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清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创新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

2012-08-15汪长明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市场化办学院校

汪长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关系正在改变,行业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体系正在形成。“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种“人才市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明显市场化属性的高等教育类型。我们只有了解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化属性和市场化发展的规律,才能确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及机制。

一、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学科教育,它是培养就业型人才的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其提供的教育服务直接面向的是新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形成的人才市场。市场经济的介入和法制化的管理模式,更加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高职教育也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分工中,通过多样化、专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

1.市场化属性的基本特征

市场化属性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完全社会化和市场化,市场化的目标不是仅仅形成市场,而是形成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为市场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可能得到发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和调节人们经济关系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系。市场化将以资源配置的形式促进组织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促进组织追求价值和利润,促进组织采取一些手段和措施支持、激励和充分激发员工追求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组织中的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2.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实施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目标,满足“学历教育”“就业教育”“个性教育”“休闲教育”“终身教育”“升学教育”等教育消费和教育市场的需求。同时,知识产业化必将促使教育和知识生产部门的市场化。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其发展的支撑点是人才,这就形成了人才有序竞争的市场。有竞争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面临人才供需变化的市场。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调动教职员工追求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获得发展的最大资源和最佳的发展基础。

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的21世纪,教育不再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下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成为全社会公民对自己和社会的一种自觉责任。人们学习最终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工作和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重要的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为了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则成为了一种需要,教育则成为了一种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服务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就要开发出不同的教育服务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教育消费市场的形成、教育服务产品的开发、教育服务产品竞争交换市场平台的建立,形成了知识经济下的高职教育市场。

二、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

高职教育是知识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产业,其“产品”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它可以创造出比生产和维持自身高得多的价值,是推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运行的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同时,它的产出又能为其他行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做出贡献。

1.高职教育公益性市场化的特征

高职教育是一种具有市场化公益性的新型产业,它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注重人文精神世界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站在工业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市场化属性的第一个方面,即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和物质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的类同性,为教育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市场化属性的第二个方面,即生产者要素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教育的新发现、新发明、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则显示了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站在知识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改善、提高人的素质和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它具有与纯粹物质产品不同的价值,并且能够使物质产品大幅度增值。我们只有首先肯定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解决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距离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化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就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根据区域及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

2.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与供给

随着高职教育市场的不断拓展,高职教育供给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需求已成为供求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高职教育供给是以高职教育需求为向导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高职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客观依据,建立起一套适应“两个需求”的高职教育供给体系。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定是一个选择性的教育,没有高考分数及刚性学制的限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愿、能力结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经济的现状等因素,选择一所至多所高职院校,修学一段时间,获得相应的学分,申请相应的资格证书或学位证书,这就是一种市场化的需求。高职院校将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对课程进行市场化的设计,通过凝练课程的特性形成的文本资料,向学生和社会推介其课程,通过学生的购买来实现课程的价值,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供给。

3.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特点

高职教育产品是教育设施设备、教育技术、教育内容和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可用于交换的服务性劳动产品,其主要特点:第一,无形性。高职教育产品是无形服务,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服务中。消费者消费高职教育产品,是以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为最终目标。第二,可度量性。高职教育产品可以度量,只是度量的标准和方式很难确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确立新的高职教育度量标准和方式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两个特点,说明它是可以交换、度量的一种服务性商品。

4.高职教育产品的商品性消费

高职教育产品的商品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接受高职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学习服务消费的总和。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性特性,说明高职教育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中重要的经济组成。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开发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减少物质资料和劳务的消耗。高职教育产品的享受有利于消费者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培养高尚情操和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达到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高职教育消费属于个人消费需要的范畴,它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前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进一步分工和高度专业化的结果。

三、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要素

我们认清了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才能在政府政策制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遵循市场化的规律,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高职教育领域,鼓励高职院校之间和高职院校内部开展自由竞争,注重高校组织和高校组织内个人的自由选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渐突破政府垄断管理的模式,使市场化的管理成为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1.政府职能体系的建设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建设的成功范例,来论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日本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政府把部分直接控制高等教育的权力交给了市场,但这仅仅不过是控制方式的变化,在失去直接控制能力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转而加强间接控制的手段和力量:一是通过目标管理和效率评价监督和调控高等教育的运行状况。二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规定高等教育的市场框架和特征。所有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都是在政府事先规划好的计划下进行,任何不符合政府意图的高等教育市场行为都将被取缔。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中,政府要转变职能,完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利用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把现有的教育资金、证券等各种投资手段运用于发展高职教育;利用教育资本市场,实行教育成本分担,组建高职教育产业集团,拓宽高职教育资金的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让高职教育社会化,让高职教育按照市场导向进行市场化发展。

2.高职办学体制的创新

高职教育市场化的属性是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基础,我们要将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校企间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合作等契约的合作形式,打破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垄断,建立以教育利益关系的市场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政府、企业、学校联合,按照市场需求和功效原则办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提出了新一轮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就是立足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平台,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机制创新目标。要实现“四合”“四共”的办学体制机制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克服两个制约因素,一是校企的体制不同,制约着学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校企的人事分配制度不同,制约着学校和企业人才共同使用和共同培养机制的建设。突破这两个制约因素,只有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由资金组成的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学校外部的股权分配制度和学校内部的岗位绩效人事分配制度,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真正地实现突破。

3.高职办学机制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商业化和企业化,只是教育通过市场化逐步走向经营化,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行为,解决好学校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关系。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在提高教育服务时,要将每门课程进行明码标价,包括课程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时、教学方式、施教条件、评价考核方式等一并公布于众,使课程成为学生或社会自主消费的基本单元。这种课程的市场化设计就会在高职院校内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形成新的高职办学机制。机制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调动教师、企业专家和社会人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要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和企业相接轨的人事管理制度,将育人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依据,建立动态的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聘机制,建立以岗位分析为起点、绩效考核为中心、薪酬分配为结果的考核机制,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有序流动。另一方面要将学校“事业性资产”转换为“经营性资产”,从而合理地支付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企业兼职教师津贴补助、实训损耗补贴和专任教师企业技术服务的补贴等等,使企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从参与人才培养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使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稳定持续的运行。因此,高职院校的一切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整个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市场化的育人环境。

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协调教育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政府需要下放权利,但是不能转移或下放教育所担负的主导责任。我们必须以市场的精神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观念和制度的创新,从而促成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同时,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人们将更重视高职教育的效率,将促使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具有客观的必然性,首先,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高职教育的产出成果已经商品化、市场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只有按照市场规则办教育,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进而提高办学效益;其次,高职教育只有在市场化进程中才能繁荣和发展,随着价值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自然会促使高职教育部门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增强实力,办出特色,提高教育产品的质量,占领教育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1] 邱丽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22.

[2] 张斌贤,康绍芳.教育属性的新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29.

[3] 潘绍来.职业教育课程化服务模式与市场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66.

[4] 肖俊杰,谢安邦.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形式和启示[J].2010,(6):151.

[5] 全继刚.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市场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江苏高校,2009,(11):93.

[6] 图门吉日嘎勒.美国密苏里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解读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9,(3):51.

[7] 沈时仁.基于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8.

[8] 王冰,陈燕和.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及其应用[J].学术研究,2007,(11):46.

猜你喜欢

市场化办学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