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旅游战略的环境教育实施策略

2012-08-15邓运员何清华曹帅强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环境

邓运员,何清华,曹帅强

(1.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3.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2)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要求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1-2]。

我国已步入国民旅游时代,旅游活动的着重点应由经济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变,然在现有的旅游活动过程中,经济属性仍是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点重点,这必将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甚至会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认识先于国内,并通过开展旅游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理论上[3-5]、内容与目标上[6]和方法上[7]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我国目前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缺乏环境教育这个核心内容,在低碳旅游战略这个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旅游环境教育的内容,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环境教育的实现途径和实施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与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碳减排要求息息相关。

1 低碳旅游与环境教育的共生关系

1.1 低碳旅游发展的滞后性

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在生态文明时代,随着低碳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碳汇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推进,以及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的广泛倡导,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必将展示其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指导价值。因此,倡导低碳旅游发展方式,应该是实现旅游发展方式转型的一种战略选择[8]。然而,目前国内外对这种转型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关注还不够,国外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重点在于旅游业与全球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9];国内对低碳旅游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不同层面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与举措[10]。研究者也从游客的角度开展低碳旅游的现状,如汪清蓉研究了公众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和行为[10],张庆庆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的低碳旅游消费意愿[11]。总体来讲,国内目前在低碳旅游方面对旅游资源的低碳利用关注较多,对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关注较少。

1.2 社会环境教育推行的阻碍性

环境教育,据1970年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的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会议的定义,其核心理念是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道德观以及生态审美能力,树立人们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最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它是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意识觉醒的产物[12-13]。目前的环境教育更多的关注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教育模式,在全社会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因而社会环境推行难度较大。

1.3 环境教育在旅游活动中开展的优越性

旅游活动对于开展社会环境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旅游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寓教于乐,使得环境教育富有成效。另外,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参与到旅游中的游客更加的广泛、全面,包含了更广的地域范围、更多层次的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游客,可开展广地域、多群体、多层次的环境教育。

综上所述,低碳旅游与环境教育的结合可弥补各自当前的一些困境,同惠互利。一方面,环境教育的功能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前提,它不仅有助于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旅游环境教育,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丰富人们的旅游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能力,可以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有助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的低碳化发展。从侧面来讲,发展低碳旅游有助于景区资源在为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低碳旅游的发展也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施展舞台,环境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因之可以得到延伸。低碳旅游的发展天然地要求在旅游实践中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借助旅游这一载体必然能得到创新与发展。因而它们可以说是“共生进化”的关系。

2 旅游活动中低碳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2.1 低碳旅游中环境教育的现状

2.1.1 低碳环境教育目标的缺失

环境教育的四个基本目标分别为:为公民提供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环境教育强化环境保护中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在内的全社会行为主体的责任,并形成有利于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公民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责任感和环境伦理,塑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在环境行为上的新模式;通过教育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低碳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在对待旅游资源时重经济属性而轻社会、环境属性,没有科学的树立环境教育的目标,更没有围绕此目标制定环境教育的准则和行为,导致部分旅游资源低碳效益低下,旅游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另外,大部分的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缺乏必要的低碳环境教育培训,对环境保护意的认识不足,致使对游客的引导偏离低碳环境教育的目标。

2.1.2 低碳环境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缺失

低碳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低碳旅游的基本知识,掌握部分低碳旅游的操作技能,处理与低碳旅游相悖的环境问题的能力。而我国在低碳环境教育方面目前还停留在空白或者传统的旅游环境教育上,环境教育内容单一,大多只是提醒游客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较少的涉及低碳的知识,在低碳旅游技能和行为指导方面就更少了。

环境教育的手段目前多数也仅限于环境解说,并且缺失严重,在低碳旅游区有关低碳知识宣传的标识牌很少,更不用说完整的低碳旅游环境解说系统。如我国大部分森林公园内对游客进行基本环境教育的标本、图片、影视、录相及宣传资料普等基本设施都不完善[14],就更不用说对游客开展低碳环境教育了,如关于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作用以及树木的固碳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张建萍等人对北京周边的百花山、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和调研证明了这一点,环境解说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甚至可以说缺失,仅仅局限于“爱护环境”这样的标识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低碳环境教育的内容[15]。

2.1.3 低碳环境教育功能的缺失

目前随着旅游资源受损、旅游环境的恶化,开展旅游环境教育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环境教育的功能逐渐从旅游产品的选择功能、附属功能演变为当今的必备功能甚至主要功能[8],这也成为低碳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方式的标志之一。但由于低碳环境教育目标的偏离,教育供给及需求的缺失,使得在旅游开发热潮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经济功能,而忽视了教育功能,致使我国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低碳旅游多数停留在口号上,严重影响到低碳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2 低碳旅游中环境教育缺失的原因

完整意义的旅游环境教育内容应包括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环境审美、环境伦理、环境法律、环境安全、环境行为等一系列内容。然而我国旅游开发实践中缺失环境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

2.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环境教育在我国低碳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就目前普遍适用的《旅游规划通则》这一行业标准里,没有对环境教育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概念性规划要求,更无相应的规划范式。

2.2.2 低碳环境教育投入不足

因政策法规调控的不力,导致低碳旅游教育的经费来源无可靠保障。受经费来源的限制,旅游资源的低碳化开发受阻,甚至无法建成低碳环境教育的基础设施。相关单位开展低碳环境教育只能依靠单位领导或决策层的低碳意识这一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2.2.3 利益相关者低碳环境教育意识淡泊

在旅游开发的浪潮中,大多数旅游景区的开发商与经营管理者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片面追求低碳旅游的经济功能,而忽视环境教育功能以规避低碳环境教育成本,从而导致许多旅游区生态环境受损,甚至威胁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2.4 群众低碳环境教育意识缺乏

