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育思想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借鉴意义
2012-08-15周军锋梁华府
周军锋,梁华府,高 敏
(安徽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安徽 马鞍山243002)
一、引 言
美育,虽不能教人掌握使用具体的实际本领和技能,但是它对人的影响却是无行的、渗透式的,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思想情操。首先,在教育目标上,美育的目标是促成人格的完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其次,在需求层次上,人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文化教养形成的包括知识、技能、学问、道德、情操、思想、理念、自我实现的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就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审美需求,理性和感性的和谐结合,既合乎人性又合乎德性的最理想的需要。
美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起初没有明确规定美育,后来才补充进入国家方针。李岚清在回答记者的问题:“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在教育方针中加上美育?”时指出,“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362可见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和美育的目标是惊人的一致的,特别是美育在促进和提高现代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现代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已经有了很多年,但是在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美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比如:药家鑫案件中所反映的人性丑恶、人格缺失就可以反映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些遗憾。另如:化学天才王庆根在美国自杀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完全人格培养的思考。美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薄弱地位对现代素质教育来说是硬伤,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开展的同时应该切实加强美育的实施,从而来提高和完善现代素质教育。
二、蔡元培美育思想与现代素质教育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伟大的思想家、美育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对我国的美学和美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美育思想博大精深,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融合了西方美学的真谛,成为中国美育发展史上的一枚中西合璧的明珠。蔡元培美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蔡元培所生活的时代,人们都为基本生存而挣扎,很难顾及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美育。从环境来看,当时美育人文环境匮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这是历史的遗憾,却也为后代美育研究留下了很多思考和启迪,其中一个重要的启迪就是美育的独一无二性和无可替代性。
(一)美育可以陶冶情感,培养人追求超越精神
蔡元培曾经明确提到了有关美育本质的定义。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2]266这条定义表明,美育的实现首先是以美的对象为前提条件,以审美主体的感情为内在推动力,外部条件引起内在感情活动,产生陶养的作用,最终使审美者产生了伟大而高尚的行为。审美不但能够涵养人的性灵,也能够颐养人的超越精神。这种超越在审美时尤其明显,审美主体的人发挥充分的想象沉浸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心灵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而进入理想世界。美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揭示人的这种觉性,培养人追求超越的精神。
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人追求超越的精神,这一点可以通过美育来得以实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美育的加强是非常紧迫的。在人们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变得越来越苍白。如果不加强美育的实施,到最后人们“穷”的就只剩下钱了。通过培养人的超越精神,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人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应该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幸福迈进。现代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为了祖国的未来有保障,而目前的青少年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上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样的将来是很可怕的。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强化美育,保护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是非常必要的。
那如何在日常的教育中贯彻美育呢?可以通过校园建设,利用优雅的环境具有的美感色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主动进行审美体验,不断反省自己的生存质量和人生价值。通过开展音乐会、阅读文学书籍、开展演出和集体旅行等形式来充实和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从而将不好的消遣如打电子游戏等排除于外。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实现精神的超越,从而引起清纯的兴趣和高尚的精神,这种超越的过程可以提高人的境界。由于美育具有超越性,并且诉诸于人的情感,在美育的熏陶下,人们就会逐步形成高尚健全的心灵。
(二)美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创新是现代科技的永恒追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德育、智育、美育都能培养人的创造力,美育的作用尤为明显。蔡元培本人也认可美育的创造精神:“美术所以为高尚的消遣,就是能提起人的创造精神”。[2]95它培养的创造性不是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意识和能力,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心态和精神。因为在审美活动中,由于美的对象不断激发和陶冶,在长期细腻的美的感受中,人的感觉器官逐渐审美化,逐步具有了音乐的耳朵和艺术家的眼睛。这一过程反复进行,深化培育了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钱学森等都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众人皆知。钱学森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一部分归功于音乐 “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音乐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3]275爱因斯坦说过,简单就是一种美,正是在这样的美的信条下,他一生致力于将自然界的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即通过一个方程形式来描述自然界的四种相互作用力。尽管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够实现统一。可是这样的信念激励了后来的众多的科学家为之努力,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物理学家杨振宁经常提出对称美的概念,他和李政道发现了宇称不守恒现象,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些实例充分表明了美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进而说明要想提高和完善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要强化美育。
(三)美育的实施途径
蔡元培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个方面互相联系、有机结合,形成环环相扣的美育链条。
(1)家庭美育是美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因此,家庭美育是孩子审美观形成的开始。为人父母者,要培养孩子善良的性格、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家庭美育的范围十分广泛,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环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在美的环境中,孩子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愉悦感,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首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家里的整洁、卫生和有序,使得孩子能够在长时间的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戒除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追求一些高雅的艺术享受。比如:经常倾听美的音乐,从而使得孩子久而久之就具有了欣赏音乐的能力和爱好。最后,家长不能只是局限于家庭生活中来培养孩子的美感,而是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启迪孩子保护美、创造美。通过家庭美育,使得孩子在幼小的心灵有了基本的美感,具有善良的性格和美好的心灵,从而对孩子将来在学校里进行高层次的智力教育和美育都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意义。
(2)美育的塑造则是通过学校美育来完成的
学校是每一个人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又是他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形成时期,加上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因此,“美育的基础,利在学校”。[2]229首先,要发掘各个课程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当代素质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举例来说: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在民国时期的识字课本近年来反而受到了现代家长和孩子们的追捧。究其原因是民国时期的识字课本内容真实、生动、有趣。这说明人们不缺乏发现美的能力,缺乏的是发现美的对象。其次,学校美育要强调学生的可接受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一刀切的模式。实际上,不光是美育需要这样,智育同样需要。现阶段的教育就是过分加大了智育的分量,忽略了甚至是放弃了美育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乏味、枯燥、单调。这样不仅不能够促进美育的发展,而且也无法保证智育的效果,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学校美育的加强必须要全社会解放思想,加强教育改革力度,坚定不移地把培养人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够使得学校美育得以加强,从而为智育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3)美育的延续需要社会美育来完成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受美育的影响总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时间段中。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生活的影响,若中断美育,则可能前功尽弃。社会美育是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延续,它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削弱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在蔡元培生活的年代,蔡元培都认识到了环境的美化在美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不仅不重视环境美,反而为了短暂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比如: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到处充满了水泥森林,连最基本的布局都没有,就更别提美感了,这是由于社会美育的缺失造成的。如何加强社会美育呢?首先,要从国家层面来提倡和加强社会美育的实施,不只是在城市建设上体现美感,还要在众多的项目建设上加强论证,科学决策,尽可能使得城市发展、项目建设和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其次,要加强宣传,全民珍惜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环境,使得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保护和珍惜美好事物和美丽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要加大对破坏美丽环境和美好事物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得每一个人都不敢也不会去破坏美丽的环境和美好的事物。
三、结 语
总之,对个人而言,美育是终身教育;对社会而言,美育是全民性的。美育是一个涵盖全部社会生活、贯穿人生始终的全面地自觉塑造过程。只有切实加强和引导美育教育,才能够提高和完善现代素质教育,从而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储备。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