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人性中的美好与解剖人性中的弱点
——论毕淑敏的散文

2012-08-15

关键词:毕淑敏散文人性

李 桦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安徽 蚌埠 233030)

发掘人性中的美好与解剖人性中的弱点
——论毕淑敏的散文

李 桦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安徽 蚌埠 233030)

毕淑敏洞察人性幽微的散文,体现作者崇高的文学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精神层面:始终坚持用文学去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与呼唤;敢于直面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问题,对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予以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大胆解剖人性中的弱点,为疗治精神痼疾提供良方。她的散文在意蕴上体现了鲜明的批判意识和炽烈的人文关怀,对重塑民族灵魂、提振民族精神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人性;美好;弱点;批判意识;人文关怀

毕淑敏自道是一个“对人有兴趣”的人,这也许源于她有着奇险、独特、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集军人、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于一身的特殊身份。11年的高原当兵经历和22年当医生的经历,使她看到过太多的死亡和痛苦,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因而对生命就格外珍惜,对人们就怀有仁慈的厚爱。做医生是从生理上认识人,当作家是针对人的社会性去探索,当心理咨询师可以深入人类的心理层面,更清醒、更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人的复杂性,这其中包括认识和把握自己。从军从医从文从心理咨询的复杂经历,为毕淑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人文关怀视野,使她能站在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的角度去阐释人生,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她能在医学、文学、心理学这三个不同角度去观察人、研究人的特点,最终以文学的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毕淑敏认为,人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特客体来认识”,“学会探索自己的心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1]139因为,人只有能认识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人要认识自己,其最根本的途径是从人性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毕淑敏的散文,既有对深层人性的审视和叩问,又有对现代人生存现状、心灵困境的洞察;既有对美好善良人性的寻觅与呼唤,又有对人类心灵中的弱点和邪恶的剖析与抨击。以下我们试图从三个方面探索其散文书写人性的精神内涵。

一、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与呼唤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伴随着喧嚣而嘈杂的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急功近利,欲望膨胀放纵,许多人在金钱的漩涡里迷失了自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唯物主义者”,出现了道德沦丧、信仰破灭、人性扭曲、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现象。于是,精神上浮躁不安,灵魂上难以安妥,人生的价值不知定位在哪里,找不到精神家园,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而展示生命的卑微、精神的空虚、欲望的纠缠似乎成了文学创作上的“时尚”。与商业文化膨胀的大气候相应,散文界则出现了散文写作“文化化”、“世俗化”、“低姿态”、“欲望化”的倾向。然而,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毕淑敏不功利、不媚俗、不从众,在世俗混沌中依然保持着清醒冷静的头脑,她以崇高的文学理想、博大的爱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坚持着自己对人生、对人的生存命运的关注,坚持着对真、善、美理想人性的寻觅和呼唤,表达自己对理想的人生境界的期待,希望“为生命深处的灵魂找到其安顿所”[2],以此“实现着人类自我的精神拯救”[]。

对真、善、美理想人性的追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理论上一般地可以理解为由理想品性向理想境界不断跃进的过程”[4]41,而“理想人性的培养和造就都离不开优美品性的培养和造就”[4]42。人们正是在对真、善、美理想人性的追求中,改变着人性中不如意的现实品质。若失去了真、善、美理想人性的追求,人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毕淑敏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她说“我喜欢这种与人相处的温暖和建设性,喜欢发掘人性中美好善良的一面。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乐趣和意义所在。”[1]163她的散文,常以健康的格调、阳光的品质、不凡的智慧、优雅的文字为人们营造出闪耀真、善、美理想人性色彩的迷人世界,并以此作为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所认同的价值,从而引导和启迪人们改进和完善自身人性,使之趋于完美。

