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桑蚕区栽桑技术改进探讨
2012-08-15江俊益
江俊益
(广安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广安 638500)
四川许多蚕桑产区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初具规模,这些地区的蚕桑产业是以四边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在四边桑为主体的时代蚕茧产量达到历史高峰,四边桑对这些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蚕桑技术体系的形成也影响深远,因此,本文称之为四边桑蚕区。四边桑蚕区的栽桑技术虽然从五十年代以前的桑树自然生长,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冬重修”,八十年代的“三结合栽桑”,九十年代的“一步成园”等多次改进,但至今仍然停留在“桑籽育苗、实生苗栽植、芽接改良、冬季重修、无拳式养型、春夏秋分段采片叶养蚕”主体栽桑技术路线上。这一技术路线带有浓重的四边桑特色,体现了“以粮为纲”特殊历史背景对蚕桑产业发展的影响。现如今,农业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省力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已成为主体发展方向,产业竞争追求高科技、低成本、高效益、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栽桑技术已不能跟上形势发展,亟需进行改进。
1 现行栽桑技术路线存在的问题
1.1 桑园建设周期长
现行栽桑技术,最快的“温床肥团育苗,小苗移栽一步成园”,从育苗栽桑到正式投产也需要2~3a,如果技术掌握不好,更要3~5a时间。这既增大了建设成本,也延长了建设周期,难以跟上茧丝绸市场行情快速波动的节奏。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发展蚕桑,往往就会落入“行情好时栽桑,投产见效就到低谷”的恶性循环,积极性倍受打击。如果要做到“低谷抓发展、高峰见效益”,对投资者的决策力和经济承受力要求又相当高,目前农民难以达到这个境界,政府要做通农民的思想工作难度也相当大。
1.2 桑叶利用效果差
冬重修桑树,由于春季发芽迟,侧枝、三眼叶少,桑叶成熟晚,春季养蚕时间推迟,后期容易遭受高温多湿危害,影响蚕茧单产质量。夏季不伐条,秋季桑树长势减缓,产叶量低、易老化,不利秋蚕和晚秋蚕饲养。据统计,从普及桑树冬重修技术后,我市蚕种出库时间,春蚕一般在5月1日前后,晚秋蚕8月下旬,而采取夏伐式修剪,春蚕可提前到4月10日出库,晚秋蚕推迟到9月中旬,全年养蚕时间延长30来天,便于拉开各季养蚕间隔,减少病原交叉污染,增加春蚕和秋蚕饲养量,提高蚕茧单产质量。
1.3 桑树病虫害严重
冬重修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容易形成枯枝杆桩,人为地给桑树病虫害提供潜伏场所,使其越冬容易,并降低防治效果,增加病原和虫口基数。加之,生长期桑树上一直保有桑叶,病害虫繁衍有充足的食料保障,繁殖成活率高,从而加重了四边桑蚕区的桑树病虫危害。目前,老蚕区早春蛀食桑树冬芽的桑梢小蠹虫、桑象虫,春季芽枯病、桑瘿蚊、桑毛虫、桑尺蠖,秋季桑螟虫、桑薊马、红蜘蛛为害十分严重,时常暴发成灾。
1.4 现代化改造困难
现行栽桑技术不注重桑树立地条件改善、忽视基础设施建设,育苗栽桑、嫁接改造、修枝养型、肥培管理、病虫防治、采叶收获都很精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过分的精细化、差别化要求,给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管理设置了障碍,使得现代生产手段和管理方法难以在蚕桑生产领域运用。由于生产管理复杂,熟练劳动力成长慢,降低了对青壮年劳力的吸引力,影响到后继劳动力的补充,劳动者素质难以提高。受劳动生产率低的限制,经营规模无法扩大,现代蚕业发展推进困难。
2 四边桑蚕区存在的栽桑认识误区
2.1 实生苗栽植是最适宜的栽桑方式
