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困境与对策
2012-08-15卢保娣
卢保娣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思政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困境与对策
卢保娣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思政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创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困境:目标选择的困境、组织惯性困境、组织文化的困境、人力资源的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必须努力建构相关的制度安排,同时融入人本色彩;努力完善并发展市场经济,催生新的意识;强化组织文化本身的建设;通过各种组织成员再造途径,努力提高社区的人力资源水平;营造社区人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气氛。
学习型社区;本质;困境;对策
一、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的本质表述
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随之学习型社区的概念也相继提出。“学习型”社区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思维和方式,是对过去社区管理思维与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是学习型组织在社区建设领域的表现与运用。因为学习型组织是对传统官僚制的一种反动,因此“学习型”社区本质上同样是传统社区的管理理论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动。传统的社区管理,是一种科层制管理,更多地强调“制度理性”,试图用制度去规范人的种种行为。但随着社会与科层制自身的发展,二者的不适应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与知识化,要求组织更具有灵敏性,更具有人文关怀,而这些都是科层组织所不具有的特征,甚至传统的制度理性更多地表现为越来越僵化的制度安排。二者的矛盾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时,科层组织的社区管理必然被一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社区所取代。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结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学习型社区是一种更适应现代信息与知识社会的社区管理理论,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社区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社区组织。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面临的困境
(一)学习型社区目标选择的困境:建构规范、科学的科层组织抑或学习型组织
与西方现代国家不同,我国社会最大的特征在于转型: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甚至是后工业社会。换句话说,我们的时代任务是要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把两步走,变成一步走,使我国从农业社会直接变成后工业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不得不面临着一个西方社会所没有的困境。西方社会,在工业社会时期建构起了与其相适应的科层组织的管理体系,而在信息社会时期,其试图打破僵死的科层组织,而建构起了学习型组织。因此,西方社会的组织选择是与其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工业社会时期,科层组织更加强调制度建构,试图用制度规范人的各种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提高效率;在信息社会,学习型组织更加强调人本主义,试图用人的因素去弥补僵死的制度安排,从而适应外界的不确定性,提高效率。而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因此,我们要同时解决西方社会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分别解决的历史任务:建构起基本的制度安排,强调人本主义、人文关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面临着是要建构规范的、科学的科层组织,还是要建构学习型组织的目标选择。或者说,如何将建构规范的、科层的组织体系与建构学习型组织体系结合起来是我们在建构学习型社区体系时面临的首要困境。
(二)学习型社区的组织惯性——“官僚制的根深蒂固”
学习型组织本质上是对官僚制的反动与替代,因此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同样如此。但是官僚制却由于组织的惯性,并不容易被打破。自从马克思·韦伯提出官僚制的组织理论之后,它已经成为现代组织形式的主要形式,甚至是基本的形式。虽然官僚制理论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但迄今为止,它依然是现代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以7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领域所作的改革为例,虽然各种理论都试图打破公共行政领域的官僚制,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但是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权力的下放,政府伦理的再塑等,但公共行政领域的基本结构依然是“官僚制”。官僚制惯性可谓是根深蒂固!所以我们在社区领域试图用学习型社区组织来替代官僚制时,面临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官僚制自身的惯性还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思维定式都是我们进行组织变革需要打破的组织障碍!
(三)学习型社区文化基础的困境:传统文化的制约
中华传统文化不乏有与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成分,如重视读书、重视学习等。但是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与学习型组织背道而驰的成分,如帮派文化、靠山文化、狭隘的家族文化等。比如帮派文化以维护帮派利益为最高原则,而整个组织的利益被置于第二位,甚至更后的位置,这显然与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团队精神等是相违背的;狭隘的家族文化,其习惯性地排斥家族以外成员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显然严重影响了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毫无归属感、尊重感、信任感等,这些都与学习型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相违背。更重要的是传统中华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其强调的是服从与臣服,而与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显然是典型的商业文化,其强调的是平等、参与和个性。因此,从根本上讲,二者是相矛盾的。所以如何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剔除其消极成分是我们建构学习型组织文化基础的困境。
(四)学习型社区人力资源的困境:整体公民素质还达不到相应要求
学习型组织对于组织人员素质并没有特定规定,但这并不标明人员素质对学习型组织建设没有影响。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建构,学习型组织与以往的组织建构相比,更强调人的改造:人的精神状态的转变、心智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更新与发展等等。其中心智的改变最为困难。这种特征决定了组织人员的素质不可避免地对学习型组织建构产生直接影响。换句话说,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学习型组织建构的成败。另一方面,学习型组织本身是一套完整与复杂的理论,非有良好的公民素质不足以理解与掌握,而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是我们建构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故相关人员的素质是建构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的基础。虽然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公民素质并不高:受教育程度低、学历低,相应的学历能力也因此不足。这些构成了我国建构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的困境。
