为弟妹营婚,县令旌其门。⑤谢伯阳《全明散曲》、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云其为南直隶上元人,嘉靖二十五年举人⑥。齐森华等《中国曲学大辞典》则称:“陈所闻(1526?—1605以后),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仁和(今杭州)。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曾任玉山知县,以功名不称意,遂放浪山水,后卜居南京,与李登、王元坤等人共结‘白社’,诗酒唱酬。”⑦徐朔方据《南宫词纪》卷六双调《玉抱肚·述感》所云“年半百,发渐皤”,认为此书有万历三十三年(1605)题识,设陈所闻此年五十岁,则当生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⑧,并指出嘉靖二十五年举人、官玉山知县之陈所闻与曲家陈所闻并非一人,廓清了诸多资料的相互干扰,为进一步考证其生平奠定了基础。然由于徐先生这一结论乃是以《玉抱肚·述感》作于万历三十三年的假设为前提,故尚不能说是确切。
偶检黄祖儒《呓觉草》前、后集,发现其中与陈所闻唱酬之作多达数十首,知二人交情甚笃,往还密切,殊有补于陈氏生平文献之阙。
黄祖儒,字叔初,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吏部验封左宦盐运黄甲长子,顾起元称其“才藻溢发,世擅雕龙,所著《呓觉稿》,出入古今,故非恒士”⑨。与南京文士李登、周晖、陈所闻友善,曾入白社等,陈所闻编纂《北宫词纪》、《南宫词纪》除收其散曲外,眉批处尚有黄氏部分评语,或是参与了编纂。《全明散曲》收其散曲小令、套数各七支,《全明词补编》收其词六十首。台湾国家图书馆藏其《呓觉草》前、后集二十五卷,明刊本,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有此本胶片。卷首有丘橓《叙黄叔初诗集》,末署“万历乙酉冬仲既望东武友人月林丘橓拜题”;又黄祖儒《呓觉草叙》,末署“万历丙申秋日秣陵黄伯子祖儒叔初谨识”。前集十二卷为万历十二年(1574)前作品汇辑,除末卷“诗余”为分体编辑,其他各卷大致依时间编排。后集十三卷为按年编定,每卷端大题下标纪年,起甲申(万历十二年),讫丙申(万历二十四年,1596)。
按,《呓觉草》后集卷九有《藎卿投四十自述诗,次赠四首》⑩,此集卷端题“壬辰”,诗当作于万历二十年(1592)。藎卿此年四十,则当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诗云“下帷久发愤,色养外无欢。剑自冲霄别,歌惟行路难”(其二),“四十不称老,宁令雅志孤。苍生淹望久,白璧暗投无”(其四),又云“时违宁肯易,日抱酒楼罂”(其一)、“烟霞属酒徒”(其四),写出陈氏失意潦落、借酒消愁的情状,可知藎卿与嘉靖二十五年举人、官玉山知县之陈所闻实非一人。需指出的是,除玉山知县“陈所闻”外,还有一“陈藎卿”也易混淆。费元禄《甲秀园集》卷三十八有《陈藎卿》书牍,云:“脱别以来,春秋八易,不谓日月迅速若此。……仆生平童稚之交无如足下、而辉,而辉已矣,奄成异代。河山之痛,良不可言。”⑪按费元禄《甲秀园集自序》云“至岁乙未,余年二十有一,读书甲秀园中,其所论著不下万余言”⑫,其生年当在万历三年(1575),与生于嘉靖三十二年的陈所闻自然不是“童稚之交”,故此“陈藎卿”亦非曲家陈所闻。
二、陈所闻移居青溪考
《南宫词纪》收有陈所闻南吕套曲《一枝花·新都孙子真曾偕王仲房过予,结社酒楼,一别十载,今再南来,同薛子融、殷子余、陈延之夜话溪上》,其上有眉批云:“孙楚酒楼旧在石头城外莫愁湖上,藎卿访其址而筑之,后以赠子真,移家青溪之桃叶渡。”⑬可知陈所闻在南京先是居于莫愁湖边孙楚酒楼旧址,后移往青溪。此事在王寅、汪廷讷、祝世禄、欧大任等诗文或散曲中亦多有言及,是考证陈所闻交游的重要线索。陈氏所作杂剧《孙子荆枕流漱石》,亦与此有关。上曲徐谱将之系于万历十年(1582),并云:
穆宗隆庆六年壬申(1571)王寅初访陈所闻于孙楚酒楼。神宗万历十年壬午王寅再访陈所闻于青溪新居。⑭
首先,徐先生对此曲题目存在着误读。曲云“人从白岳来,星聚青溪上。……想着你结伴王郎,展孙楚楼头量”,表明“今再南来”的当是孙子真,而非王寅。
其次,此曲并非作于万历十年。曲中有一支【骂玉郎】,云“痛椿萱土一抔,叹妻孥,弦再张,嗟儿女,珠连丧”,可知此曲当作于其母亡后。陈母卒年,徐谱据《南宫词纪》卷六商调《山坡羊·寒夜思亲》所云“他守孤孀把我青云期望”,认为藎卿“少失怙,母亦早逝”⑮。然《呓觉草》卷十二有《陈母六十,藎卿母也》诗云:“月旦从乡宿,拮据知母贤。阅儿成学久,忘富在贫先。”⑯此卷端题“乙未”,可知陈母至迟万历二十三年(1595)仍在世,时藎卿四十三岁,不能言其“早逝”。此曲当作于万历二十三年之后。
