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邓小平“南方谈话”说起

2012-08-15胡济林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胡济林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福州3501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1]。邓小平历来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也有许多精辟论述。在新形势下,重温“南方谈话”的精神,挖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丰富内涵,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首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此才能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2](P379)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四项基本原则则把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向,离开了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迷失方向的一叶孤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将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唯有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才能凝聚人心,众志成城,推动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势地位的核心所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实施文化倾销、文化霸权,受其影响,一些反动思想、腐朽思想死灰复燃,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几次学潮和政治风波便是明证。对此,邓小平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2](P290),“对年轻娃娃、青年学生教育不够”[2](P327)。因此,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取舍,做到洋为中用;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坚定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走自己的路;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占领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消除腐朽错误思想的侵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社会价值取向,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指引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的关键环节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2](P380)邓小平从一个战略家的高度,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2](P110)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到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他特别警醒全党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育”[2](P229),万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培养一大批“四有”新人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软实力较量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并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四有”新人,而在“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P110)。因此,各高校要从全局的高度,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自觉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不竭资源。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要精练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精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P742-743)毛泽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把这种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抓住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2](P382)为此,一要培养大学生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4](P28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产劳动的观念,刻苦学习,勇于钻研,乐于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的源泉,是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大学生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二要培养大学生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观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勇于维护群众的利益;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大学生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拜群众为师,虚心讨教,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精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5](P22)等四个方面,内容丰富,体系严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每个内容都要讲得深奥玄乎、晦涩难懂,每个部分都要讲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否则,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专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混为一谈,既不切合实际,也难以取得实效,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对此,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2](P382)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我们应该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例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学习时,要重点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些基本问题。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2](P63)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P373)这不仅是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一个大学生如果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都没有搞清楚,遑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精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P681)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时,强调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2](P291),“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2](P29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自诞生以来,它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革命、建设、历史和文化等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6](P1718)。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种结合的生动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遵循大学生思政教育规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和信仰程度,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二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深刻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的必然要求,同时,将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想还包括共同理想、爱国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例如:教育知识分子“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2](P378)等,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受篇幅限制,本文将不再赘述。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效要管用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1991年邓小平在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时说:“强调稳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2](P368)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强调:“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2](P372)这两段重要谈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情要有善闯敢冒的精神,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长期以来,一些思政工作者在工作中缩手缩脚,不敢不愿直面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思政教育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中,有的唱高调,尽讲一些不着边际、脱离现实的陈词滥调,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有的四平八稳,照本宣科,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不敢突破,唯恐枪打出头鸟;有的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难以创新突破。有血有肉、富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讲得死气沉沉、黯然失色,似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这是思政教育的败笔。近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等书,在直面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方面开创了先河,这些书籍针对当前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准确的回答,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左膀右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实要有一点“闯”和“冒”的精神,要知难克艰,激流勇进,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大变迁、文化大碰撞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才能走进大学生的心灵,释疑解惑,凝聚共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勤于贴近大学生实际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出成效,“必须使理论本身在形式上与大众生活相联系,做到通俗化”[7],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当前形势下,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地区发展不平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社会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由于大学就像半个社会,大学生已经一只脚踏进了社会,相关社会问题也会在校园里面得到反映,也在困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家庭问题、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等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坚持“三贴近”原则,要求思政工作者俯下身子,深入大学生实际,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大学生感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敬、可亲、可信的美好形象。金昕撰文指出,通过“实现资助工作目标由经济援助、能力培养向价值塑造提升”、“完成资助工作由单线到双线再到单线的模式重构”、“推进资助工作队伍由事务型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变”[8]等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无疑为我们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P10)进程提供了新鲜的思路。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高校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10]这些可喜的成绩正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学生实际,不断取得实效的真实写照。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方法要勇于创新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运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P370)、“两手抓”[2](P379)、“小脚女人”[2](P372)等简明、鲜活的语言,艺术地表达深刻的道理,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成为广大思政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殊群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方法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要注意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理论性强,思想深邃,内容丰富,而且实践性强,容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富有感召力。学习邓小平的语言魅力和行事风格,运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求我们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大众化,要让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在网络信息时代,还要特别注意网络语言的运用和借鉴,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亲和力。二要注重因材施教。现代大学不是批量生产零部件的工厂,学生不能都从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例如:清华大学大胆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美术学院学生通过创作《南陈北李》、《毛泽东》等艺术作品,开始懂得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他们追求“救国救民的大真理,是寻‘道’之举,是‘人间正道’”[11]。由此,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顿时豁然开朗,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三要注重实践性。实践出真知。邓小平强调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P38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底是不是真理,是否管用,唯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得出答案。实际上,社会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等。在那里,大学生可以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强对理论的认同度;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锻炼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现实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育的鲜活性,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时效性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践行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1-10-26(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周良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分析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0(2):111.

[8]金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90-91.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焦新.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N].中国教育报,2011-06-04(1).

[11]王宪明,华表.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索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76-77.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