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探讨

2012-08-15汪洪峰汪建利段杏林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方向

汪洪峰,汪建利,段杏林

(黄山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潮。[1]国内也受到这股新潮的影响,并根据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需要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情况,许多地方性高校选择了应用型本科发展道路,[2]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地方应用型本科应结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目前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一致来体现,如果所招专业方向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得到就业,表明此专业方向目前适合市场需求;如果学生就业受到影响,出现下坡现象,说明此专业方向需要调整,应及时保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专业新方向,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方向,取消没有就业市场的老专业方向,做到新旧专业方向相辅相成、合理搭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方向与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新型专业方向,使其紧跟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服务。

一、专业方向选择

二、教育方式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定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发展道路,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4]与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向的是行业,它要求学生具有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据社会、行业的用人需求,设计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方向。专业招生是否成功,主要可以通过学生就业能否与人才市场的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既不同于高等职业学校,也有别于教学型、教研型、研究型高校。这就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应用型人才特点和本科院校教学特点,建立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要严格依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传统的本科院校其课程主要按学科性质设置,重于学科性、学术性,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标准,[5]课程设置着重考虑学科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衔接性,教学递进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教学模式。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主要是依托于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而设置的,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严格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而设立,着重强调行业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十分灵活,主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定,并且与社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及时针对企业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理论课程的安排要相互衔接,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研发、改进和革新技术的理论知识。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第四学期应安排进入实习工厂实习1~2个月。第二学年结束,学生应该利用暑假时间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个月的工厂实习,主要学习工厂生产工艺,尽量将理论知识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总结出本专业学习要点。第三学年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有了前面的实习经历,学生在这一学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时应该有了感性认识,再加上老师教学时联系生产实践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第四学年学生再次进入工厂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而这一阶段的实习包括的内容较多,如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上班之余的专业课学习,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一些丰富经验的厂内工程师和相关经验的教师联合指导,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另外,针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自己实习内容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既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达到了实践的目的,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四年本科的系统学习。

在实践教学部分,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着重教授学生掌握职业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既有可持续发展的扎实基础,又有尽快适应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应用型技术并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教学活动。学校应依托实验室、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等,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并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积极培养学生具有专门的工程技术技能,从而胜任未来从事某种职业的岗位。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及进行创造发明,引导学生按各自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发展。

三、师资建设模式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人才,培养的学生既要熟悉生产业务,又可以进行生产管理。因此培养目标是“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根本”。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生产一线的流程及加工工艺等。双师型教师目前是应用型本科迫切需要的人材。

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大概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工程师、高级技工等。第二种说法是指教育部高教司从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与其它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对专业教师素质的实际需要,提出的双师素质的概念,其标准共有四条,即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专职教师:①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②近五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④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6-7]

目前,由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刚刚兴起,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还相当紧缺,但又不能像其他教学型、教研型和研究型大学那样直接大量的从高校毕业生中录取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招聘教师主要倾向于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教师,他们不仅能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而且还熟悉岗位操作,并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对于一些专业实在招聘不到有工作经验的高学历教师,那只能让新招的毕业研究生通过工厂实践、培训实习等方式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任职要求。

四、就业模式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8年,“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教授撰写《职业的选择》一书,首次运用“职业指导”这一名词。[8]之后,职业指导引入学校并不断深化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始于198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该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进行,实行四年本科教育的全程就业指导。大学一年级开始,全面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这种教育和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中,要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材计划和就业计划。[9]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要求大学生要从进入学校开始,始终坚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做到学中求实践,实践中检验理论,要熟悉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做到了解将来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工作流程,工厂工艺以及设计技术等,将自己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待自己毕业,进入企业,仅需短暂的几周就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做到学有所用,同时也让企业缩短培养人才周期,节约人才培养成本,真正达到节约成本的要求。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来说,应用型本科生就业还是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生产一线,从操作基础开始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五、结 语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总结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有:

(1)专业方向的选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并以学校所在区域的企业为基础。制定专业方向争取做到该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达到百分之百。

(2)教育方法要与传统的教学型、教研型和研究型大学区别开来,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双重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3)教师要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很强的专业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生产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毕业生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模式,要积极深入企业一线,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争取自己早日成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

[1]张好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

[2]刘欣.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学科建构的基本理论探讨[J].理工高等研究,2010,29(4).

[3]王伟廉.从实践的视角看高等教育研究应如何创新[J].教育研究,2003(3).

[4]朱振岳,宋柯.中德专家研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7-09-20.

[5]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1).

[6]白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7(3).

[7]张道文.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1).

[8]刘隽.应用型本科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探究[J].成人教育,2010,227(2).

[9]汪建利,陈国平,汪小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3).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方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