《寻觅优秀的女人》、《淑女书女》、《我所喜爱的女性》、《教养的证据》等散文,表达了她对人类美好精神素质、人格气质和文明程度的独特理解,寄予了她对人的发展和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寻觅优秀的女人》、《淑女书女》、《我所喜爱的女性》表达了她对优秀女性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清醒认识,让女人们知道应该怎样完善自己,从而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自豪。《寻觅优秀的女人》直接追问:一个优秀的女人应该具备哪些理想品性?毕淑敏的答案是:善良、智慧、勇气、美丽。同时,她呼吁女性朋友在欣赏同性时要敢于反省自身,努力从新的角度启发、引导女性朋友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争做优秀女人,从而为现代女性打开了一扇思想的天窗,提供了新的参照。《淑女书女》探寻读书与女性魅力的关系:读书的女人,更善于倾听、更乐于思考、更勇于决断、更充满自信……作者教给女性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是读“好书”。因为“淑女必书女”。《教养的证据》把教养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的内涵广泛:既包括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教养是有证据的:热爱大自然、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有远大的目标、了解和珍惜自己的身体、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知道害怕、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等等。教养是细水长流的,不可一蹴而就;教养不是停留于表面,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也就是说,高尚人格的培养从来都靠内心的修炼和躬身践行,启迪人们认识到“追求美的人性就必须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形成美好的品性,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4]42。

生命的价值、人性的美好品质是毕淑敏散文特别关注的题材,她在散文中描写了大量拥有美好品质的理想人格形象,寄托了她对理想人性的呼唤,对真、善、美的渴望。《养心的妙药》赞美了具有崇高奉献精神的护士绒儿。在“非典”肆掠时,绒儿被派到了一线当护工,她每天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大约100名SARS病人的大小便和呕吐物消毒,“手执长柄刷具,把消毒液和病人的排泄物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搅拌”,直到有一天被传染,确诊为SARS,病好出院后仍写请战书要求再回到第一线去。是什么素质让绒儿“能从容地走过灾难,用自己稚嫩的臂膀帮助他人和死神一搏?”回答是她喜欢这个职业。毕淑敏给人们开出的“养心怡情的妙药”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因为“职业可以使人崇高,使人焕发灼目的光芒”。

毕淑敏善于在寻常事物和普通人身上发掘至真至善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如《暴雨筛》中对南方女友有胆量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给予了高度赞美,《盲人看》中对盲人善良、憨厚的美好心灵以及质朴、本真的爱情做了诗意的书写,《豆角鼓》中传递的人间的温情能够“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额头与额头相贴》、《女儿,你是在织布吗?》、《母亲无节》、《回家去问妈妈》、《抱着你,我走过安西》、《教你生病》、《混入北图》、《青虫之爱》等,讲述的是对亲情母爱的体验和感悟,难忘的往事,感人的细节,有趣而温馨的亲情故事,既是一曲真挚的母爱颂歌,又融入了她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内部招标》、《灯下红》、《路远不胜金》等则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生活情趣。

二、对人性丑恶的揭露和批判

毕淑敏善于以敏锐的目光去洞察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与人的内心世界,以直面人生的态度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问题,并将其置于时代和民族的背景下去透视和分析,以深入揭露和批判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她乐于抒写光明与温情,传达单纯、宁静、和谐与美好,但也不回避抒写生活与人性中的黑暗、冷酷、分裂与丑陋,只是她不认为它有资格成为主导,在她看来,“生活本身是善恶不分的,但文学家是有善恶的,胸膛里该跳动着温暖的良心。”[5]毕淑敏的散文不仅热切呼唤真诚、善良、美好的人性,而且也大胆地揭露人性中虚伪、歹毒、丑恶的一面,并对此予以大胆的揭露和犀利的批判。