旅游作为一种全民活动,旅游环境教育是一种全程教育,应该贯穿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与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相关的组织或活动联系紧密,而现实中却只有部分旅游者参与到低碳旅游中来,大部分的游客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作为”。低碳旅游环境的缺失还在于缺乏多元教育主体的联动和广泛的社会参与[16]。

3 低碳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由于环境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环境教育这个核心功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功能亟需得到补全。而低碳旅游这一全新命题正好为环境教育功能的补全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使它落到实处就成为关注的重点。

低碳旅游环境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3个组成部分: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地周围居民。因此,在实施低碳旅游环境教育时要从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意识特征和认知特点,对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以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3.1 建立健全低碳旅游环境教育的基础设施

低碳环境教育的基础设施应与低碳环境教育的内容息息相关,包括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与讲解、低碳旅游操作技能的原理讲解及示范、处理非低碳旅游行为的能力展示。建立健全低碳旅游环境教育基础设施与旅游者联系密切。

环境教育设施与低碳环境教育内容相配合,在景区资源开发的规划中凸显低碳的元素,在景区资源的低碳化过程中彰显旅游资源特色。如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包含了人工淡水湿地、观鸟屋等自然资源,也有木桥等人工建造的旅游设施,游客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生活环境、生态演替等过程,增进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游客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因而,低碳景区在创建的过程中应紧扣低碳这一主题。

环境解说是环境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低碳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低碳旅游环境教育大量缺失的现状,应逐步完善和改进低碳环境解说系统;对于停留在传统自然山水与文化观光旅游层次上的环境解说,应在其中添加更多关于低碳的知识。完善环境解说的主要途径,如强化视听媒体和指示牌两种传播途径,减少宣传印刷品这一相对不低碳的宣传方式。同时,视听媒体中的幻灯片放映、录像电影、语音解说系统、触摸屏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演示系统等在内形式多样化,可记录旅游地的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而且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起旅游者极大的兴趣,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因此在视听媒体低碳旅游操作技能的演示与模拟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为游客在低碳旅游技能和处理非低碳旅游行为方面带来给多的体验。

低碳旅游的操作技能相比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要求更多,但景区可在公共事业部分有所作为。如完善景区内环保的公共交通,鼓励游客选择低碳饭店和酒店等,引导游客在景区旅游过程中减少碳的排放。有条件的景区还可引导游客参与旅游碳排放计算,让游客认识到自身在旅游过程中排放的CO2量,从而提高游客的低碳意识。另外,也可鼓励游客参与碳平衡环保捐款以及植树等活动。

针对非低碳旅游行为的处理,除了利用视听媒体的虚拟演示外,在景区内也需加强管理,奖励制止或参与到低碳旅游中的行为,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的模式值得借鉴[1]。

3.2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低碳环境教育

旅游从业人员的低碳旅游意识是低碳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旅游的低碳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需要教育和培养。首先是旅游开发和管理者,尤其需要加强对其的低碳环境教育。只有旅游开发和管理者有较高的低碳意识,才能在源头引导低碳环境教育的发展。其次是数量庞大的其他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等。旅游业的发展与从业人员之间的缺口存在已久,这导致我国低碳旅游区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绝大多数缺乏系统的环境教育,低碳环境教育就更少涉及到。因此,加强这些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采取培训班或讲座的形式传授一些关于低碳旅游管理知识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制度,培养其低碳环保意识,通过他们的努力,引导游客的参与到低碳旅游中,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

3.3 强化景区周围居民的低碳环境教育

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居民的参与,两者息息相关。一方面,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行为本身就是景区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景区周围居民很大一部分也会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如做导游等,其素质与行为也会对低碳旅游活动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当地居民的低碳环境教育,尤其是世居于此的居民的低碳环境教育尤为重要。首先要引导其逐步转变为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对其低碳意识的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当地电视台对其宣传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引导其自觉爱护景区环境,树立良好的低碳形象,以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17]。另外,强调社区参与、经济利益驱动,比如利益分成,让景区周边的居民分享到低碳旅游发展的成果,从而强化其低碳旅游意识,珍惜旅游资源。

3.4 制定适当的旅游区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对于一个旅游区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当的制度来保护低碳旅游环境,过紧或过松都将只会导致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方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奖惩措施并标示于各景点的入口或其他明显的地方,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 结 语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方式,要想实现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环境教育功能得到补全,大力开展低碳旅游环境教育,贯穿于旅游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实施具体的实现途径和实现策略,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2]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1):42-46.

[3]John H C,George S H,Robert L C.Wilderness management.2ded[M].Golden,CO:North American Press,1990:546.

[4]Daniel D L,Ingrid S E.Collabora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at devilstower national monument[J].Parks & Recreation,2001,36(7):80.

[5]Petty R E,Cacioppo J T.Communication andpersuasion: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M].New York,NY:Springer Verlag.1986:55-63.

[6]Jeffrey M L,Scott R E.Minimising visitor impacts to protected areas:the efficacy of low impact education programme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7,15(1):5-27.

[7]Ham S H,Weiler B.Interpretation as the centerpiece of sustainable tourism[A].2002Taiwan,U.S.,and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Ecotourism[C].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02.86-93.

[8]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9]谢园方,赵媛.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0,115(5):27-31.

[10]汪清蓉,李飞.公众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及行为特征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5):489-495.

[11]张庆庆,刘春济.上海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研究[J].江苏论坛,2011(8):24-26.

[12]李久生.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案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13]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18-122.

[14]汪朝辉.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是森林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33-314.

[15]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8):1389-1394.

[16]李文明,钟永德.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论坛,2009,29(3):340-342.

[17]苗雅杰,苗静.实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4,14(6):89-91.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摘牌』
“摘牌”
环境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