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沉思①
2012-08-15潘懋元
潘懋元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大学教育的沉思①
潘懋元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研究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许多为人们所传颂的大学理念,是由名声卓著、任期较长的大学校长所提出而得到理论界所认同、传播的。这是因为理论、信念是由实践所产生,经思维凝炼而成。作为任期较长的大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可能凝炼为有价值的理论、信念,并通过自己一以贯之的实践予以检验。当然,这只是“可能”,并非“必然”。许多校长们,只是凭经验办事,其思维活动停滞在经验层面上;更多的校长们,只按文件指示的条条办事,或干脆由行政部门和秘书们出主意办事。能够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力图向理论提升并凝练为理念的毕竟是少数,在中国当前更是难能可贵。读了这本《大学运筹沉思录》,我认为黄冈师院的前校长、今书记程水源教授应是其中之一。
程水源教授的这本著作,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时空背景,以黄冈师院为主要实践基地,既论述大学观念、大学制度、大学功能等“大学是什么”的基本理论,又论述大学决策机制、师资学工队伍建设、财务后勤经营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等等“怎样办大学”的现实问题;并以大学的文化功能为主线,构建黄冈师院20字的办学理念。这是一本介于院校(校本)研究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间的著作。其中有不少独到的、精辟的见解。例如,将黄冈师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以教学为主,面向地方,服务地方;认为校长职业化是必然趋势,大学校长不但要具备学者、教育家、管理者的素质,还应像企业家那样树立经营理念;认为大学内部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同质化,领导干部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是大学基本制度设计的欠缺,如此等等,剖析都很中肯。当然,某些创新见解,不可能也不必要强求认识一致。例如,“就业至上”作为办学理念的提法,质疑者多,本书特辟专章辨析,对于理论研究来说,有疑义而能相以析,这是好事。“就业”是大学专业教育的功能之一,前人已有论述;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大家的共识;问题在于是否作为“至上”的办学理念?我的理解,作者是在一定的限制性前提之下提出的:其一,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P303)强调其现实的重要性说的;其二,“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和适应大学自身健康成长需要为前提的”(P304)。明确这样的限制性前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歧义。
由于学识限制,我对一些新的见解,往往很难立即领悟。因而我一向的态度是:首先是尊重而不是简单否定;其次是共同探讨,力求有所补充或进一步地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我对这本《大学运筹沉思录》的学习心得,虽重视其沉思所得,更重视的是运筹者的“沉思”。希望更多的大学领导者在忙碌的运筹中,能抽出时间、精力不断地“沉思”。
注释:
①本文系潘先生为我校党委书记程水源教授所著《大学运筹沉思录》一书撰写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G64
A
1003-8078(2012)02-0001-01
2012-02-10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2.01
潘懋元,男,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责任编辑 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