三、建构学习型社区的对策
发展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的途径加以解决。学习型组织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我们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因此,要化解学习型社区建构过程中的困境,根本途径在于努力发展我们的社会,发展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社会、国家尽早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过渡与转型。具体化解学习型组织困境的对策如下:
(一)努力建构相关的制度安排,同时融入人本色彩。在相关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不必循规蹈矩,一步一步发展,而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历史任务不能省去:我们必须首先建构起各项基本制度,在制度的氛围中,坚守人本主义底线。事实上,学习型社区也并不是完全不要科层制,而是通过引入“人”来解决科层制中种种不适应的地方,是试图通过人本要素的引入来改造科层制,使之更具有适应性与科学性。换句话说,所谓“官僚科层制”的社区管理和“学习型”社区管理并不相互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所谓的学习型社区必须建构在相关制度安排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它必须建构在“官僚科层制度”上,而不是完全打破“官僚科层制”。事实上,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它依然是人类社会所必需依存的管理制度,整个社会并不能完全地打破或者抛弃它。当然学习型组织所依存的官僚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科层制,它应该更具有弹性,更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特征。故我们建构的制度安排必须是科学、规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而蕴含其中的是各种人本主义价值:尊重、平等等价值理念。
(二)努力发展并完善市场经济,催生新的意识。没有公民意识,学习型社区的建构就缺少思想基础。而人的平等、法治、契约、独立等精神则来自于市场经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主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是小农意识,它充斥着帮派文化、圈子文化,但与市场经济适应的则是自由、民主、平等等公民的现代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人本主义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市场经济是我们改造传统文化,培育新型文化与意识的有力武器:通过市场经济的熏陶,打破人们的小农意识,培育新的意识——自由、民主、平等。当然市场经济并不必然产生积极意识——“民主、法治、平等、合作、责任等等,甚至是相反,它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公共精神——贪婪、唯利是图、不负责任等,虽然市场机制打开了自由、民主、平等、责任之门”。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成催生积极的意识。而市场并不能自发、自动的成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完善并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习型社区所需要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意识。
(三)强化组织文化本身的建设。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的软体。故要改变组织行为,就必须建构起科学的组织文化,利用组织文化来引导员工。而学习型组织文化中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第一,组织成员之间的平等感、信任感。第二,组织的共同愿景和认同感。第三,组织的团队学习。通过培养这三个部分,使组织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加强,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加强。这三个部分中最为核心的是组织的共同愿景的培养。共同愿景是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没有这种共同愿景,就没有追求社区理想和学习的动机。而要确立共同愿景,就要把社区管理任务和社区居民的真正需要结合起来,“包括社区适应未来学习社会的需求、挖掘和分享社区潜力和居民创造力、描绘社区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等”。为此“社区领导和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和态度需要更新,工作职能也要改变,社区工作者团体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会了解社区情况和居民的切身需要,掌握组织、动员、沟通的技能,成为学习型社区的推动者和中坚力量”。
(四)通过社区成员再造及其它途径,努力提高社区的人力资源水平。实现社区成员再造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必由之路,而社区教育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中居于关键地位。因此,社区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构建社区的教育网络以便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成员的各种素养,使其达到学习型社区的要求。美国学者布鲁克非得(Brookfield)曾将广泛的社区教育分为“为适应民众需求而办理的、以社区为学习资源的、为社区发展而开办的等三类社区教育”。这样的社区教育体系能够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终身学习的双层需要,如果配以社区学习的规章制度和动力机制,可以提供和保障社区居民充分的学习权利和机会。这是学习型社区的实体形式,也是营造学习型社区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除了内部社区成员的再造工程之外,还可以通过从体制内外——社区内外部招募各种志愿者。在社区外,“蕴藏着包括教授、学生、领导、普通工作人员及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建立这样的人才库,并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居民的学习内容、形式,提高构建水平”。这种途径可以直接提高人力资源的水平,同时可以直接降低建构学习型社区的成本。
(五)营造社区人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气氛。学习型社区最重要的特征人人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因此,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中我们必须确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以及“全员学习”的理念 。而较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与“团队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因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属性要求人们终身学习,而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合作的社会。通过这些理念的确立,使学习成为社区成员自动、自发的行为。只有有了相应的气氛,学习型社区才会成为大家的一致目标。
(注: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419)
[1]刘霞.“学习型政府”模式的障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4,(11).
[2]郜绍辉.公共精神:非政府组织问责的价值维度[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6).
[3][4]郑淮学.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问题及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唐亚豪.略论构建学习型社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