毕淑敏的不少散文抨击了物欲对人性的戕害。《弱智的上帝》写自己购物的遭遇和感受,揭露造假者无视社会公德,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利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丧尽天良。作者在一家国营大商店买了一双猪皮旱冰鞋,在购买前,她按照刊授的防伪知识去分辨真假皮货,自认货真无疑。不料,回家后,儿子穿它在马路上滑行第一个一百米的时候,鞋面皮革断裂,茬口处可见毛茸茸的纸纤维。原来这种精致的劣品,是用“印制这种有猪毛孔的大张柔韧纸板”裁剪为鞋的,“那国营店的采购员应是认得出真伪的,只可惜他的瞳孔是两枚硬币”。作者由愤怒转为惊奇,“今日一见,才知道我们这个民族以假乱真的手艺,端的是登峰造极”,消费者“辨假永远也赶不上造假”,慨叹“伪劣猛于虎”,呼吁社会“对于善良人最好的保护是打击邪恶”。《奶牛的第三次哭泣》批判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为了追求越多越好的物质享受,人们对自然生态肆意摧残破坏,使之屈服于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无限欲望。奶牛的第一次哭泣是被剥夺了自由自在的天性,变成了可供世人役使宰杀的家畜。奶牛的第二次哭泣“是由于天性被虐杀,成了造奶的机器。”人们利用基因技术,人工控制小牛的性别,使母牛产下的幼崽,90%以上为雌性。母牛生母牛,使它们成为温暖的盛满乳汁的容器,一代代作为工具向下遗传。为了攫取更多的财富,商家甚至把牛奶与名贵的辅料共煮,酿为香汤,注满浴缸,“以浸泡某些高档的身躯”。奶牛的第三次哭泣“是它们看到了人类的弱点而窃喜,喜极而泣。”作者在此对人类敲响了警钟:“对资源无限制的掠夺和对其他生灵的涂炭,对物质穷奢极欲的追逐和靡费,将是人类自掘的巨墓”,批判的锋芒直指那些在金钱和利益驱动下无节制地索取资源和破坏生态平衡者,以及贪图享受奢侈糜烂生活的人们,希望人们对自然资源取之有节,用之有度,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礼物原本是负载着表达“尊敬的礼貌与敬意”这种特定心境的物质,古话说,礼轻情义重。现代人则是物重情义轻,礼物被世俗污染,情谊早已丧失:“送给师长的礼物,本应是纯净而清洁的,但内里常常夹带着闪烁的企图和心机”,更不消说“世上还有无情无义的礼物,请君入瓮的礼物,落井下石的礼物,为虎作伥的礼物……几乎每一起腐败事件都同礼物有关,每一桩罪恶里都有礼物的蛛丝马迹。”作者抨击现代人的“礼物脏了,被世俗污染成一种工具,一块带着血迹的敲门砖,放长线钓大鱼的绞索。”由此她热切呼唤回归传统,“还礼物以清白”,“救救礼物!”(《礼物会消失吗?》)

毕淑敏的一些散文还揭露权欲对人性的异化。如《遮颜男子》,作者借一位心理医生朋友之口,讲述了一个故事:蔻是从大学生求职招聘会上特招来的,在政府机构里担任高层官员老路的秘书。在蔻的步步引诱下,他们发生了肉体关系。后来,她以腹中之子为利器,软硬兼施,要挟老路用手中职权为其谋私利。她不仅要钱,而且还要官职,她让老路“列出一个表,在什么时间内,将她提为副处级,什么期限内将她提为正处级。还有,何时提副局级……”老路陷入悔恨懊恼一筹莫展的困境。对于这样一个“美丽和工于心计,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和谋略”的女子,心理医生提醒老路,要作出全面的选择,万不要被蔻所操纵。

毕淑敏的一些散文展示了都市婚姻生活的复杂性,暴露了都市生活中性道德的堕落,批判欲望的膨胀造成伦理的混乱、道德的沦丧、心理的困扰以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如《垃圾婚》、《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校门口的红跑车》、《全家福的碎屑》、《致被强暴的女人》、《去学女儿拳》等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的社会矛盾,对丑陋的人性做了批判。《垃圾婚》中企业家乔和女博士结婚后不久,就“欺骗和背叛”了妻子,靠婚外性欲的满足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婚姻只维持了十个月。《校门口的红跑车》中的大款范一,借着给女儿请家教教英语的机会,强暴了一位有着“魔鬼身材”的女大学生,暴行之后,扔下一大笔钱,自认为“很公平”。《去学女儿拳》中一位贤惠的女人,只因一点小事,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对凶残的家庭暴力,作者予以愤怒的谴责:“我以为家庭暴力最卑劣最残酷的特征是——在家庭内部,赤裸裸地完全凭借体力上的优势,人性泯灭,野性膨胀。肆意倚强欺弱,野蛮血腥践踏他人权利。或者说,暴力的施行者,根本就没有进化到文明人类,是两脚之兽。”毕淑敏的散文,在对丑陋和邪恶作出深刻揭露的同时予以犀利的道德批判,使读者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中获得心灵的提升,人性的净化。

