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做好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2012-08-15郑庆祥

山西煤炭 2012年11期
关键词:矿工排查煤炭企业

郑庆祥

(阳煤集团 武装保卫部,山西 阳泉 045000)

关于对做好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郑庆祥

(阳煤集团 武装保卫部,山西 阳泉 045000)

当前全省转型跨越进入攻坚阶段,作为山西支柱产业的国有煤炭行业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和煤炭市场活力下滑的困扰,想要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更直接关系到全省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果。那么,如何做好国有煤炭企业企业内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不断增强,其复杂性、群体性、连续性、对抗性进一步加剧。国有煤炭企业矛盾纠纷逐渐呈现出:类型增多,诱因复杂;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纠纷突出;矛盾不断反复,对抗性不断加大,调处难度加大等特点。对此,煤企应采取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措施。

完善机制,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权

在当前转型时期,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很复杂,要从队伍建设、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搞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结合精益管理要求,建立完善“四级矛排网”。通过建立健全集团、矿处(公司)、车间、队组人民调解组织,确保每个队组有一名兼职调解员(信息员),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并逐级明确各级矛排机构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信息反馈时限要求及考核制度,理顺信息反馈渠道和程序,在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无死角的同时,减少管理环节,提高信息反馈质量和时效。

着眼于长效管理,推行“四排查四结合工作制”。即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日常排查与定期排查相结合、专项排查与特别防护期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层层梳理纠纷苗头和隐患,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不同工作、不同对象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时制宜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重点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群体上访、越级上访、非法宗教活动、重大治安事件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对各类纠纷“情况摸的准、措施跟的紧、妥善调解好”。

坚持“四早原则”,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掌握主动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坚持及早处理,矛盾纠纷变化发展一般分为“成因—酝酿—显现—激化—对抗”等过程。“显现”是矛盾变化的关键时期,在矛盾显现的前期,如果各级组织能及早进行有效疏导,将问题处理在萌芽,就可避免矛盾激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早分解调处责任,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排查谁督办”的原则和矛盾等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大小,分级明确责任并实行领导包案调处、限期调处和台账化管理,实现矛盾纠纷和领导干部的“人要对事、事要对人、人要担责”的管理格局。三是坚持及早整治。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小矛盾不出车间,大纠纷不出矿处(公司)。四是坚持及早防范,各级领导通过落实“四随工作法” ( 随时、随人、随事、随处)及时发现、调处和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对辖区的治安稳定形势做到了动态排查、动态监控、动态整改;对于一时难以解决或仅靠本单位、本部门无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提请上级协调解决,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不上推、不激化、不越级;对于已经激化或酿成事端的矛盾纠纷,也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坚持“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原则,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升级。

注重方法,发挥矛盾调处工作的能动性

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各级组织及管理人员要有对矛盾纠纷的“敏锐性、主动性、针对性、导向性”,以切实增强排查调处的实际工作效果。

思想上要有敏锐性。一方面,在形势稳定、情况熟悉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另一方面,在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的条件下,注意吃透情况,冷静分析,对事物的主流和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时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纠纷。保持对广大煤矿一线职工和家属关心的敏感、热点、难点问题的尖锐性,做到及早发现苗头,准确掌握动向,及时将事态处置在萌芽状态。

工作上要有主动性。要建立工作预案,做到及时、主动、超前。在问题引发的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及早化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上要有针对性。一是教育为先。加强对煤矿工人、职工家属及周边农村群众的思想宣传力度,突出教育引导机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处置手段要得体。对一些从社会上混入职工群众中,明显有蛊惑、煽动挑事的别有用心者和幕后操纵者,要坚决果断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段,增强化解的力度,通过打击和震慑,达到疏导和分化之目的。三是国有煤炭企业要建立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周边乡镇农村的的协调机制,采取一切手段加强高层沟通,实现“增进友谊、理解互惠”的目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全面夯实管理基础、堵塞管理漏洞,吸取经验教训,巩固管理效果。

