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英语阅读课教法最优化研究
2012-08-15汪萍
汪 萍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新课标下英语阅读课教法最优化研究
汪 萍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新课标》对阅读课教学提出了更加个性化的要求,巴班斯基的教法最优化理论给阅读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所有教学资源系统的优化整合将是解决阅读课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最优化理论,对英语阅读课教法进行切实可行的最优化探索。
新课标;阅读课;最优化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教师正视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差异性,并进行个性化指导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为焦点问题。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只能是相对的,没有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教师选择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该理论的思想就是把教学中的人、条件、教学过程结构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对构成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机地综合考察。在该体系建设中,教师应更加自觉地和有科学根据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并合理地运用它们,以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从而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该理论给新课标下的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探索该理论和阅读课的结合模式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阅读课教法优选标准
长期以来,对于教学法的优选标准主要有两类,苏联和我国学者侧重于优选标准的系统性,而西方学者则侧重于优选标准的操作性。优选标准的系统性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而教学方法优选标准的操作性则有助于教师的实际操作。近几年来,这两类优选的标准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结合优选标准的系统性和操作性,笔者认为阅读课教法优选标准为:
1.根据英语阅读课具体的目的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法 例如,在呈现新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法。通过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肢体语言介绍文章背景,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学生会得到一些关于新阅读材料内容的暗示。这样,学生在阅读前会有意无意的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笔调有些先期的准备,阅读假设的合理建立会适度地减少阅读的难度。在进行技能方面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教学法进行阅读技巧的讲解,再采用实践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阅读中出现的各种阅读技巧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在阅读能力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他们在阅读中要特别注意的阅读问题,以训练学生把握作品的结构,识别主旨句和论据的能力。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理解训练上,发现教学法能够较明确的训练学生识别非语言因素提供信息的能力,从而为理解文字性信息提供一定的线索和推测。在阅读兴趣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采用掌握学习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后进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2.根据阅读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教学环境进行选择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都有特定的职能、适用范围,也有一定的优缺点。例如,掌握学习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方面表现为阅读成绩好的优等生来帮助成绩稍差的学生,虽然差生的阅读水平有可能提高,但这是以牺牲优等生的学习时间作为代价的。也就是说掌握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也是有它的适用范围。为克服掌握学习的缺点,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掌握学习时,要将掌握学习法与阅读课的教学计划对时间的要求相联系,在掌握学习中给与优等生更高程度的额外阅读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掌握学习法的功能。
3.根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进行选择 各种教学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如何科学的去运用它们,还得依靠教师这个中间媒介。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法选择和使用的效果。英语教师应从自身的素养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选择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
4.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教法选择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是教师教研的重点。在教法选择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阅读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的强弱,阅读基本功的好坏及不同的认知风格来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这是最具科学性的一种教学操作。例如,场独立的学生在阅读时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非语言相关信息的提示,从而影响到了阅读效果。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在阅读时又过分的依赖于所有提示的信息,信息量过于繁杂,而冲淡了大脑独立思维和判断的能力,也变相的影响到了阅读效果,鉴于此种情况,阅读教师应采用访谈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阅读方面在认知风格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适度的调整自己的认知习惯,恰到好处的处理阅读材料,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
巴班斯基认为,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结合巴班斯基的观点,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三大类:组织学习相关阅读方面认知活动的方法;激励学习相关阅读认知活动的方法;检查学习相关阅读认知活动效率的方法。在组织学习认知活动时,主要使用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组织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也可以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这是指采用何种逻辑来揭示阅读教材,是从个别到一般,还是从一般到个别。还可以分为问题探索法和复现法,这是指学生如何掌握阅读教材,是通过独立思考问题情境来掌握新教材,还是通过复现教师实际所讲述的知识信息来掌握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激励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主要包括学习讨论的方法、鼓励的方法、提出学习要求的方法等。检查学习相关阅读认知活动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和自我检查。这种教学评价过程对顺利进行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检查和自我检查可以通过口头检查、书面检查、实验检查、个别检查、全班性检查等方法来进行。
巴班斯基认为,教师对方法多样性的认识越深刻,他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的配合方案就越有实效。阅读教师应当很好地认识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和优点。例如,在阅读后,检验阅读效果时,如果教师采用口述法,虽然在短时间内信息被直接传递给听众,但如果教师过多的选用这种教学法,对直观形象记忆、运动记忆和直观形象思维类型的学生来讲,不利于他们对教材的总体把握。发现型教学法虽然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要达到教学目标,所花费的教学时间远远多于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间。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配合运用各种方法,扬长避短,才能为学生认知能力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然,多样化并不是要使教学成为变化过多的万花筒,过多的教学方法的变化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障。
三、阅读课教法优选程序
在巴班斯基看来,教法优选程序也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教法的优选过程是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相一致的,这个教学媒体的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化。为了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确定阅读课的教学任务,具体分析教材内容,并将教材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学习教材的每个阶段上所用方法的最优结合方案。
阅读课教法优选程度程序为:1.确定每阶段和每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阶段;2.阅读教学任务分析阶段;3.确定每节阅读内容所需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4.制定一张最佳教学方法的选择工作表;5.综合该节阅读课的教学基本情况选定适合的教法;6.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评价。例如在讲授新课标教材《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阅读课文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时,教师应先明确该课的阅读教学目标。1.阅读技能方面,通过关键词的掌握,推断句子内容;通过段落主题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猜词的勇气和能力。2.在阅读能力方面,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3.非语言因素,通过图片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这些目标任务分类,如可分为引起注意部分(猜词、推断句意、图片)和归纳部分(文章结构)。确定猜词、推断句意、图片等都需要教师讲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文章结构则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带学生发现总结归纳。根据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制定出本课的教学方法选择工作表。根据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八年级学生),最终确定猜词、推断句意、图片等在教学时采用发现式和有意义学习法将结合,而文章结构主要采用问题法、归纳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最后,对所采用的教法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以备在后期的工作中加以借鉴。
四、教法最优化过程中的教学误区
教法最优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教师要把握的不仅是某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庞大的教学理论中挑选并组合各种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因此,这项教学活动极具主观性和挑战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教法选择和使用的误区。1.教师缺乏基本教育学知识。面对日益更新的教育学理论,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储备无法及时更新,就会造成教师在对最优化教法的选择无从下手,从而影响教学活动。只有在掌握基本教育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2.教师对于最优化的实质理解不够。在巴班斯基看来,“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这种或那种新的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方式和形式。”采取新的工作形式和方法,可能促进教学最优化。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地选出对现有条件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案,那么,最优化也不能实现。3.教师只是力图掌握某些教学方法,而不是整个方法体系。例如,某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千万百计地根据最优化的理论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挑选并组合了该节课适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部分老师认为他们已经合理的运用了最优化教学法,达到了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教育目的,可以完事大吉了。而并没有对最优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做很好的评估和总结,过分流于了形式,没有真正融进最优化的整体系统之中,从而失去了对该种教学理论的系统建设的贡献。
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既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即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造成师生负担过重。阅读课教学是整个国内教学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利用最优化理论因地制宜的选取并组合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适时的教学评估和调整,这将会是解决阅读课教学现状的一条可取之路。
[1]巴班斯基.吴文侃译.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冯克难,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卜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付宝威,曹纯,郑一筠.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启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G642
A
1003-8078(2012)02-0131-03
2012-03-19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2.43
汪萍(1972-),女,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