由于四川地处丘陵,多为坡地、土质瘠薄,传统的栽桑方式都是栽植实生苗,生长1~2年后嫁接改良,这一技术已深入人心。后来引进嫁接苗时,仍然沿袭实生苗栽植管理方式,不改土、不施肥、不灌溉,桑树长势差,没几年就衰败了。因此,人们就认为嫁接苗根系不旺、长势差、易老化,不适宜四川丘陵地区土壤和气候,实生苗栽植是最成功、最适宜的栽桑方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市利用“插桑”做砧木培育嫁接苗,开嫁接苗栽桑先例,九十年代从江浙调进嫁接苗栽建桑园,2001年试验用根袋接方法就地培育嫁接苗,2006年大面积推广栽植嫁接桑苗,从30多年的实践来看:如果栽桑前适当改土,栽植后加强水肥管理,嫁接苗栽植桑树仍然能够获得高产。
2.2 冬重修是最适宜的修剪方式
五十年代以前,四边桑蚕区的桑树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采叶养蚕,六七十年代总结推广“冬重修”后,由于修剪在冬季桑树休眠后、农闲时进行,既有劳力保证,又不伤树势,因此被人们接受。长期推广使用后,人们就认为冬重修是四川气候条件下最好的桑树修剪方式。1999年我市在国家茧丝风险基金项目支持下,进行“改桑树冬重修为冬季留条保尖、夏伐条”试点。经过连续3年实践证明:在加强水肥管理的条件下,夏伐式剪伐能够促进桑树早发芽、春叶早成熟提早春蚕饲养时间,避开后期遭遇高温多湿气候为害。同时还可以促进桑树秋季生长、延迟桑叶老化,增加秋蚕和晚秋蚕饲养量,提高蚕茧单产质量。
2.3 桑树属于耐贫瘠植物
四边桑蚕区最好的耕地种蔬菜、二类耕地种粮食,贫瘠的坡地、山地才用于种桑树,且多以四边桑、间作桑为主,由于桑树属于多年生植物,扎根深、吸收面广,在与其它农作物竞争中处于优势,能够从间作物肥培管理中吸收营养,不单独给桑树施肥,桑树生长也较旺盛,因此人们就认为桑树耐贫瘠、不需要单独给桑树施肥。诚然,如果栽桑的目的仅是保持水土、绿化荒山,没必要过多的给桑树施肥,但如果作为经济作物,要追求经济效益,多产叶、多养蚕,必须给桑树补充营养。近年来由于农村种地劳力紧缺,桑园间作种植减少,桑树不能从间作物施肥中吸收养分,长势下降,人们不是从水肥管理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栽桑方式和桑树品种有问题。
3 改进栽桑技术的设想
3.1 改变栽桑模式,占领主业地位
打破副业蚕桑思维观念,对蚕桑产业重新定位,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布局和规划蚕桑基地建设。对比较优势不突出、没有发展前途的区域要主动放弃。在有优势、潜力大、适宜发展的规划区域内,要舍得用好田好土栽桑,建设优质高产桑园,让蚕桑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去,形成一大批蚕桑特色乡镇、村。把优质高产桑园建成养蚕桑叶的主体来源,在蚕桑生产技术设计、养蚕时间安排上以桑园生产为主要考虑对象。
3.2 实行专业育苗,简化栽桑作业
将育苗、嫁接等技术性强的栽桑工序从大面积生产中剥离出来,交由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业主或大户完成,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实现专业化育苗,加快优良桑树品种的推广。大面积生产直接使用良桑苗,栽后只管养型产叶,减少嫁接改良工序,缩短桑园建设时间。桑园全面推广条桑收获,降低修枝养型难度,结合机械化作业、条桑育养蚕,实现蚕桑生产省力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条件的还可推广杂交桑种籽直播、草桑化收获,以适应快速波动的市场行情。
3.3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桑园条件
改变粗放栽桑习惯,除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桑树外,优质高产桑园必须平整土地,按机械化作业进行土地划块、坡改梯,修筑排灌沟渠、集雨引水池塘,配套建设道路、电力、沤肥及养蚕设施。栽桑前必须深耕翻地,施足底肥,改良土壤,投产后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桑树生长和养蚕需要,加强水肥管理,确保桑树旺盛生长,提高桑叶单产质量。