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邑大学校园规划及思考

2012-08-15

山西建筑 2012年14期
关键词:校舍用房景观

张 靖

(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广州 510631)

1 校园现状

五邑大学建于1985年,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市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市(区)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学校由此得名。

学校占地约1 000亩,总建筑面积34.9万m2。天沙河蜿蜒横贯其中,将校园分为南北校区,两个校区均有独立的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和教工生活区。五邑大学功能分区基本合理,各类校舍用房建设基本齐备,在建筑群的处理上,主从关系明确,在空间布局上,强调紧凑,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五邑大学的校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规划中加以解决。首先,五邑大学并没有作过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校园的建设没有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之中。其次,部分校舍用房和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三,校内道路交通人车混行,交通组织不顺畅,局部交通瓶颈。第四,功能布局的局部有重叠和穿插,南北校园存在功能性障碍。第五,绿地景观多为单片的绿地、草坪、荷塘,缺乏整体性,缺乏必要景观要素和主题。

2 校园规划的规划理念

根据《五邑大学2006—2010年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校园规划突出五邑大学的特色,以“侨乡、学林”作为规划的核心理念。

2.1 侨乡

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发展至今的二十余年中,学校的建设都得到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以及国外友好人士、团体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校园规划中,突出五邑大学的侨乡背景和侨乡文化特色,校园规划应该成为侨乡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

2.2 学林

五邑大学一直秉承生态化、人文化理念营造现代校园。校园规划进一步改善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扩建和改善生活服务设施,体育设施,满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往来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五邑大学的校园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时期,在建与新建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m2,需要利用校园规划使得校园在空间环境之上符合五邑大学总体事业发展要求,以便正确地指导五邑大学未来的校园建设。

3 “十一·五”校园规划的规划策略

1)不改变五邑大学校园的总体结构,只作局部的功能分区调整。梳理功能布局,建立明晰的功能格局。通过新建、扩建、拆除、功能置换和调整等多种手段调和校舍各种功能用房。

2)充分利用五邑大学现有的交通路网系统,对局部道路加以改造和连通,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规划发展需要对部分道路的宽度,线性和数量作调整。建立主环行车道、内部缓行车道、人行道路三级道路系统。

3)不改变五邑大学现在的绿地系统格局,只是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和需求对绿地的轮廓面积和数量上作局部调整(包括体育绿地)。整体规划,整合水系,增加景观亮点,突出学校特色。新建景观包括碉楼微缩景观园,沿河景观带,侨乡名人园,大众健身广场等。

4)努力营造良好的建筑外部空间,合理组织和完善开敞空间布局。根据2007年现状测绘图,结合规划建筑的选址和建设规模修改规划总平面,测算其技术指标,使规划在保持科学合理,符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求的情况下,更加贴合实际。

4 “十一·五”校园规划的新增项目与功能分区分析

1)教学区:加强实验教学用房的建设。针对目前五邑大学教学区中实验用房略有不足的问题,在“十一·五”规划新增三个项目,分别是综合实验大楼、科技大楼和商学院办公楼。

2)学生生活区:强化组团概念,拓展组团绿化。在南区教工住宅区旁边的两栋学生宿舍,功能分区发生交叉,房屋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因此规划选择将其进行功能置换,将其功能置换为学校的后勤用房,作为后勤对外接待的服务用房。

3)体育运动区:根据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相关要求,针对五邑大学目前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对于体育运动区进行重新整合和调整位置与面积,力求更合理有效地满足校内教工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要。

5 “十一·五”校园规划的道路交通分析

针对目前五邑大学交通局部比较拥堵,交通较为复杂的特点,将道路进行功能分级和功能分类。主要车行道路从北区校门进入,沿成人教育学院,经十友楼,通过天沙河西桥,进入南区西侧,从鹤山楼南侧至南区校前区干道,从台山楼东侧经过天沙河东桥转至北区学生宿舍西侧干道,形成贯穿五邑大学两个区域的交通环形干道路网。

环形交通干道网的形成,在学校中心区的外围形成一个交通壳,减少了主要机动车交通对于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干扰,同时通过交通干道网实现对不同功能分区的部分划分,其他各级道路路网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建设需要以及功能的调整而变化。

6 绿地景观规划与分析

五邑大学目前的绿地与景观现状是校园中有大面积的保留树林、草坪以及荷塘等等。同时,对校园内部的绿化及景观现状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的不足之处:

1)整体上缺乏完善的绿化体系和景观系统;2)绿地边界比较随意,缺乏艺术感和划分空间的功能;3)没有同当地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起来;4)景观与建筑缺乏对话,相互之间比较孤立,没有形成一个互补的整体。

本规划目的在于整合校园中几片大的绿地和沿岸景观带,并对其进行景观系统的调整和优化。使之既协调在一个统一的风格下,而同时又分别赋予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在规划设计中,结合江门本土历史文化的特点,将其营造为几个主题性的公园景观。

7 工作方法总结

根据校园规划的特点,可以将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编制程序总结为以下几点:

1)资料的收集与分类统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学校校史及校园规划与建设沿革的相关信息的收集。第二是对校园已建校舍用房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2)按照相应招生规模核算应有的各类校舍用房的总建筑面积以及生均指标,并与已建成的校舍用房统计结果相比较,找出缺口与不足。根据核算与对比,确定尚需规划建设的校舍用房种类、面积及其规划选址。

3)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及静态交通规划、校园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4)根据以上规划,核算校园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a.校园总体规划用地面积;b.总体规划校舍建筑面积;c.各类校舍基底占地面积;d.道路交通、广场用地面积;e.绿地系统规划用地面积;f.容积率;g.建筑密度;h.绿化率;i.生均规划用地;j.生均建筑面积指标;k.生均体育用地面积;l.生均绿化用地面积等等。

8 对于校园修建性规划的思考

1)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化与规划的矛盾。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校园建设的相对滞后问题的出现。高校校园在短时间内大量兴建各类校舍用房,以满足办学需要。由于旧有校园规划中没有考虑到此种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这种刚性需求与旧有校园规划之间就形成了矛盾。随着现在高校学生规模逐步稳定,应该结合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目标,重新修编旧有的校园规划,理顺功能用地,道路交通,绿地景观等各方面关系,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今后建设发展的弹性需求,真正做到校园规划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要成为学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的滞后性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无论是在高教校园规划建设中还是高校专业评估中都是作为指导性文件,其编制年代距今已经有16年时间,虽然经过四川会议将各项指标的规定增加了20%,在很多问题上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下的需求。例如学生规模偏小,《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大部分的指标体系都是根据2 000人,3 000人,5 000人的办学规模制定的,而现在很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已经是以万为计数单位,从而出现指标上的真空现象。再如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出现了一批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办学特点呈现多样化、实战化、专业化的特点,也出现了很多无法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应该根据目前的全国高校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修编工作,建立一套能够满足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新指标体系,运用到今后的高校校园建设和规划中去。

3)高校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接轨问题。由于我国高校发展的特殊性,高校校园建设享有办学的自主独立性,因此往往没有纳入城市规划中。随着现在城市规划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将高校校园规划纳入城市修建性规划的体系中去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这其中就存在着如何接轨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高校校园规划应该符合城市修建性规划,当两者相矛盾时,高校校园规划要服从于城市修建性规划。从具体操作上来说,由于各高校都经历了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时间,某些具体的问题可能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解决。因此,高校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接轨问题将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1]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五邑大学大事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校舍用房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河南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用房典型设计
甘肃兰州市新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项目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