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人力结构变动的人力资本发展策略
——以福建省为例

2012-08-15罗桂芳

关键词:第三产业福建省技术人员

罗桂芳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基于产业人力结构变动的人力资本发展策略
——以福建省为例

罗桂芳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要实现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除了要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外,还须关注产业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结构状况,统计数据分析表明目前福建省三大产业人力资源数量分布不合理与各产业高素质人才所占比例不高,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本发展策略。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海西经济建设

2004年初,着眼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竞争的大格局,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外引台港澳、内联赣南、浙南、粤东和皖湘鄂,构筑以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为依托、山区中心城市为支点、以快速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通讯网络为纽带、以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为动脉,将区内等级不同、层次有别的行政区和各具特色的各个区域联成一片,形成对外开放、吸引台港澳、外引内联、辐射带动、连片开发、协调发展的东南沿海全面繁荣区域[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接续、改造和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生态效益经济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城镇人居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等六大体系,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些新的发展目标,仅靠培育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集群是行不通的,在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同时,须更多地关注产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与变动及相应的人力资本发展策略。

一、人力资本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分析

(一)人力资本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代表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因素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质量发展水平和数量结构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和升级。人力资本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投资,即对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保健的投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教育投资。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增加了人才数量,通过人才的频繁流动、互相接触、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和信息,就产生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的外溢性和扩散作用,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新技术,掌握行业新动态,提高管理与生产效率从而能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总之,一个地区人力资本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变动,决定了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及其变动,有了相应的人力资本,才有了相应的产业[2]。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人力资本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过程中势必会对新增或可转移的劳动力要求具备新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教育训练水平和技术知识,而新的产业知识水平要求反作用于教育投资:要求学校加大新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庞大、层次合理、种类齐全的各类专门人才;要求社会加大新技术的培训支出,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要求企业增加现职员工的培训投入,旨在转换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从而确保产业新格局的形成。总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以现有人力资本作为基础,而人力资本发展的质量和结构也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相吻合。

二、福建省产业人力结构分析

产业主要可分为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

(一)福建省产业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分析

福建省总体产业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从1997年的总从业人员数为1613.41万人发展到2009年2168.86万人,产业从业人员数增加了1.34倍,占福建省总人口数比例从49.16%上升到60.18%。通观这近些年的数据变动,我们可从表中得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在持续地下降,由1997年的781.38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48.4%,随后逐年递减到2009年的638.63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29.5%;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在平稳地上升,由1997年的398.69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24.7%,随后逐年增加到2009年的775.68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35.8%;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在缓慢地上升,由1997年的 433.34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26.9%,随后逐年增加到2009年的754.55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34.8%。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近年来,福建省的产业就业人数在不断地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转移的速度相对较慢,步子还不是很大,尤其是第三产业容纳的就业人数增加的速度发展得慢,截至2009年,三大产业的从业人员数比例结构分别为29.5%、35.8%和34.8%。

(二)福建省产业人力资源质量结构分析

从专业技术人员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从1997年的0.174%持续下降到2009年的0.107%,以2009年为例,第一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当年福建总专业技术人员数为3.80%;第二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从1997年的0.439%急速锐减到2009年的0.100%,以2009年为例,第二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仅占当年福建总专业技术人员数为3.54%;统观1997年至2009年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的3.10%,随后也渐渐下降到2009年的2.61%,以2009年为例,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占福建总专业技术人员数的92.65%。通过对福建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得出:从纵向来看,三大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表明福建省的高层次人才在总量比例上是呈递减趋势的,显示福建省还只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而不是一个人才资源强省,人力资源的质量有待于大幅度地提高;从横向来看,福建省的人才资源多集中在第三产业里,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极少,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之所以很高,主要是“教育”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行业,分别占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的66.83%和15.65%(以2009年为例),由此可见,福建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分布是缺乏效率的,行业内人力资源配置也是缺乏效率的。

三、福建省产业人力资本发展策略

经过对福建产业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福建省的人力资源是丰富的,但产业人力资源的分布无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个战略布局相适应,不能很好地推动海西区的建设发展,人力资源集中还过多地集中在第一产业,三大产业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支持;福建省人才资源较为匮乏,近年来从业人员数在不断地增加,而专业技术人员数在三大产业的人数分布比例都呈下降趋势,不能满足海西区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围绕建设海西区的战略构思,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来调整产业人力资源分布,促进人力的流动更加市场化,各产业各行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能更加合理。

(一)加大第一产业剩余人力资源的迁移力度

福建省人口总量多,农业人口比重大,以2007年为例,全省总人口数是3581万人,农村劳动者是1342.07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66.6%,其中从事农业人数为658.08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32.7%,这些数据都表明,目前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亟待转移,非农业化的进程还很漫长。首先应坚持农业基础产业的地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实现农业产业内部的转移,如从农业生产转入乡镇企业,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农产品流通领域,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农业技术服务等。通过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角色的转换,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展农村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等工作。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实现转移,可保持农业的持续和稳定;其次在推进海西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大批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到城镇产业领域中去,充实到第二、三产业,要实现这种转移,需要一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政府主导加大社会培训项目的支出,如进行技术推广、掌握多种技能的培训等,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福建省的加工制造业水平与发展第三产业,这样才能容纳足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容纳更多的人力资源就业

以2007年为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仅为649.80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32.2%。而海峡的对岸台湾在1988年后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机会上已超过工业,当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已达3551千人,占总就业人力的43.80%,尔后逐年增加到2003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高达5543千人,占总就业人力的57.0%[3]。由此可见福建省的第三产业提升空间还是很大,需积极推动具有综合生产性和高度社会性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对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更新换代。借助福建省区位优势是沿海,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优先发展交通、金融、物流信息等基础性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促进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传统型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向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4]。积极引导第三产业的高素质人才行业配置趋向合理化和高效,改变福建省高素质人才高度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行业的现状,促使人才的合理流动。只有发展了第三产业,才能为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足够就业机会,也才能吻合福建省建设海西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三)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教育能够明显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使之作为人力资本而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有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三大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福建省的高层次人才在总量比例上是呈递减趋势的,而在建设海西区的进程中,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要解决这种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还是须加大教育投入。有学者就1980~2004年25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福建省的教育投入对GDP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弹性系数为0.442559,说明教育投资,是实现福建省经济持续、高速、高效增长的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5]。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边际收益,故应加大教育投资在福建省GDP中的比重。政府政策引导加大正规学校教育支出、社会培训项目支出和培训在职人员的教育支出,倡导个人(或家庭)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高福建省人力资源要素的素质。

四、结语

福建省从2004年初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至今已近八个年头了,取得的成就也不小,但在发展进程中还是有许多的障碍,其中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不够就是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产业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分析角度入手,发现福建省的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丰富,但产业分布不合理,与海西区建设提出的产业结构发展新格局有出入,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偏少,应加大第一产业人力资源的转移力度,切合实际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本,立足于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从产业人力资源质量结构分析角度来看,福建省距离人才强省的战略设想还是有一定差距,且高素质人才占总各产业从业人员数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因此在人力资源发展道路上是任重道远的,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要通过发展教育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其带动效应。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本合作与开发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BS10039)

[1]刘茂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技术经济,2005,(1).

[2]吴建利,韩蕾.辽宁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理论界,2009,(8).

[3]李朝贤.台湾产业就业人力结构变动与人力资源发展[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吴毅锋,胡日东.福建产业政策调整策略[J].发展研究,2007,(5).

[5]林勇.教育投入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2008,(7).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福建省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