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

2012-08-15

山西建筑 2012年14期
关键词:节约型建筑节能校园

雷 冰

(太原理工大学校园基建规划处,山西太原 030024)

1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概述

1.1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概念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是在传统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中,增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核心内容,赋予节约型内涵。其管理主体是高等学校基建管理部门,管理对象是校园基建过程涉及到的人、财、物等诸多资源;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管理手段主要是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规章制度的建设等。

1.2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特性

1)管理目标的动态性: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目标是动态的,因此要对其实行目标动态化管理。

2)管理组织的开放性: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不是自闭的,其管理主体与诸多参建单位形成合同关系,形成开放式管理系统。

3)管理内容的完整性: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涉及四节一环保等诸多内容,并不断更新,应保证其完整性。

4)管理效益的均衡性: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要把握均衡原则,在所有管理内容上综合权衡效益,不应过分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效益。

2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创新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是指各种基本要素按照特定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化结构,包括管理模式、机构、权限等,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创新是在承续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校情,适时改良推进新的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2.1 树立全员经营理念及成本与效率意识

高校基建工作应该树立经营理念,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其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精心运作和管理校园内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实行全员联动的节约型校园基建管理机制,鼓励全体师生和职工加入到节约型校园基建工作中来,使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果最大化。

2.2 建立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法人负责制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关系纷乱,管理困难,必须由主要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布置。各高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基建、后勤、财务、国有资产等部门积极参与,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负责人配合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2.3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是节约型校园基建的主体,各单位要指定负责人,监督各项规划、任务的落实情况。同时,将各项节约指标作为奖惩、晋职等的依据,列入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2.4 大力推进高校用能管理改革

建立“谁使用,谁管理”的用水用电自我管理、约束机制和水电费校、院、个人三级分摊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调节水电使用,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建立合理的水电使用指标体系,落实责任,加强管理,认真考核,严肃奖惩,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节约型校园基建管理长效机制。

3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各个层面和环节的资源浪费都与制度的不健全存在极大的关系,因制度缺失和设计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在高校比比皆是,制度的健全完善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3.1 校内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校内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依据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参与校园工程建设的各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筛选,设置相应的门槛,不达标者严禁进入校园建筑市场。校内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使得建筑节能环保问题通过制度手段得以解决。

3.2 建筑节能推广、限制与禁止制度

建筑节能推广、限制与禁止制度是指在节能技术引进应用等环节实施的有利于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并限制或禁止落后产品和技术使用的制度。节约型校园基建管理追求的目标是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节能理念不断更新,节能技术产品持续升级,建筑节能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组要密切关注建筑节能技术的前沿领域,不断推进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

3.3 施工阶段节能环保监管制度

学校是校园基建成果的使用方和节能环保的直接受益方,其他参见单位并不直接从节能环保工作中获益,反而可能因节能环保的投入而蒙受损失,因此对工程节能环保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不惜损害业主利益。校方有必要建立施工阶段节能环保监管制度,在合同中约定参建各方的责任,督促其完成节能环保工作。同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利益相关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

3.4 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涉及热、风、光、电等多个方面和设、施、验、检、调等诸多环节,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指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建筑用能状况系统控制、调整并合理优化,以达到降低能耗目的。

3.5 建筑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公示制度

此处,建筑能耗水耗仅指建筑物日常使用和维护过程的能耗水耗。建筑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公示是指根据相关统计标准,对建筑物能量和水资源消耗水平、结构、模式等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对建筑物用能、用水系统状况进行诊断分析;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对消耗量定期审核;并定期将分析审核结果进行公示,让全体师生员工了解校园水电消耗变化情况,对节约型高校基建起到鼓励、鞭策和监督作用。

4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措施

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是对传统高校基建管理的承继和延伸,管理内容贯穿校园建设规划的整个周期,具体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节约型校园规划

节约型校园规划是节约型高校基本建设的关键措施,对四节一环保管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节约型高校基建管理首先要做好校园规划,将节约环保理念融入贯穿整个校园基建工作中。充分把握集约化土地使用原则,合理确定校园基建规模,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立体开发校园建筑空间。充分把握降低能耗原则,优化建筑布局,有效利用日照、通风等自然资源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的目的,降低能源消耗。充分把握节约用水原则,科学布置地下管网,倡导校园水资源循环利用。充分把握减少材料消耗原则,建筑选址优先选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进行建设,避免土石方作业,节省建筑基础和结构用料;避免校园规划中大拆大建,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4.2 节能环保专项规划

节约型基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建立节能环保专项规划,指导节约型校园基建工作,稳步推进该节能环保工作顺利进行。要以党和政府的发展规划为指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四节一环保为重点,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建筑节能环保专项规划,确保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节能环保规划内容包括:节能环保目标、节能环保制度保障、节能环保投资计划、节能环保实施步骤、节能环保措施、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安排。

4.3 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建设期和完成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措施。基建工作中应增强环保意识,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建工作中,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有资质的环保测评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未经审查和批准的,项目不得进行。

4.4 节约型建筑设计审查

对设计图纸的审查是节约型校园基建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建筑的节能性主要在设计阶段决定。节约型建筑设计审查包括两方面:节能设计审查和经济性审查。节能设计审查已作为专项内容列入施工图审程序,但仅以满足强制性节能设计规范为标准,而强制性节能规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节能设计审查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提高标准,满足更高要求。

4.5 节约型施工监管

节约型施工监管是对节能设计实现过程的监管,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节能施工队伍的资格;审查节能施工方案,重点是其是否符合节能验收要求,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节能标准实施;加强节能环保材料的建筑市场准入管理,建立材料进场验收与现场复检责任制,确保材料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此外,节约型施工监管还应包括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建造成本等的监管。

4.6 节能专项验收

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指在竣工验收前由质监部门对工程节能项目进行专项验收,一票否决,未按国家有关节能标准执行或不符合其他验收规范的,不得交付使用。节能专项验收工作中要加强对建筑节能效果的测试,可以委托具备建筑能效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独立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1]寇汴闽,段景联.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1,37(12):236-237.

猜你喜欢

节约型建筑节能校园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