政策上要有导向性。我国已经制定和出台了有关民事诉讼、行政复议、仲裁等一系列解决民事、经济、行政争议的法律。由于普法广度和深度的限制和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盲区,个别煤矿工人和大批群众不知道有这些法律和用这些法律解决问题,依然习惯于找政府、找单位,而不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这种状况不利于及时有效处理纠纷。所以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国有煤矿企业要注意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服从法律,信赖法律,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习惯。

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方式搭建国有煤矿企业与矿工的沟通平台

通过为煤矿工人及家属解决实际困难,逐步增强矿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一要坚持逐层级的领导逐日开展信访接待工作,并按照“首问负责制”和“谁接待、谁负责,谁接待、谁督办”的原则,由接访领导亲自督办矿工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使矿工反映的问题在较短时限内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和回复,及时消除矿工的疑虑和因此可能形成的消极因素。

二是加大国有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国有煤矿内部网络信息化优势,在内部网上设置电子意见箱,方便各级人员可以署名或不署名的通过电子意见箱向上反映各类问题,为矿工提供“畅所欲言提建议、毫无顾忌提意见”的平台,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建起“知民情、听民声、解民困”的场所。

三是在领导干部中实行“民情记事本”制度,并明确谈心谈话任务和要求,定期专项督查。通过谈话一方面可了解煤矿一线普通党员对日常管理工作和矿工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其参与维护内部治安稳定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矿工队伍动态和困难情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不利于矿工队伍团结稳定的各类消极因素,及时稳妥地帮助矿工战胜困难。同时还能将中央及上级的工作要求及时传达给一线普通党员和矿工中的积极分子,使他们能主动成为中央和上级政策的宣传员,及时在一线矿工中释疑解惑,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类消极因素。

坚持“严于律己”,强力实施企业勤政廉洁文化建设,强化各级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使管理干部成为矿工信赖的朋友

国有煤矿企业管理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情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国有煤矿的生产经营,还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干群关系和矿工队伍稳定。很多群体性事件的酝酿、升级和激化,都是因为个别管理干部自身存在“不廉洁、淡自律,不尊章、轻执纪,不作为、乱作为,不勤政、贪享受,党性弱、作风虚”等问题,令广大矿工深恶痛绝,造成煤矿工人有话“不敢说、不愿说”,使很多隐含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被排查消除,日积月累长期积压,一旦爆发便会形成恶劣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和地方稳定。

一要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在工程管理、工资分配、劳保发放、困难救济、考核奖励、评优评先、疗休养等方面,全方位实施企务公开,努力消除因矿工因不了解上级政策而形成的猜忌和其他消极因素。

二要对各类管理岗位的提拔和任用,坚持实行公开择优选聘,并由矿工代表全过程参与监督,消除矿工的疑虑,确保能将“有文化、有能力、品德高尚、大众拥护”的各类人才选聘上来,以保证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激发矿工求学上进的劲头。

三要坚持在管理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党性宗旨教育”、“表率作用教育”和生产经营及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不断增强管理干部抗腐拒变的能力,提高管理干部艰苦奋斗办企业、抓管理的自觉性,净化管理环境和干部队伍。

四要将全体管理干部置于矿工的监督之下,坚持定期由矿工代表对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察和打分评估,对不达标准人员分别进行诫勉谈话、降级降职等组织处理,促进管理干部队伍长期保持 “勤恳敬业、严细务实”的作风。

另外,国有煤炭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还要通过率先垂范,强化勤政廉洁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支过硬的管理干部队伍,以便取得矿工及家属群众的认可,拉近管理干部和矿工的距离,融洽干群关系,使矿工对企业形成“家”的归属感。矿工必然会抱着对企业负责、对领导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积极反映各类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治安稳定等各类隐患、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可从根本上消除大批因矿工家属及周边群众不信任煤矿引发的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员工认可、上级满意、企业收益”的工作成效,确保矿工队伍稳定和国有煤炭企业的和谐发展。

1672-5050(2012)11-0030-03

张 辉

猜你喜欢

矿工排查煤炭企业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金牌挖矿工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如何排查并改错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矿工老李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