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徽地域文学史的编纂与古代文学教学的关系

2012-08-15张振国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史徽州

张振国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形成教学特色的重要突破口。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优势,探索地域性实践教学途径和模式。对于各地方院校的中文专业来说,地域文学的研究和地域文学史的编撰都有利于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地域特色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地域文学研究日趋升温,各地文学史的编撰越来越完备和细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绝大多数省份都完成了地域文学史的编撰工作,作为文化大省的安徽反而落在了其他省份的后边。关于我国地域文学史的编写现状,在笔者《我国地域文学史编写现状与古代文学教学关系探讨》[1]31-32一文中已经有所介绍,此不赘述。各省内的地市辖区乃至县级文学史的编撰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出版的有戴言著《朝阳文学史》、①李近义编著《泽州戏曲史稿》、②涂木水主编《临川文学史》、③太原市艺术研究所编《太原戏剧史》、④范培松、金学智主编《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⑤王增文、刘同般著《商丘文学通史》、⑥司全胜著《河洛古代文学概览》、⑦聂大受等著《陇右文学概论》、⑧张静文著《幽燕文学艺术嬗变纬略》⑨等。而由曹培根主编的《常熟文学史》⑩则被称为全国第一部县级市文学史。安徽省地域文学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前期成果,但《安徽地域文学史》的编撰仍然没有头绪。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我国城市文学史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如继 《苏州文学史》之后,《长安文学史》、《洛阳文学史》、《开封文学史》、《扬州文学史》、《杭州文学史》等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对安徽省内部来说,除了《安徽文学史》的编撰需要加快进度外,《徽州文学史》的编撰对于地处古徽州的黄山学院文学院的古代文学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地域在历史上曾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家、作品和流派,比较著名的像先秦的管仲;汉代的桓谭、《淮南子》;三国魏晋时期有曹操、曹植、曹丕、刘伶;唐代有张籍、杜荀鹤;宋代有梅尧臣、张孝祥、姜夔、吕本中、朱熹;明代有朱权、汪道昆、汪廷讷、潘之恒、程敏政、程嘉燧、吴应箕、钱澄之、方以智等;清代有戴震、张潮、金声以及吴敬梓《儒林外史》和桐城派等,这些都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还有很多曾经客居安徽的文人也跟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唐代的李白、韦应物、李绅等都在安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大量作品,李白去世后就葬在了安徽当涂的青山。仅就安徽地域产生的古代小说而论,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艺文志子部书目和笔者访书所得统计:汉代有郭宪《汉武洞冥记》;唐代有康骈《剧谈录》;宋代有张洎《贾氏谈录》、吕希哲《吕氏杂记》、汪藻《世说叙录》、朱弁《曲洧旧闻》、王铚《默记》、郭彖《睽车志》、王明清《挥麈录》、《玉照新志》、《投辖录》、周秉秀《祠山事要指掌集》、邱旭《宾朋宴语》、胡舜陟《三山老人语录》、丘濬《孙氏记》、秦醇《骊山记》、《温泉记》、《赵飞燕别传》、《谭意歌》、王日休《劝诫录》;元代有唐元《见闻录》;明代有陶辅《花影集》、苗衷《史阁记闻》、尹直《蹇斋琐缀录》、萧良干《拙斋笔记》、李徵仪《瓜荳谈》、《续瓜荳谈》、方孔炤《西库随笔》、朱元璋《周颠仙传》、朱权《神隐志》、马大壮《天都载》、赵釴《鸭鷃林子》、赵善政《宾退录》、汪云程《逸史搜奇》、黄奂《元龙小品》、梅鼎祚《青泥莲花记》、《才鬼记》、陈相《百感录》、潘之恒《亘史》、罗逸《亘史补》、吴大震《广艳异编》、张正茂《龟台琬琰》、潘士藻《闇门然堂类纂》、程时用《风世类编》、查应光《靳史》、叶权《贤博编》等;清代有施闰章《矩斋杂记》、赵吉士《寄园寄所寄》、郑相如《汉林四传》、方士淦《蔗余偶笔》、方濬师《蕉轩随录》、方濬颐《梦园丛说》、《梦园琐记》、江昱《潇湘听雨录》、陈绦《二峰草堂笔记》、沈耀曾《澹园述异》、许楚《新安外史》、吴肃公《明语林》、戴名世《孑遗录》、程哲《蓉槎蠡说》、汪燮《增删坚瓠集》、胡承谱《隻麈谈》、《续隻麈谈》、章谦存《校补丛残》、江濬源《北上偶录》、黄钺《两朝恩赍记》、夏炘《闻见一隅录》、徐宗亮《归庐谈往录》、胡培系《小檀栾室笔谈》、许奉恩《里乘》、张祖翼《野记》、宣鼎《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续录》、姚元《竹叶亭杂记》、赵绍祖《消暑录》、赵绍煐《蠡说丛钞》、刘銮《五石瓠》、潘纶恩《道听途说》、王炜《嗒史》、张潮《虞初新志》、黄承增《广虞初新志》、鲍倚云《退余丛谈》、江绍莲《闻见闲言》、吴雯清《水曹清暇录》、戴坤《喟庵丛录》、齐学裘《见闻随笔》、《见闻续笔》等。另外还有一些客籍作家和作品,如清代吴县人沈起凤的 《谐铎》创作刊刻于祁门教官任上,《续谐铎》作品的收集和整理也是其徽州的弟子饶世恩 (祁门人)完成的。白话小说方面,除了吴敬梓《儒林外史》外,徽州文人汪寄所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希夷梦》同样引起学界的重视。如此丰富的文学遗产如果没有一部地域文学史作为统领是很难发挥其文化影响力的。接下来我们就以安徽和徽州地域文学为例重点阐释地域文学史的编纂和古代文学教学的互动关系。