三、对人性弱点的解剖和疗治

毕淑敏散文勇于剖析自己的灵魂和人性的弱点,针砭人性的误区,以求疗治国人的精神痼疾、恢复美好自然的人性。她说:“一个作家写到最后,是他人格的一种体现,因此,他要非常深刻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内心中一些人类普遍的弱点,从解剖自己入手,去针砭整个人性的误区。”[1]123《苍蝇向何处而飞》就是毕淑敏剖析自己,认真审视自身人性中弱点,并由此针砭整个人性的误区的一篇佳作。毕淑敏从小认定自己笨手笨脚的原因是由于打不到苍蝇,以至以后多少年来,凡是需要手眼配合的关头,她都自觉地退避三舍。数十年后,她得知“苍蝇起飞的那一瞬,是猛然间向后飞翔”的真相后,不禁热泪盈眶,发现原来不止一次强烈地干扰了她做出重大决策的元凶祸首正是这打飞的苍蝇,从小认为自己笨手笨脚的自我暗示使得她自卑退缩,放弃了许多学习各种事物的成长机会,成为人性中的一大弱点。此文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由生活小事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救赎,更在于她由此发现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那就是时常夸大了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甚至以此为盾作为自己巧妙逃遁的理由和借口,而造成这一切的要害正是自身的“怯懦”和软弱,它麻痹着人们的精神,使人不思进取。毫无疑问,这是作者对长期潜在的人性弱点的敏锐发现和深入解剖。她告诫人们,对于“自身的敌人,也需要有正视和砍刈的英雄气概”。

《我很重要》、《保持惊奇》、《热爱说话》等都是作者深刻解剖民族心灵的痼疾,以求得疗治效果的重要篇章。《我很重要》就是针对传统教育所形成的“我不重要”的观念,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传统观念的实质是忽视了个体尊严和个体价值,并以前所未有的胆识和勇气,发出“我很重要”的呐喊,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毕淑敏对个体生命和生存价值的充分肯定,是毕淑敏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超越。从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行文风格中,处处传递出要尊重个体生命、重视个体价值、重视生命尊严的现代意识,启发人们重视生命的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必要时要敢于捍卫自己的生命尊严、生命价值。《保持惊奇》是作者超越传统观念的又一睿智提醒。在我们这个尊重老练成熟、崇尚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民族心理中,惊奇是稚嫩的标志,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人们把惊奇看作是一种性格的缺憾,认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想成功的人,首先必须泯灭惊奇。于是,我们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碰到人间至情,心肠要练得硬如钻石。作者敏锐地指出:惊奇是真情实感的火花,是天性的一种流露,“惊奇蕴涵着奋进的活力”。因为,“爱好惊奇的人,也需爱好将惊奇转化为平凡。消灭惊奇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惊奇在熟悉中淡化,才干在惊奇中成长。”呼吁人们保持惊奇。

“文学艺术是作用于人的灵肉的,是作家与读者的一种心灵对话。”[6]409毕淑敏的散文之所以具有打动人、感染人、净化人灵魂的魅力,就在于她的散文能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歌颂的是人性的真善美,表现了人的美好情愫和道德力量,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弱点和邪恶,起到了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的重要作用,以此达到重铸民族灵魂、提振民族精神的目的。可以说,她的散文已“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渠道,成为人的灵魂净化之所,人的精神家园”[6]409,这源于她在多重社会角色中的经历、体验和思考,也是她追求高尚、纯洁、独立、平等的人文品格和拥有一颗博爱、真诚、正直、善良之心使之然。

[1]毕淑敏.我敬畏生命的过程——毕淑敏演讲与低语[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2]莫斐雅.简论毕淑敏散文创作特色[J].长沙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2-94.

[3]丁航.论毕淑敏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J].枣庄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25-27.

[4]张应杭.人生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毕淑敏.凝视崇高 [M]∥毕淑敏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22.

[6]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I206.7

A

2095-0683(2012)03-0084-04

2012-03-0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2B299)

李桦(1961-),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高级讲师。

责任编校边 之

猜你喜欢

毕淑敏散文人性
《毕淑敏心灵独白》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善良是颗种子
功能与人性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