孙子真其人,徐谱未予介绍。今检(康熙)《休宁县志》云:“孙湛,字子真,草市人。传神写照有声,兼能隶书,缙绅交誉之。”⑰又,清许楚《青岩集》卷三《西干词》第十首注云:“海阳草市孙湛,字子真,能诗,工画、草书、篆隶。好游侠,曾倾槖重构孙楚酒楼于金陵故址。今城南绝壁所书‘一带云根’四隶字,即子真笔,苍劲有汉隶法。”⑱按套曲眉批所云,孙楚酒楼似是陈所闻赠予孙湛,实际并非如此。孙楚,字子荆,西晋诗人,史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流寓金陵时常与客饮宴赋诗,有《登楼赋》。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孙楚酒楼遂名闻遐迩,其后楼废。王寅《孙楚酒楼歌》小序云:“余自弱冠游金陵,即知访孙楚酒楼,每一游一访,今已四十年矣。……万历壬午,余游金陵,得交张治卿,始闻酒楼在莫愁湖上,乃与治卿携酒湖上,长呼二君吊之,恍若下云中而接颜色,日暮醉归长干寺,秉烛不寐,乃草孙楚酒楼歌,使后来者知访二君而酒楼不至终于泯灭寥寂也。”⑲欧大任亦作诗记此事,其引云:“按孙楚,字子荆,……相传其酒楼在金陵,湮没已久。明万历壬午秋,新安王寅从白下张维闻国初《鱼鳞册》,莫愁湖畔有酒楼遗址,欣然寻之,邀余作歌。余观金陵自晋以来,南朝故迹往往名存,而某水某丘,苍茫莫辨。是作也,因二子忆子荆,殆亦渊明记桃花源之意云。”⑳可知王寅初访陈所闻于孙楚酒楼是在万历十年(1582),此时孙湛亦未同行,徐谱系于隆庆六年,误。而且此时的“孙楚酒楼”实际并不存在,陈所闻仅是卜筑于其旧址,故王寅有诗题作《金陵孙楚酒楼旧处送孙子真还山》㉑。其后陈所闻移居青溪,将其赠予孙湛,孙湛于其上重建孙楚酒楼。祝世禄赋诗,题云:“孙子真家奇穷,性不嗜饮,乃复孙楚酒楼于莫愁湖上,赋此壮之。”㉒焦竑为其作诗,其题云:“孙子荆酒楼遗址,在今石城莫愁湖侧。……”㉓
陈所闻移往青溪、孙湛重建酒楼的时间,徐谱虽未言及,然万历十年条下既云“王寅再访陈所闻于青溪新居”,或是以为在万历十年。《呓觉草》后集卷十有《踏莎行·陈藎卿移居秦淮》词云:“孙楚楼边,莫愁湖上,烟波鱼鸟曾无恙。移家因甚到秦淮,幽情依旧闻渔唱。泮水云生棘闱秋,望春风,千里桃花浪。诗盟尽似付群鸥,元来不把龙门让。”㉔卷十为“癸巳”之作,故陈所闻移居青溪在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祝世禄《环碧斋稿》卷四十二《藎卿移居兼纳新姬一首》,徐谱系于万历十年下,亦误,诗当作于万历二十一年。又《南宫词纪》卷五有汪昌朝《双调玉包肚·寄陈藎卿》二首,曲云:“青溪大隐,托江鱼把封题寄频。几时得抱春风短短瑶琴,访幽居曲曲花村。相逢萝月照清蹲,应扫陈蕃榻上尘。”㉕徐谱据曲上小序“藎卿卜筑杏花村,颜其轩曰萝月。题书奉怀,乃劳裁答,复尔谢之”,谓汪氏将访藎卿于青溪新居,认为当作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前㉖。今可确定此二曲作于万历二十一年。
三、李登生年问题
陈所闻套曲中吕《粉蝶儿·寿李如真八十》,徐谱系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据万历三十六年李登年八十五定㉗。
李登,字士龙,号如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嘉靖四十年(1561)拔贡,除新野知县。去官后居林下三十年,自号利仁老生,与姚汝循起白社、经社、游社、长干社,同社耆旧四十人,如王元坤、陈所闻、王文耀、丛文蔚、王元贞等。有《冶城真寓存稿》不分卷,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木活字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李登生平,齐森华等云其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年不详㉘,谢伯阳《全明散曲》云其生卒不详。徐朔方《汪廷讷行实系年》引陈作霖《金陵通传》,称其生卒年为1524—1609,然陈传仅云李登卒年八十六㉙,未有其生卒年的确切记载。徐先生当是据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二《李登传》推得,传云:“岁己酉病脾,食渐减,骨立。谓两孙曰:人不当以知见用事,要平日于本性上用功夫,若依傍非真,焉保临终不乱乎?小子识之。寻瞑目而逝。”㉚万历己酉为三十八年,公元1609,上推八十六年则当为1524,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李登生年并不能表述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而应是嘉靖二年。检黄祖儒《呓觉草》,后集卷九有《李如真先生七十》,题下注“十二月十八日”。同卷又有《如真先生七十》(下注“代纯台作”)、《如真先生七十寄往东山寺》二首。㉛按此卷端下题“壬辰”,则为万历二十年作品的编集。李登此年七十岁,则当生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524年1月23日,故陈氏为李登八十寿辰所作的散曲当在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603 年 1月 28日㉜。
