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顺应论看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

2012-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顺应性话语语境

甘 仪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从顺应论看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

甘 仪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试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分析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含糊语言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语用含糊策略是交际双方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利用语言的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并结合语境因素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结果。

语用含糊;顺应论;交际策略

一、语用含糊释义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1],并且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语用含糊的定义,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基本都涉及说话人的意图性、说话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说话人的交际策略。交际中,说话人不仅选择语言形式,还选择交际策略,以满足交际的需要。选择交际策略总是反应在语言形式,如语体、称呼、词汇等方面[1]。语用含糊就是以特殊的语言形式为实现手段的一种交际策略。概括地说,语用含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2],涉及说话人和受话人两个方面。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文中,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使用含蓄的语言代替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达以传达某种言外之力,受话人可以对话语有多种理解,这种交际策略就是语用含糊。

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现象,语用含糊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涉及语音、词汇、句法等等,单词、词组、句子等在语言使用和理解中所体现出的不确定性就是语用含糊现象。

(一)语音层面

例1)A:What are they doing there?

B:They are K-I-S-S-I-N-G.

B违反了Grice的合作原则,不直接说kissing,而把这个单词拼读出来,显然是不想让身边的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因此,kissing一词的语用含糊就通过语音手段实现了。

汉语中也不乏这种语言使用现象。如由于一些城市的交通“协”管员不熟悉交通规则,被市民称为“斜”管员,把交通管斜了,极具嘲讽之意。

(二)词汇层面

1.利用词义笼统

例2)女友:这是我刚买的太阳镜,好看么?

男友:还行!

所谓词义笼统就是指交际者在知道某一词语的下义词的前提下却故意使用其上义词进行信息的传递,借由不完整的信息来传达特定的交际意图。男友并不喜欢女友夸张的太阳镜,但是又不能说难看,所以没有正面回答,但只要结合语境就不难辨识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2.利用词的多义

例3)甲:今天的火锅真好吃,尤其是牛杂牛肚,我们两个人就吃了四斤。

乙:是啊,要不是牛肚,我们还真吃不完!

甲乙二人故意利用牛肚的多义现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了含糊,甲的意思是牛肚好吃,乙的意思是他们的食量就像牛肚一样大。由于牛肚一词的两种含义为交际双方所知,因而使得话语更具幽默色彩。

3.利用模糊限制语

例4)In a sense,universities are just factories.

模糊限制语具有增强意义不确定性的功能。In a sense的使用说明这句话只是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因此话语内容的准确度就具备了含糊性。英语中的around,about,sort of,somewhat,almost,nearly,I think/guess/suppose,as it were,in my opinion,roughly speaking等和汉语中的“可能”、“大概”、“几乎”、“据说”等表示笼统含义的词或词组都是常见的模糊限制语言。

4.利用指示语

指示语是那些指向时间、地点或人物的词或短语,交际中人们为了维护双方的面子,出于礼貌常使用间接字眼进行指代。

例5)Father:Someone has eaten the cheese cake!

Son:Not me.

父亲怀疑儿子偷吃了起司蛋糕,但是考虑到孩子的面子,于是使用不定代词someone这种间接的方式来指责孩子,显然比直接用指示代词you来的更加委婉。

(三)句法层面

例6)If I were you,I’d leave town straight away.

语用含糊的实现手段除了词汇方面,也可通过句子结构来实现。例子中的If I were you可以理解为建议,威胁或警告,听话人需要结合语境自行判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种以从句功能对主句理解进行限制的方式体现了模糊限制语If I were you的含糊性,使听话人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自己理解的后果。

二、顺应论视角下的语用含糊策略应用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他认为语用学是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行为的综观[3],交际者一旦使用语言,就要不断地根据语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这三种特性对语言做出选择[3]。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所具备的可变选项,且所有的选项都是可以供语言使用者选择使用的。商讨性是指语言选择并非机械地或按照严格的准则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是指能够从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做灵活地选择和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同时语言的顺应性也是动态的,与交际双方相互关联。其中顺应性作为三种特性的核心,其重点在于语境关系顺应。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前者包括篇内衔接、互文性和序列性;后者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Verschueren认为话语的发出者和话语的理解者是语言使用的焦点,在选择语言之前,交际双方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对话语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同样,交际中语用含糊的使用也是一个基于语言的三种特性而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交际双方不但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而且也选择了交际策略。下文将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出发,利用顺应论中语言的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并结合交际语境对交际中的语用含糊现象进行分析。

(一)语用含糊的适应性策略

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身需求和意图,但是语言的表达必须受到社会环境和交际环境的制约,因而想要成功地传达交际意图,语言使用者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语言策略。语言的变异性是策略选择的前提,它为人们提供了语言可供选择的各个层面。人们为了交际的需要,就要为表达一种意思而创造多种表达方式,供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否则顺应就难以实现[4]。含糊语言可以说是交际双方基于交际策略而选择的语言形式,它顺应了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

1.适应礼貌待人的需要

被人尊重是人类是一种基本诉求。人们在交谈中出于礼貌,常常使用含糊语言来掌握说话的分寸,避免口气生硬或过于武断,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对方面子的伤害,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商量的余地。

例7):(情景:谈论双方都熟悉的一位朋友)

A:How about Ben?

B:He decided to work hard when he was promoted to be the manager of the sales department.