首先,地域文学史的编写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创新,为地方高校弥补自身资源缺陷和不足并开展地域性和特色化教学奠定基础。对于地方高校中文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和科研来说,要想弥补在综合图书资源、电子资源、综合研究实力方面的不足,必须发挥地域文学资源优势。一部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学史的出现可以弥补中国文学史教材在地域性特色方面的不足,让整个文学史变得更加微观而生动亲切。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这是各地高校有目的开展前期研究的目标和动力,不但会促使教师的科研方向相对集中,而且为学生的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课程学习实践和社会调查实践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自然也就无法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学的内容,更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索。以安徽文学和徽州文学为例,我们可以对方志、族谱、文集、文书、科举、出版等文献中的文学资料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本身就可以为将来地域文学史的编撰奠定基础。同样,对于《安徽地域文学史》之于安徽省高校中文专业的意义来说,一部《徽州文学史》的编写对地处古徽州的黄山学院的地域文学的研究乃至整个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课程的教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山学院是地处古徽州的省属本科院校,其文化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校内设有文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地域文化教学和研究机构。黄山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安徽,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补充安徽地域文学和徽州文学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安徽和徽州悠久丰厚的文化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和彰显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弥补在综合实力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黄山学院文学院在利用地域文学资源促进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实践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探索和尝试,除开设《徽州文化十二讲》全校公选课外,文学院教师也将研究重点放在徽州地域文学上,目前完成和在研的课题有 “古徽州文言小说研究”、“清代安徽稀见文言小说汇考”、“张潮研究”、“徽州 《诗经》学研究”等。另外,安徽小说书目研究、汪道昆研究、徽州版《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都为《徽州文学史》乃至《安徽地域文学史》的编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地域文学史的编纂和地域文学研究不但可以彰显各地文化传统的悠久雄厚,体现各地文学风格的特色和差异,也是地方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特色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李仲凡先生在《地域文学作为二级学科的可能性》一文中就指出地域文学可以在地方高校文学课程的本土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地域文学,尤其是本土文学进入高校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对地方文化的热爱。[2]247-249陈小芒教授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地域性策略》一文中提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而且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自豪感,有助于承接乡土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3]133-135张如安教授在《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初探》一文中也提到了自己利用《汉宋宁波文学史》、《元代宁波文学史》等研究成果开设选修课,进行地域性教学的尝试。[4]96-99各地高校利用自身在收藏地域文学文献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古典文献阅读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对繁体字识别、断句、查阅工具书和发现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古代文献特别是文言资料具有高度的凝炼性和多样的文风,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另外,通过参与地域文学各子课题的研究,也可以使学生的研究能力、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图书资料经费和历史积累等方面的原因,综合类大型文献的收藏和大型数据库的购置存在先天不足,而地域文献资源却是其长处,并且这些资源很大一部分尚处于原始存在状态,没有人专门研究和整理,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服务科研和教学就成为各地高校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地域文学史的编纂可以很好地让教师的科研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实践具备明确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部完备客观的地域文学史可以为各地高校中文系的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大纲,可以作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辅助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地域文学的资源优势,弥补其他综合文献和资源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同时,地域文学因与学生生活空间更加贴近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果说在地域文学史完成前的地域文学研究还是分散而缺乏体系性的话,那么在地域文学史编撰过程中和完成之后,教师的科研以及对学生进行地域性实践教学指导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条可依,方向性更加明确。以安徽省内高校中文系为例,一部完备细致的《安徽地域文学史》的编写可以使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开展社会调查、文学研究的纲领和前期研究的线索资料,为省内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的特色教学提供支撑教材。学生以地域文学史为纲,可以完成专业论文写作实践、科研实践、社会调查实践等选题,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于安徽地域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地域文学史的前期研究本身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徽州地域文学为例,目前黄山学院已经立项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包括徽州女性诗词作家、元代徽州文人方回、明代徽州作家余懋学、清代徽州作家张潮、清代徽州小说家汪寄 《希夷梦》、清末民初歙县作家王钟麒、民国歙县作家程善之等,这些均取得了前期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徽州文学文献遗存以及作者家世生平及后裔的社会调查实践,发掘出不少新的文献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域文学史的编纂对于地方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课程特色化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地域性实践教学的成果反过来又会促进地域文学研究深入开展,对地域文学史的完善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从而让教学和科研形成良性互动,进而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古典文献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做出贡献。对安徽省高校来说,《安徽地域文学史》的编撰不但从地域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化精神弘扬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省内高校古代文学的特色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安徽地域文学史》还是《徽州文学史》都处于酝酿阶段,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课题组来开展工作,因此这应该成为省内高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注释:

①香港:天马出版社,1993年。

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

④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⑤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⑥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年。

⑦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

⑧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⑩广陵书社,2010年。

[1]张振国.我国地域文学史编写现状与古代文学教学关系探讨[J].文教资料,2012(5).

[2]李仲凡.地域文学作为二级学科的可能性[J].社会科学战线,2009(11).

[3]陈小芒.论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地域性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张如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文学史徽州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徽州绿荫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