①⑬陈所闻《新镌古今大雅北宫词纪》,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41册,第 459、482页。
②顾起元《萝月轩乐府序》,载《嬾真堂集》文集卷十三,《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68册,第625页。
③④吕天成《曲品》,续修四库第1758册影印乾隆五十六年杨志鸿抄本,第114、129页。
⑤赵景深等《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77页。
⑥谢伯阳《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2478页;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上海古籍1994年版,第134页。
⑦㉘齐森华等《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 119、126 页。
⑧⑭⑮㉖㉗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赣皖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年版,第 510、511、510、513、521 页。
⑨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文士”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3页。
⑩⑯㉔㉛黄祖儒《呓觉草》,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胶片,后集卷九叶8A-B、后集卷十二叶6A、后集卷十叶24B-25A、后集卷九叶9B—11A。
⑪⑫费元禄《甲秀园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2册,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574-575、184页。
⑰《休宁县志》卷六,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第973页。
⑱许楚《青岩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5辑第2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
⑲㉑王寅《十岳山人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9册,第 212、246页。
⑳欧大任《秣陵集》卷二,《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47册,第643页。
㉒祝世禄《环碧斋诗》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4册,第171页。
㉓焦竑《焦氏淡园集》卷三十七,《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1册,第446页。
㉕载《新镌古今大雅南宫词纪》卷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41册,第787页。
㉙陈作霖《金陵通传》,成文出版社1970年影印清光绪三十年刊本,第524-525页。
㉚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二,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76-277页。
㉜据方诗铭、方小文《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19、6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