B不想撒谎,但也不想直接说Ben懒惰不上进,于是他使用when来引导一个句法结构不明的从句,既可以理解成“Ben is the sales manager now,he works hard.”也可以理解为“Ben isn’t the sales manager,he doesn’t work hard.”,听来显得委婉、礼貌,顾及了双方的面子。可见,B在此处利用了语言变异性所具备的多种表达方式,从句法层面上使用了语用含糊策略。另一方面,听话人必须意识到,含糊的语言中往往隐含了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听话人需要根据语境才能推导出话语中的深层含义。

2.避免触犯禁忌

由于受到社会和文化等语境因素的影响,某些话题在交际中难免成为禁忌。交际者必须遵循社交世界中的交际规范和文化习惯,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语用含糊是交际者为了顺应社会规范和文化所采取的语言策略,以保障交际顺利进行。

例8):

项兰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头天晚上我出去参加一个派对,很晚才回家。听姐姐说,说不定我回来那阵子他已经那个了。

《是谁杀害了父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日常会话中不宜直接讨论的字眼。做为死者(父亲)的女儿,如果项兰使用“死”来描述父亲过世这一事实显然不合时宜,受话人会认为她对父亲不敬重。以指示语“那个”替代“死”一词显然是一种更加委婉和人性化的选择,它巧妙地化解了禁忌词汇所带来的违和感。这个例子中,说话人利用语言的变异性,从词汇层面选择了恰当的含糊语言,成功地顺应了文化和社会的规约。可见,语言的可变性为顺应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使人们在不同环境下能创造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多种意思,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二)语用含糊的交际性策略

交际中的理想状态是说话人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便受话人能立即会意,但在日常交际中事实并非如此。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商讨性使得交际者在选择语言时不会按照某种机械的形式或严格的规则,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同时,商讨性还存在着各类不确定性:首先是说话人进行语言选择时的不确定性;其次是听话人进行理解时的不确定性;第三,只要有选择,就可以再协商[5]。商讨性透露出的这些不确定因素是为了顺应交际意图与语境。因而虽然含糊语言令人费解,但当人们通过语境、常识等推理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往往会获得特殊的交际效果,使得话语更具说服力和幽默感。

例9):(萧剑之前曾对尔康说过“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但现在他执意要杀了皇上为父报仇。)

尔康:我记得有人给我说过,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萧剑:饶恕好说,难做啊!

《还珠格格》

尔康为了表达对箫剑言行不一的不悦,采用不定代词“有人”,而不直接说“你”指名道姓;显然,箫剑知道所谓“有人”就是他自己。商讨性在这里突出表现为说话人选择语言的不确定性,他可以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选择恰当的语言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含糊语言可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说话人对受话人某种行为的不满,它比明确的说法更具说服力,并且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除了产生说服力之外,在特殊的语境中,含糊语言也可以增添话语的幽默感。

例10):A professor t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Gentlemen—order!”

The whole class yelled:“Beer!”

教授要求同学们保持安静。在教授的话中,order意为在某一特定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同学们的回答则利用order的另一个意思——点餐,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却制造了幽默的效果。如果能突破语言的模糊层,体会出两个order不同的含义与联系,就能够品尝出话语中幽默的韵味,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

(三)语用含糊的限制性策略

语言的顺应性要求商讨的结果(最后确定的表达形式)必须与交际环境相适应,以便满足交际的需要[6]。顺应的过程是一个双向动态的过程,语境会随着交际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含糊语言并不总在交际中起积极作用,当其给交际带来消极影响或对交际造成障碍时,交际者可通过主动改变语境以获得谈话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表现为强势的一方有意对谈话的意图做预先的评说或概括,以此限制处于劣势的一方,防止对方的话语带有模糊性或间接性。

例11):(电影院中,B零食吃得沙沙作响,邻座的观众A愤怒地转向B,希望B安静点,那期间发生了如下对话:)

A:It’s so noisy,I can’t hear clearly.

B:How dare you tell me to eat more quietly?

A:I didn’t tell you to,I asked if you could.If you can’t,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be said.

通常不能对陌生人下命令,但是问他们问题是完全可以的。在例11中,B吃零食弄出的噪音影响到A,于是A对此表达了不满,构建了有利于自己的语境因素。但是B巧妙的利用问题“How dare you tell me to eat more quietly?”改变了语境,使得A无法含糊其辞地进行推诿或抱怨;而A的回答使得B获得了选择的空间,交际语境成功的转向了B。在这里B利用了语言的顺应性,迫使A不得不选择明确的话语顺应改变之后的语境因素,从而成功地获得了交际中的主导权,成为受益的一方。

由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过程是语境因素(如社交世界,社会文化,心理世界等)与语言选择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为了达到限制对方使用含糊语言的目的,语言使用者在选择语言的同时也选择了交际策略,这些都是语言顺应的结果。

三、结语

语用含糊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会话中,它丰富了人们交际言语的内容和形式,在言语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用含糊是一种言语策略,它能够传达多重信息以及言外之力,促使交际顺利进行,满足交际双方的需求。适当地使用含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反而能使交际充满灵活性和艺术性。同时,当交际双方感到含糊语言对交际意图形成障碍时,亦可根据语言的特性对语用含糊现象进行限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提高我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充分利用语言的多元性和可变性来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进而增强实际生活中的会话能力。

[1]吴亚欣.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1).

[2]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2000(1).

[3]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C].London:Edward Arnold,1999.

[4]曾征.语用含糊的语境顺应性分析[J].前言,2010(2).

[5]程雨民.关于“会话含义”的两点探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3).

[6]余璐.模糊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解读[J].辽宁学院学报,2010(3).

G642

A

1671-8275(2012)03-0015-03

2012-04-02

甘仪(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及教学法。

责任编辑:九 林

猜你喜欢

顺应性话语语境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